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叶颂清

辛亥革命网 2017-11-03 09:04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茶山龙 查看:

叶颂清以一介书生,怀忧国忧民之心,效投笔从戎之志,习武江南陆师,跻身革命军旅,辨潮流,识大势,入光复会,与秋瑾并肩战斗,当“敢死队”先锋,以死国为快,慷慨悲歌,献身革命,其志不可谓不坚,其气不可谓不壮!

  一、投笔从戎

  叶颂清,原名敷翊,学名颂清,字子布,号道根,清朝光绪五年 (公元1879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于东乡盖苍山(俗名茶山)南麓,沥水之滨的力洋村。父叶起轩是清咸丰年间贡生,同治元年曾任军队教谕,有子五人,颂清居第四。

  力洋叶姓乃南宋丞相叶梦鼎后裔之一支,叶颂清生于此山明水秀之乡,衣冠书香之族,幼承父教,家学渊源,少年时代文才即蜚声乡里。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一岁的叶颂清赴台州府考,受到台州督学徐致祥赏识,得中第二名秀才。正当乡亲族众期待他科场继续春风得意之际,叶颂清却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这一年正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国家日趋沦亡的时候,叶颂清目睹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清政府丧权辱国,外患频仍,随着年龄增长,忧国之心日益强烈,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此乱世,惟武力始能振兴国家,于是放弃了科举之路,于1902年初毅然投笔从戎,只身离家,奔赴南京,考入了江南陆师学堂,穿上了戎装,决心为国强兵,抵御外侮。

  二、光复会员

  1906年初,叶颂清于江南陆师毕业,回到杭州任浙江省督练公所兵备处调查员。其时浙江新军第二标(相当于后来的团)开始编练,杭州海潮寺开设弁目学堂,叶颂清任新军第一营队官,兼弁目学堂教官。新军以年轻人为主,革命意识浓厚,叶颂清处此环境,对满清腐败更加痛心疾首。

  这年冬,秋瑾从日本回国,创建光复会,到杭州在新军中发展会员。经秋瑾介绍,叶颂清等二十人成为光复会首批会员。据叶颂清后来回忆:“初,先烈(指秋瑾)自日本留学归国,组光复会为同盟会之支流,期得秘密而利进行。清(指自己)及朱瑞、俞炜、周凤歧、葛敬恩、许耀、虞廷、夏超、叶焕华、顾乃斌、韩绍基、徐士镖、傅孟、邵杰、吴冠周、周亚卫、黄凤之、陈国桢、陈钝、谢鼎首先入会,以光复旧物组成新邦为职志。……分途纠合,以期大举。时有会议,群聚于紫阳山巅,西湖湖中,以为常,慷慨激昂,天下不足定也。”大有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之概。

  光复会以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为协领,叶颂清为分统兼敢死队队长。在杭州以弁目军校为基地,在绍兴以秋瑾主办的大通学堂为基地,积极训练学生军,灌输反满思想,准备武装起义。此时的叶颂清已经由当年从戎时单纯的抵御外侮转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民主革命志士了。他曾在一次同志聚会中慷慨赋诗曰:“苍山亦解沦夷恨,缟素群兴草木兵。”义愤填膺,溢于言表。

  三、革命战功

  1907年2月,秋瑾回绍兴任大通学堂督办,4月又在绍兴设立体育会,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以“大通体操专修科”名义秘密进行革命骨干训练,并召集各处会党云集绍兴,秘密组织光复军,筹划浙江的“丁未起义”(1907年是农历丁未年)。在绍兴大通,凡属军事方面之事,均由叶颂清负责。5月,光复会决定在浙江与安庆(安徽省)两地同时起义,使浙皖清兵不能兼顾。7月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叶颂清受秋瑾派遣,任敢死队长,率领大通学堂骨干学生三十二人组成敢死队,潜入杭州,一待安庆举事,立即在杭发动响应。不料徐锡麟在安庆刺杀清巡抚恩铭后当场遇害,起义失败,浙江金华义军又泄漏消息,清兵封锁杭城,派兵进入绍兴,秋瑾被捕,于 7月15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起义功败垂成。接着,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风声日紧,叶颂清于紧急中掩护担任联络员的光复会员周亚卫转移脱险,并资助遣散敢死队员分散待命,所有大通枪支则分沉河中,以图再举。由于处理及时,浙江义军未曾暴露,革命火种得以保存。

