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驱胡冠南、严绍陵与宜昌继义

辛亥革命网 2018-03-16 09:16 来源:三峡晚报 作者:张帮寸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的捷报传至宜昌,宜昌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立即响应,一举反正成功。胡冠南、严绍陵创办的“宜昌公益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宜昌继义起到了潜移默化、加速催化和推波助澜的特殊作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首义的捷报传至宜昌,宜昌革命党人闻风而动,立即响应,一举反正成功。台湾《辛亥武昌首义史编》载:“首先响应者,厥惟宜昌”;民国《宜昌县志》称“湖北各属响应武昌起义者,以宜昌居首”;川汉铁路宜昌公司总理李稷勋撰文 “全国义师桴应武昌,以宜昌为最先”。宜昌为何最先响应武昌起义?追根溯源,它与川汉铁路宜昌工场紧密相连,胡冠南、严绍陵创办的“宜昌公益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宜昌继义起到了潜移默化、加速催化和推波助澜的特殊作用。

  胡冠南被首推为 “宜昌公益会”会长

  宜昌为鄂西重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就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地点。自清宣统二年(1910)初至1911年8月,先后有革命团体公益会、同盟会、文学社和共进会等党人潜入宜昌,酝酿革命。公益会、文学社和共进会,都是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名称形式不一,革命目标一致。湘人胡冠南名学群,1888年出生,湖南保靖人。先在湖南投身革命,“日日以改良政治、推翻满清为目的”。湖南巡抚春蓂明令缉捕,乃逃往四川,又自四川来到湖北宜昌。胡冠南在宜昌与滇人严绍陵、川人胡绍尧等人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宜昌公益会”。胡冠南是漂洋过海,见过大世面的人,曾在旅日期间加入同盟会,他反对满清、革命坚决、阅历丰富、组织能力强。胡冠南被首推为 “宜昌公益会”会长。他暗中接纳同志,劳心劳力,正可谓“呼号于外,奔走于内”。

  时下,川汉铁路宜昌段4万筑路工人就是“宜昌公益会”争取革命的主要对象。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将商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首先激起川鄂两省人民的反对。川汉铁路宜昌分公司总理李稷勋致电成都总公司称,“铁路国有,注销商办,政府牺牲信用”,“人民受损甚巨,当拼力拒之”等话语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波及到宜昌后,掀起宜昌的争路风潮。聚集在宜昌附近的4万多名筑路工人,纷纷要求清算工价;旅宜的川汉铁路股东数百人,要求退还股本,并与清兵发生磨擦。恰在这时,同盟会会员川人张伯祥、鄂人费渠等从日本回国,秘密赶到宜昌。张伯祥是共进会发起人之一,曾首任会长,他与宜昌公益会胡冠南等商议,在四川会馆 (今四新路四中)成立川汉铁路研究会,以研究铁路为名,向筑路工人宣传革命道理。这一时期,有数千名筑路工人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在宜昌至秭归线上的同盟会员黎怀瑾以工头的身份,秘密组织筑路工人伺机夺取清军武器起义,不幸事情败露,黎怀瑾和20多名筑路工人惨遭杀害。这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愤慨,以至宜昌保路风潮高涨。

  “宜昌继义” 一举成功

  风潮发生后,湖广总督瑞澂(澄)惧怕革命党人联络路工起事,遂抽调出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混成协第三十二标第二营、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标第一营来宜,驻扎宜昌城隍庙(地址在原太平街)。革命时期处处有革命者,来宜新军中就有以胡云龙为首的共进会员和以唐牺支为首的文学社员。1911年7月,清廷派钦差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三十一标进川镇压保路运动。端方抵达宜昌时,下令四处捉拿革命党人,在宜昌城里每天要派兵巡查四五遍,几乎使各党人无法活动。8月,端方带兵从宜昌进川。8月23日,胡冠南趁机尾随端方离宜赴川,意在击毙端方,并策动三十一标起义。反对革命是没有好结果的,端方被刺杀于四川资州(今资中)。宜昌起义时,公益会的首脑人物胡冠南还滞留在重庆,因其深为各界人士所信任,此时,即被宜昌同志专程迎回,任宜昌民军司令部政事参谋。

