梁绍方:革命热血染红了青春

辛亥革命网 2017-10-13 10:45 来源:今日临海 作者:杨红枫 查看:

在临海众多辛亥革命人士中,有一位年仅32岁,却为辛亥革命事业宁死不屈、献出头颅的年轻志士,他就是梁绍方。

  在临海众多辛亥革命人士中,有一位年仅32岁,却为辛亥革命事业宁死不屈、献出头颅的年轻志士,他就是梁绍方。

  梁绍方,字婉志。1886年10月(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今河头镇百步村。年幼时就读于百步村私熟。他从小耳闻目睹清朝政府的腐败与软弱,立志革命,报效祖国。辛亥革命爆发后,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秘密加入革命组织,跟随陆翰文等开展革命活动。是陆翰文带领的光复军部队中的连长或排长,并负责保管革命军的旗号和关防(即印章)。他加入光复军的敢死队,参加攻打清军在上海最后一个据点黄昌庙的战斗。后又参加光复南京的战斗。据他的孙子梁筱雄回忆,梁绍方牺牲后,家中还藏有战斗中留下的铜质弹壳和指挥刀等。

  民国六年,张勋复辟,到处抓捕革命党人。在白色恐怖下,梁绍方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考虑的是组织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安全。为了革命再起,他把革命党旗藏在坟墓中。 1917年,梁绍方奉命去双港黄坦秘密招兵,扩大革命党势力。在黄坦李惠人(辛亥革命志士,革命胜利后曾担任台州军事方面司令、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处领取武装组织的关防(系木刻印章,印文为“浙东革命军”)一枚。在回大石百步的路上,经雪里村时,不慎被原私塾同学发现,没想到往日的同窗好友会向反动势力的复辟派司令部告密。反动势力驻海门镇守在接到密告后连夜派兵直赴百步村,闯入梁家,情急之中梁绍方将关防投入水缸,急身跳上屋檐,顺屋顶外逃,但终因兵力密布,寡不敌众,不幸被捕,并搜出革命印章。 梁绍方被捕后,即被带往海门(今椒江市区)驻地。他们以搜出的关防作为“罪证”,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其供出其他革命党人(主要是陆翰文等人)。可梁绍方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虽被折磨,决不出卖同志和友人,铮铮铁骨,日月可照,表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硬骨头气概。敌人在梁绍方口中得不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残忍地将祖父杀害。梁绍方被就地草草掩埋,至今尸骨未归。

  梁绍方牺牲了,但临海的革命同仁们没有忘记他。梁筱雄深情地回忆了梁绍方牺牲后,陆翰文与梁家的情谊。梁筱雄说,祖父牺牲后,一家生活极度困难。为维持生计,哺养幼子,祖母日夜打草鞋出卖。坚强地养活着三个孩子。 陆翰文先生避难日本留学回国后,在临海续办回浦学校。他对祖父的革命意志和人格品质深为感动。回临海后,立即派人到梁家看望慰问,并邀祖母一家到临海城里居住,以便随时关照她们生活。祖母深深感谢陆先生的恩德,但不愿在生活上连累于他,终未答应。可陆先生还是把梁家后代的教养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先将伯父带到回浦读书,后又将我父亲接到回浦就读。兄弟俩在校期间受到陆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一切学杂费、饭费都免了。兄弟俩亦勤奋好学,不断长进。在陆先生的谆谆教诲下,长大成人,并迈开各自奋斗的步伐。 伯父梁光渭回浦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先留校做了几年数据刻印和文字抄写等工作,每月6元工资贴补家用。后因受陆先生“救国救民、教书育人”思想的影响,回到家乡创办文溪高级小学,他既当校长又当教师,呕心历血,教书育人,使许多山里人走上革命和工作的道路。学校其花园式的欧式建筑风格和德、音、体、美并重的教学特色,成为临海西北片颇有名气一所学校。伯父博学多才,忠诚踏实,宽厚待人,处处造福乡邻,受到村民的拥戴和好评。曾被推任为文溪乡乡长和县参议员。 父亲梁光耀回浦中学毕业后,在陆先生的指引下,报考到浙江公路局工作。先在缙云等地当站务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被调配到西南、西北等地工作(主要是调运抗日物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父亲带着我母亲和我的二个兄长驾车辗转大江南北,闯过艰难险阻,历尽人间沧桑。直至解放前夕回到家乡。新中国成立之后,转入温岭交通局航运管理部门工作,直至退休。 叔父梁光川在父亲毕业后,又被陆先生接到回浦就读。1937年,叔父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党部队副连长等职。抗战时期,在云南腾冲的一次对日战斗中负伤,住入云南大理军医院。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起义投诚到共产党。后因大腿残废,复员回家。 祖父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将宝贵的生命、青春的年华无私地奉献了伟大的辛亥革命事业,将永远被后人所颂扬。我的父辈们受陆翰文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继承父业,各自为革命、为人民做出了一些有益的事业。我为有这样祖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