  秋瑾死后,其家人不敢收葬,叶颂清含悲忍痛,暗令善堂收尸掩埋,赋诗哀悼。直到民国建立后,叶颂清等将秋瑾移柩营葬于西湖西泠桥边,修筑“风雨亭”,取秋瑾诗句中“秋风秋雨愁煞人”意以作纪念。

  丁未起义失败后,叶颂清在血的教训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革命不仅要培养学生军,更重要在于手握兵权。他自从江南陆师毕业以来,担任的多是军事教官之职,手下无寸兵,此番当了革命敢死队长,左右也不过是三十几人,而且这样的去“敢死”,勇则勇矣,革命却未必会成功。一定要有实权,他暗下决心,一俟有机会就是降职也要去争取军事指挥权。他先是与朱瑞、屈映光等商议去安庆收拾起义残部,后因人地生疏,安徽清兵防卫森严而未果;旋又接得北方保定军校邀请,于是北上任保定军校炮兵教官,乘机为北方军校播下革命火种。1908年再回浙江陆军小学堂任提调,1909年任浙江炮工学校监学兼教官。

  1910年,叶颂清受任浙江陆军第84标管带(相当于营长),终于遂了带兵之愿,驻防宁波镇海。1911年春,叶颂清升任为84标统带(相当于团长)。军权在握,叶颂清一面在新军中组织“尚武分会”,积聚革命力量,并与杭州革命党人密切联系;一面运动宁波新军协统刘恂、防军统领常荣清,争取得到他们对光复的同情。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成功,浙江响应,叶颂清和许耀在宁波宣布起义,挥师北上,与杭州革命党人一起,于11月5日光复杭州,活捉了清巡抚增韫,浙江革命很快取得成功。正值欢欣鼓舞准备北上援苏(江苏)之时,叶颂清母亲去世,家乡报丧人到杭州。一向以尽孝闻名的叶颂清,本着忠孝不能两全的古训,以国事为重,墨縗从戎,毅然率领84标继续北上,参加浙军援苏支队,为光复南京立下汗马功劳。南京之役,浙军功绩显著,叶颂清受到南京陆军总长黄兴的嘉奖,升12旅旅长,授陆军少将军衔,二等勋章、勋五位,负责卫戍南京城防。1912年民国成立,南京局势日趋稳定。这年秋,叶颂清回师浙江,升任浙江第6师师长,授陆军中将军衔。1913年兼任杭嘉湖戒严司令官。对于辛亥革命,光复浙江,攻克南京,叶颂清有一段回忆:“时吕公望、童保喧、徐东尧学成归浙,英英露头角。故辛亥革命,朱瑞、童保喧等起于杭,清(指自己)与许耀等起于甬,王逸等起于绍,吕东昇等起于处,其金、衢、严、台、温、嘉、湖皆起,遂乃奄有全浙。群推朱瑞率支队攻南京克之,而革命之功告成。”

  在驻节杭州时,叶颂清缅怀先烈,深感秋瑾倡始之功,功不可没。他写道:“推原所自,吾浙实由秋瑾倡之、联合之,故组织颇为完善,浙江初政,有可观焉。当是时,排满之气,弥漫中国,吾党群以死国为快。”为完成秋瑾未竟之志,叶颂清恢复了体育会,创办起体育学校,实现军体合一,并在杭州云居山顶岩石上镌刻亲书的“云山万古”四个大字,此手迹至今尚存。

  叶颂清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不朽战功,在他逝世后,当时的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孙中山之子)曾亲书“辛亥革命功臣陆军中将叶颂清”赠挽。此题挽惜乎在文革中被毁。

