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惠钧:做大事勿做大官

辛亥革命网 2018-02-24 09:12 来源:上海·浦东 作者:张银根 查看:

青年时期的叶惠钧,立志雪耻报国,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在辛亥上海光复中立有重大功绩。

  叶惠钧(1862~1932),初名增铭,浦东新区高行镇人。童年就学于家乡私塾,14岁去上海南市习豆米业(今粮食业)。其时,列强相继武力侵入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割地赔款,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青年时期的叶惠钧,立志雪耻报国,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在辛亥上海光复中立有重大功绩。

  促成商团起义,投身上海光复

  1911年10月24日,宋教仁、陈其美、范鸿仙、叶惠钧、叶楚伧、沈缦云等在《民立报》开会,研究上海起义事项。会议认为中部同盟会在上海虽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但缺少军事力量,争取上海地方武装——商团加入革命,是起义能否成功的关键。会议决定以“联络商团,沟通士绅”为工作中心。由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等三人与自治公所总董、商团公会会长李平书进行沟通。

  沈、叶、王三人都是自治公所议员,与李平书有莫逆之交。叶惠钧是商团公会副会长,与李平书又是浦东高桥的同乡,关系更为密切。三人先向李平书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及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形势,并提议商团公会应与中部同盟会相互联系沟通。为郑重起见,李平书随即同议长沈信卿、副议长吴畹九、驻董莫子经秘密商议,都认为“世界潮流,全国趋势,非可抗拒,宜专以地方自治为重”。随后,李平书通过叶惠钧等约陈其美在成都路贞吉里寓所相见。

  此前,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主要依靠新军和秘密帮会。为了拉拢帮会势力,陈其美也加入了青帮,不久,成为上海青帮老大之一。李平书对于帮会人物素有戒心,绝不愿将商团武装轻易交给同盟会使用。第一次相见,只是消除了一些隔阂,李平书持中立态度,告知陈其美,商团以保民为宗旨,彼此随时协商,互相尊重,避免侵犯。

  在双方接触期间,南京驻军第九镇马标第一营管带李英石以第九镇革命派使者的身份来上海活动。李英石是李平书的族侄,平素相知较深,为李平书所信赖。李英石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极力拥护武装起义,来上海后接受中部同盟会的建议,以宗族和世交的关系,和叶惠钧等一起,向李平书反复宣传革命理想,并说明陈其美加入青帮的缘由。起义时商团武装仍由李平书或李英石指挥,消除了李平书的戒心,促成了商团起义。

  当时商团有些领导成员认为革命能否成功还难说,为了留有余地,决定李平书只在幕后决策,不出头露面参加起义。如果起义万一失败,可以出来收拾残局。由李英石担任商团司令,叶惠钧作为李平书的代理人,组织协调商团的行动,保证李英石的指挥畅通无阻。

  10月31日晚,陈其美、钮永建、李平书、叶惠钧、李英石、吴馨、沈缦云等在贞吉里李平书寓所的秘密会议上,议定“上海先动,苏杭应之”的行动方案。11月2日晚,在中部同盟会、上海商团公会、光复会上海支部的联席会议上,定于第二天下午4时在上海南市和宝山、闸北同时起义。

  11月3日上午,因宝山和闸北的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军警和当地商团提前于上午10时起义,至晚上吴淞与闸北均告光复。南市方面在下午5时许,由陈其美率敢死队员进攻江南制造局失利,陈被拘。在此同时,商团总部得到上海道署总账房朱葆三密报说:“ 上海道台刘燕翼已密电南京督署,谓上海革命党人起事,商团尽叛,两江总督已急命南京、松江两地清军向上海进击,并下令无论革命党人或商团团员,捕擒后立即就地正法。”

  叶惠钧、沈缦云、王一亭等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咸谓形势紧急,必须全力以赴攻下上海清军的最后据点——江南机器制造局。于是推王一亭起草成反攻令,由商团总司令李英石署名发出。出发前,复由叶惠钧、沈缦云、王一亭三人痛哭誓师:“愿众于此千钧一发之际,抱破釜沉舟之志,即夕建功,则城中无数生灵,团员数千家属将保安全。”全体团员群情激奋,径赴制造局,经过彻夜激战,至翌日凌晨,制造局被攻克。

  上海光复,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任都督,李平书、沈缦云和王一亭分别担任民政、财政和农工商务总长,李英石任军务部部长兼沪防军司令。叶惠钧组织援宁联军总兵站,将上海工商界筹集的经费和军需物资派商团武装押运南京,并由商团团员组成战地服务干事团随军服务。当时攻打南京的联军,缺少武器弹药,陈其美致函李平书、叶惠钧等,向商团商借快枪500支。这500支快枪,由叶惠钧备齐后,如数交给了陈其美。

