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浦东先贤

辛亥革命网 2018-02-23 09:05 来源:浦东开发杂志 作者:唐国良 查看:

在追随中山先生的奋斗历程中,浦东先贤与中山先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们与中山先生紧密站在一起,成为浦东地区最早的觉悟者和革命的参加者。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毕生致力于拯救中国、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他为寻求真理,足迹遍及全球。中山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革命实践,赢得了全国革命志士的无限敬意,其中也包括浦东地区大批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支持。在追随中山先生的奋斗历程中,浦东先贤与中山先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们与中山先生紧密站在一起,成为浦东地区最早的觉悟者和革命的参加者。

  浦东先贤纷纷加入同盟会

  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的同盟会,激发了一批浦东籍爱国志士的爱国热情,他们先后在不同的地点加入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开始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反清革命道路。当时,加入同盟会的浦东人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其代表人士为高天梅(1877-1925,金山张堰镇人)、陈陶遗(1881-1946,金山松隐镇人)、叶汉丞(1881-1961,南汇新场人);二是同盟会成立后在革命斗争中加入了组织,其代表人士为黄炎培(1878-1965,川沙镇人)、曹成甫(?-1913,浦东高行镇人、夏允麟(1883-1913,南汇周浦人);三是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同盟会,其代表人士为李平书(1854-1927,浦东高桥镇人)、王一亭(1867-1938,出生于南汇周浦)、叶惠钧(1862-1932,浦东高行镇人)。以上人士不仅参加了同盟会,而且在反清斗争及辛亥上海光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天梅、陈陶遗先后担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黄炎培担任上海分会干事,成为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拥护者。

  一批浦东人有幸与中山先生交往

  在跟随中山先生开展革命的奋斗历程中,一批浦东人有幸受中山先生的接见,或与中山先生一起研究重大的斗争问题,或研究革命理论问题,结下深深的情缘。

  据史料记载,最早受中山先生接见的是高天梅、陈陶遗。

  1906年10月9日,孙中山从越南西贡抵日本,所乘的法国兵轮途径上海时停泊在吴淞口。中山先生利用宝贵的时间委托法国驻上海总巡麦兰邀柳亚子、黄炎培、高天梅等上船谈反清革命。黄炎培由于未知实情,没有前往。高天梅、柳亚子、陈陶遗等人则乘小船至吴淞口外的轮船,与中山先生一起研究反清斗争的有关问题。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山先生于11月26日到上海时,上海光复的主要组织者李平书、王一亭等到码头迎接,当日下午李平书又到居所拜谒了中山先生。之后,孙中山又多次与李平书、王一亭会面交往,商讨军事问题、革命的财力问题。作为上海地方实力派人物的李平书、王一亭对中山先生及国民政府尽力而为,大力支持。王一亭在上海光复后为缓解新政权严重财政困难,倾其所有,垫资40万银,后又多次募集资金支持革命事业。

  浦东人中多次见到中山先生的还有黄炎培。黄炎培在其自著的《八十年来》一书中多有记载,尤其是对中山先生在上海时邀请其修改《孙文学说》一事有较长一段叙述,可惜的是没有说明具体时间。

  除了以上几位,见过中山先生的浦东人还有叶惠钧、夏允麐等。其中,中山先生1911年11月27日上午冒雪到松江,专门视察了同盟会员夏允麐等创办的清华女校,并与女校师生合影,在松江留下弥足珍贵的瞬间。

  黄炎培电请孙中山回国主持大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指挥的军队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和民众纷纷响应,其中有老同盟会员黄炎培先生。

  黄炎培当时的身份不仅是江苏上海同盟会的核心人物,也是江苏省咨议局常驻议员和上海地方自治组织——上海工巡局的议董。经商议,由黄炎培与赵竹君共同联络陈其美与李平书、叶惠钧等人一起发动了上海的军民和商团起义。

  上海光复后,黄炎培、沈恩孚、冯少山等同盟会会员聚集于上海的江苏学务总会里,发起召开“共和联合大会”,并以上海社会各界的名义,电请孙中山先生速从海外回国主持大计。

  黄炎培发电请中山先生速回的同时,中山先生也收到了国内宋嘉树等诸多人士及团体的电报。1911年12月20日,中山先生搭乘英国“丹佛”号(DEVANHA)邮轮到达香港。12月25日晚,邮轮从香港到上海的吴淞。第二天清晨,中山先生随英国公司轮船先到浦东码头,踏上了浦东大地。对此,《申报》记者作了具体报道。在《孙中山到沪矣》一文中称:“孙中山先生暨胡汉民都督等十余人於初六日晨搭英公司轮船抵沪,称由黄中央、谢蘅牕、陈根香三君向宁绍轮船公司借江利轮船,於初五晚开至吴淞欢迎。翌晨随英公司船进口停泊浦东码头,即由三君接上江利轮船,驶至三马路海关码头上岸。其时中西人士手提快镜摄影,并脱帽致敬者甚多。孙先生即乘汽车至哈同花园用膳,一时车马盈门,甚为热闹。黄副元帅暨伍外交长与各都督亦均往见,颇开欢洽。”

  当时,对中山先生到沪的消息国内不少报纸都有报道。《申报》的这一文章是报道中山先生抵沪新闻中最为详尽。

  袁希洛为选举临时大总统计票

  1911年12月7日,革命军攻克南京。12月28日上午,来自全国17个省的45名代表在南京丁家桥的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大会的预备会议。江苏宝山县人袁希洛作为江苏的代表之一,参加了预备会议,并被推荐担任选举计票。当时,浦东的高桥、凌桥等地区为宝山县辖地,浦东同乡会的不少会员都来自宝山县,并自称为浦东人。

  12月29日,选举如期举行,17个省的45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选举汤尔和任选举会主席。他在致词中说,今天选举临时大总统,为中国4000年历史所未有。接着,袁希洛当场将预备会议的票箱打开验票。候选人有孙中山、黎元洪、黄兴三位,每省以一票为限,17个省共17票有效,获三分之二者当选。投票结果是:孙中山获16票,黄兴获1票。会议主席当场宣布孙中山当选,全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1911年12月31日,各省代表派出汤尔和、王宠惠到上海,迎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政府第一任大总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