  四、义救保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同月25日以唐继尧为首向全国发布声讨袁世凯的通电,云南宣告独立,蔡锷率领一个军进兵四川,相继的是贵州、广西宣布独立。消息传来,浙江震动。都督朱瑞拥袁保位,叶颂清部下旅长、宁海同乡童保喧力主倒袁,浙江独立,与朱瑞针锋相对。朱瑞蓄意除去童保喧,在一次召开军事会议时,暗里伏兵,准备伺机逮捕。会上,叶颂清觉察不妙,于掌心写了“谨防”二字,示意旁座的童保喧,一面借故提议会议暂时休息,使童保喧乘机逃出督府。1916年4月,童保喧、夏超等联合叶颂清部下陈肇英部发动兵变,兵围督府,赶走朱瑞,立吕公望为都督兼省长。

  当时,叶颂清兵权在握,对浙江政局举足轻重,朱瑞也忌他三分。友人章亦山赠诗建议:“即今举足为轻重,莫问群儿孰是非。”劝叶颂清当机立断,取代朱瑞。然而叶颂清没有接受,他支持反袁,但不愿由他来取代朱瑞,因为朱瑞是他江南陆师同学,又是同来浙江同时参加光复会的同志,更是同一支队北上攻克南京出死入生的战友,尽管朱瑞已堕落为帝制走卒,总不愿以自己之手来除之,他愿退居幕后,让童保喧出面去干,使国事私情得以两全。他义救保喧、让陈肇英部参加兵变,都是他以国事为重的表现。

  五、凛然正气

  就在拥袁反袁斗争激烈、叶颂清义救保喧之后,某一夜,跟往常一样习惯性的夜读。他正在正襟危坐全神贯注读书,忽见有一个陌生人推门而入,手执一支手枪,走到叶颂清面前跪下说:“我是朱某人派来杀您的刺客,在您的窗外已偷看长久,见您认真夜读,一身正气,我犹豫再三,不忍动手,不过我不能完成任务,是难以回去了!”叶颂清扶起他,勉励他,给他作了妥善安置。这也是当年促使叶颂清离开军界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

  此事为宁海徐亦仁老先生所证实。徐说他年轻时在上海名医严苍山先生处学医,严是宁海黄坛人,叶颂清脱下戎装后,曾在上海办过学校,常来严处坐坐,徐亲耳听到叶向严谈起浙江遇刺经过一事,并感叹人心惟危云云。

  六、急流勇退

  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预定在1916年元旦举行的袁世凯“登极大典”不敢如期举行,而且一再推延,至3月22日终于宣布撤销帝制,6月6日一命呜呼。朱瑞逃出浙江后,也在当年8月3日病死于天津。

  此时,浙江独立,群议出兵击闽,叶颂清认为浙军入闽,人地生疏,势必牺牲惨重,况且形成混战,会造成国家分裂,既有违自己当年投笔从戎初衷,也违反参加光复会素志,于是决定激流勇退,不担任总指挥,交出军权,辞去第6师师长之职。他一面派人保护家小离杭,一面将6师移交与童保喧,凡军中粮饷,逐笔清楚,不损一丝一缕。当时被誉为“不取浙江民脂民膏的好师长”。

  1916年冬,叶颂清举家迁往北京,担任了陆军部中将咨议官空衔。1919年徐世昌任大总统时亲书“慎厚之家”四字赠他,后来在一次返里时将此真迹粘在《叶氏宗谱》上。此后10年,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北京政府有时财政拮据,发不出属员工资,叶颂清就以卖字度日。叶颂清写得一手好字,幼年师法柳公权、赵孟頫,取柳筋赵骨柳赵合参笔法,后又精习王右军书法,自成一体,在省时被评为浙江第2名书法家。上海宝大祥等三大布庄招牌,宁海柴万成布庄招牌,力洋圆通寺山门匾额,都是他的亲笔手迹。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于北京,停柩香山碧云寺,叶颂清率子叶杭、叶梧、叶栋前往吊唁,绕灵柩一周,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告别中山之灵后,叶颂清无意再留北京,随即挈眷南归,回到杭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