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浦东先贤(2)

辛亥革命网 2018-02-23 09:05 来源:浦东开发杂志 作者:唐国良 查看:

在追随中山先生的奋斗历程中,浦东先贤与中山先生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他们与中山先生紧密站在一起,成为浦东地区最早的觉悟者和革命的参加者。

  叶惠钧护送中山先生到南京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乘火车到达南京,保卫中山先生安全到达南京的是叶惠钧等。

  叶惠钧(1862-1932),浦东新区高行镇人,与李平书是同乡,在商团公会中,李平书是会长,叶惠钧是副会长,两人是同僚,在辛亥上海光复中,他们是革命的同志。叶惠钧和李英石是李平书的左右手,是光复起义的骨干力量。叶惠钧主内,代表李平书主持商团司令部的工作。李英石主外,任商团总司令和军事行动指挥官,调兵遣将,在前线指挥战斗。

  1932年7月25日,叶惠钧病故。8月13日下午,上海各界悼念叶惠钧的追悼会上,宣读的祭文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武汉起义,公与陈英士、李平书诸先生谋响应。是年九月十三日,督率团众,进攻制造局,鏖战一昼夜,克之,上海遂光复,而大局斯定,厥功多焉。沪军都督府成立,被推为军政司令,主持地方防务,兼都督府参谋。民元之旦,率健儿三百,奉中山先生入都就临时大总统职,被任总统府警总监。”

  由于叶惠钧的赤胆忠心,给中山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曾告诫党人:做大事勿做大官,然真正做大事者几人?此则我对于做大事勿做大官之惠钧先生,尤觉无限钦敬者也。

  叶惠钧家乡高行镇的各界人士,为纪念叶惠钧的功绩,将其诞生地的街道取名为惠康街。

  中山先生与自幼在川沙长大的宋庆龄结婚

  说到宋庆龄,不能不介绍其父亲宋嘉树和母亲倪桂珍。在近代中国命运中起到极其突出作用的宋氏家族第一人宋嘉树(1861-1918),是中山先生20年的革命伙伴,更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财力资助者,曾任同盟会的司库。宋嘉树1885年从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神学院毕业后,次年就被派到上海,参与基督教的布道。期间,由于与浦东川沙籍基督教牧师倪蕴山共事,认识了倪蕴山之女倪桂珍。1887年,宋与倪桂珍结婚。1890年,宋嘉树与倪桂珍在川沙城“内史第”沿街房,也就是黄炎培故居,借房三间居住并开设基督教福音堂,一面在川沙地区传道,一面从事工商业活动。在川沙镇上的“内史第”,倪桂珍先后生下了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等子女。川沙是宋氏姐弟幼年生活的地方,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直至1904年,宋嘉树全家离开川沙迁至上海浦西,只留宋子文在川沙读书。宋庆龄在川沙生活11年,宋子文在川沙生活10余年,宋美龄在川沙生活7年,宋庆龄和弟妹的少儿时代是在川沙度过的。宋庆龄和弟妹在川沙接受了启蒙教育。由于宋庆龄的母亲是一位道地的浦东川沙人,讲一口道地的浦东方言,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也是一口浦东乡音,几十年后一直没有改变。

  宋庆龄自担任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坚决拥护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上,与中山先生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成为中山先生最重要的助手、伴侣和战友,并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缔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成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也是深受社会各界敬佩的“国母”。

  中山先生设想东方大港

  1918年5月,护法战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避居上海法租界寓所(今香山路中山故居),“闭门著书,不理外事”,检讨革命失败之教训,规划未来建设之宏图。1919年写成《实业计划》(物质建设)(见《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247页)。在撰写的《实业计划》的第二计划一章中,孙中山提出在长江口附近的浦东地区建设东方大港,改造上海旧港,使上海成为面向世界的航运中心,以及开发扬子江流域的具体设想。

  对整治长江航道,改造上海港的问题,孙中山听取了多方意见,比较了多种方案,其设想是重挖一条新黄浦江,以替代老的浦东航道。具体设想为,由高桥河合流点开条新河,横贯浦东。在龙华铁路接轨处上段第二转弯处复与黄浦江合流。这就是说在浦东地区,自北向南,重开一条黄浦江。文章中,孙中山先生还制作了一幅用中英文注释的“计划图”,图中还有“高桥”、“浦东”等字眼。

  放眼世界的中山先生,满怀信心地认为建成后的东方大港,一定能像美国纽约港那样成为现代化世界大商港和大城市。孙中山先生的宏伟大略,在浦东开发开放后的今天已成为现实。

  营造业家姚锡舟参与建造中山陵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根据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望,国民党中常委决定将孙中山的遗体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即钟山),修建中山陵园。

  1926年3月12日,在南京紫金山下举行了中山陵园奠基礼。

  中山陵陵墓主建筑的设计方案,是以向海内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的。最后以吕彦直、范文照、杨锡宗三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承包中山陵墓主体工程的,是上海姚新记营造厂的创始人姚锡舟,一位出生于浦东川沙的营造业家。由于中山陵建在海拔158米的高坡上,不仅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仅运水上山,每天就要动用200多个民工。由于困难重重,加上当地军阀的不配合态度,中山陵陵墓的主体工程,直到1929年3月中旬才基本完工,比合同期限整整晚了两年。即使如此,姚新记营造厂还亏了14万两银子。对此,姚锡舟说:“国父坟再蚀本也要做,质量上绝对保证。”后来,在陵墓建设委员会的提议下,在葬事筹备处所立的“中山先生陵墓建筑记”的石碑上,将姚锡舟和吕彦直的名字,刻入了碑文之中。

  今天,当成千上万的市民登上中山陵,拜谒伟人的同时,就会看到“中山先生陵墓建筑记”的石碑,在石碑上看到浦东营造业家姚锡舟的名字。

  民生路与中山公园、中山中学、中山纪念堂

  由于袁世凯纂夺政权,导致辛亥革命失败。但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已深入人心。为宣传弘扬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1922年,浦东塘工善后局修建了一条以三民主义的“民生”二字命名的道路。1951年10月,东起洋泾港,西至源深路,南邻漕浜乡,北靠浦东大道的区域内用路名建立了洋泾区民生乡,民生乡1956年2月撤销。1955年后,民生路经多次改造,而现在的民生路,水泥路面,长约4公里,双向车道,北起黄浦江边的民生路轮渡站,南讫锦锈路世纪公园的二号门。

  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病故后,川沙的各界人士为纪念中山先生,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造了一座中山公园,公园占地8亩,园内有两层中山纪念堂一幢,并立有中山纪念碑。中山公园是川沙人民纪念民主革命先躯孙中山先生的地方。

  1931年,在川沙县城内建成的文庙右侧,建有占地二亩的中山纪念林,林中松柏青翠,绿树成荫。

  1943年秋,在中山纪念堂创办私立中山中学。中山中学于1946年春与铁沙中学合并为川沙县立初级中学。中山中学立校两年来,初创时仅设高中部,一年后增设初中部,该校初、高中学制俱为两年,无寒、暑假。前后共毕业高中生三届三班共31人;初中一届一班未毕业而并入县立初中。中山中学高中毕业生有多人经深造而卓越成才者。

  在南汇县城惠南镇,也建有一座中山纪念堂。主持这一工程的是时任南汇县县长的袁希洛。南汇中山堂建于1935年,堂之北侧有介绍中山堂的石碑。经浦东新区文广局2010年3月公示,原中山纪念堂为 “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