  护卫孙中山,临时大管家

  12月25日,孙中山应国内各界人士电请回国主持大计,自国外乘轮船抵达上海。保卫孙中山的安全,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当时沪军都督府的军事力量,主要有起义清军、帮会成员组成的敢死队,以及商团武装。起义清军原是一支封建军队,虽然参加了起义,但其成员政治思想复杂,并非完全忠于革命;敢死队在进攻制造局时已被打得溃不成军了;唯有商团是由爱国青年组成,是忠于革命的武装,保卫孙中山的责任,责无旁贷地由叶惠钧率领的商团承担。

  孙中山到上海前,商团原计划全副武装迎接,但受到租界当局的阻挠。商团乃派代表与租界当局会商,谈判代表软中有硬地说:“孙中山先生为民党领袖,不可不予以武装保卫,如果租界当局强行阻止,民军将武装收回租界。”最后达成折衷,租界当局同意商团团员在衣襟密藏短武器,列队至轮埠迎接孙中山。孙中山下轮后,即由商团护送至虹口靶子路(今武进路)赵同记扆虹园,由商团武装日夜轮值保卫。嗣后孙中山赴宁,叶惠钧率商团随车护送。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核心区域的警卫部队均由商团团员组成。当时总统府草创伊始,人才缺乏,总统府中机关公务,如会计、庶务、交通、卫生等,均由商团团员分别任职,总统府铸印局局长,则由镌刻业商团负责人底奇峰担任。在总统府,叶惠钧既担当保卫孙中山的重任,又是总统府大管家的角色,秉承孙中山的意志,协调指挥商团团员各司其职。待各项工作逐步到位就绪,总统府工作部门相继设立,叶惠钧被任为通阜司(铁道部的前身)司长。叶无意入仕,婉言辞谢,率商团返沪,甘为李平书的配角和助手,担任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总稽查兼材料处处长和商团公会副会长。

  自孙中山回国,到南京就任临时总统组成临时政府的过程中,叶惠钧和孙中山朝夕相处,虽然时间不长,但叶惠钧奋于公益,淡于私利,赴义如饥渴,视权利如敝屣的为人准则,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尝告诫党人:做大事勿做大官,然真正做大事者几人?此则我人对于做大事勿做大官之惠钧先生,尤觉无限钦敬者也。

  英名长留惠康街

  1912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北站被凶手枪击身亡。4月18日,国民党假张园举行追悼宋教仁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叶惠钧悲愤地说:“今宋先生不死于革命未成之时,而死于共和成立之后,其中情形令人难以索解。今日诸君见宋君死事之惨,莫不伤心痛哭,但望诸君出此门,万勿忘宋君惨死之苦,须人人担负获凶党责任,俾死者得雪沉冤。”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缉黄兴、陈其美、柏文蔚等人,并要求上海租界予以协助。7月23日,上海租界当局取消孙中山、黄兴、岑春煊、李平书、叶惠钧、沈缦云、王一亭等人在租界的居留权。同时,袁世凯又密令淞沪镇守使郑汝成解散上海商团,收缴商团枪械,对商团领袖人物进行查究。于是,大多革命党人相率东渡日本,叶惠钧隐伏于租界。

  次年7月,叶惠钧匿迹被人发现,密告淞沪镇守使郑汝成,郑通令缉拿。叶惠钧无法继续藏身于租界,经同业长义豆行等资助,潜乘船离开上海,前往大连,后在升源油粮号坐庄,采购油粮。

  1916年6月,袁世凯殒命,叶惠钧返回上海。1919年,上海成立杂粮公会,叶被推举为会长,后又被推举为豆米业公会董事长。当时上海人民正蓬勃兴起禁鸦片运动,章太炎与叶惠钧等发起召开中华国民禁烟大会,叶出席演讲,要求政府废除收买存土(鸦片)合同,通电各省,请一致力争。会后,叶惠钧还被推举为代表,北上请愿。以后军阀混战,国家前途茫茫。叶惠钧除任上海华商杂粮油饼同业公会会长外,不再过问政治,晚年复喜研讨佛理。1932年7月15日病故。黄炎培有挽联状其一生:

  平生赴义奋不顾身,盖其天性大过人,更谢绝一分傥来①,近市臣门清胜水②。

  时局于今危如累卵,信有民团堪救国,忍回忆廿年往事,揭竿戎服勇登坛。

  高行各界人士,为纪念叶惠钧在上海辛亥光复中的功绩,将其诞生地街道改名为惠康街。

  注 :① 傥来,意外得来

  ② 近市臣门清胜水,指身居要职而清正廉洁。《汉书·郑崇传》有“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之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