  “宜昌继义”一举成功,“宜昌继义”成了驻宜新军党人和宜昌公益会等团体有机的联合行动。9月川汉铁路停建,已耗银650万两。其时工地约3万工人,这些人多来自北方,后由湖北军政府拨款,在当地各界协作下遣送回家。其中有1000多人坚持报名参军,成为宜昌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在攻取荆沙时勇敢冲锋,许多人立下卓著功劳。宜昌一举反正成功后,攻打荆州成为时下最重要的目标。胡冠南不负众望,攻打荆州时为行军参谋兼指挥。

  经过一番侦察,宜昌民军方面摸清了敌军情况,敌人有3000多兵丁,有炮兵阵地,有步兵设防,还有骑兵出没。其主力在有着“荆州屏障”之称的八岭山、万城堤一带。敌主将都统恒龄对“军事学颇有研究”。宜昌民军兵分多路进袭荆州,出自于胡冠南之韬略。“唐司令决计夜袭,选定夜间攻击之目标,颁布命令,以管带邓金标、参谋胡冠南率一部于九月二十九日夜十一时,左出马山方面,向八岭山袭击。”《荆宜反正纪实》如是云:“师抵荆州日,清将恒龄负固不服,举兵迎击。行军参谋兼指挥胡冠南遂命关克威(江陵人)攻荆门,胡云龙攻万城草市,邓金标攻八里山,自总成其事。与虏卒日夜轰击,清兵渐不能支。”

  辛亥革命功臣严绍陵

  说起辛亥革命功臣,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严绍陵。严绍陵是云南思安县人,生于1884年,后随父宦寄居四川。光绪二十九年(1903),19岁的他在本籍考入师范学堂,毕业后任高等小学教员,旋与同学段乃康、张旭初等10余人组织进修社,提倡革命。因机密泄露,遂又潜行入川。光绪三十一年,他经人介绍加入四川泸州公益会。为了广通声气,他与“同党奔走经营,动辄破坏,频危入险”,多次的经验和教训,使他认识到“吾国革命功成,非疏通军警两界,断难为力”,为此,他劝励同志多人分别入伍,自己则考入警察学堂。在校期间,“凡同学二百余人,辄以国民大义隐隐鼓动”,介绍入会者11人,因此被校方斥退。光绪三十三年(1907),23岁的他在成都与佘俊臣、杨公甫等人领导起义,事败被捕,幸得贿通押卒共逃。结果却“波及父兄撤差停委,拘禁月余,妻子蒙羞,家产一空”《严绍陵自述》。他先逃往湖南,旋往贵州,后潜匿本家。严绍陵后于宣统元年(1909)更名随官入川,得任副中军第一营书记长,极力鼓吹革命。是年冬,又得与杨公甫、佘俊臣等联络成都和川东各县同日大举。不料又因事泄遭镇压,杨公甫、佘俊臣等人遇害。严绍陵在屏山被捕下狱,幸无实据,被关数月,后又行贿“得获完躯”,大难不死,逃至宜昌,“得遇同盟会员胡冠南、泸州公益会头领胡绍尧,均栖身警界,相机待时”。严绍陵是一个热衷革命的人,可那时宜昌还比较冷淡,活动一时,故有此感:“因见宜昌同志寥寥,虽有中学诸生颇识大体,而人心涣散,终觉无所归际。”正因为如此,严绍陵在宜昌才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他秘密串连胡冠南、胡绍尧,遂与学界唐人端、李骥万、警界张经武、赵伯琴等10余人发起成立宜昌公益会,胡绍尧、严绍陵职任参事,唐人瑞、黎祥吉等作干事,赵壁成、李春澄为会计,张旭南、韩建勋为书记,张经武、王正言等5人为调查,入会者共计273人。

  严绍陵在宜昌起义时期是一言九鼎的重量级人物,他有从军、从警丰富之阅历,为人贤达,对事物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组织协调能力极强。各界代表43人在东山寺商议宜昌起义时,众曾推其为首,是年27岁的严绍陵历经沧桑,饱经风霜,显得十分老到,甘愿居于辅佐位置。此时的严绍陵年纪虽轻,却才华横溢,宜昌起义宗旨、檄文和重要文电均出自其手。严绍陵仅比唐牺支大3岁,唐牺支为司令官后,敬爱其才,尊为前辈。宜昌反正进展顺利,严绍陵出力为多,但他始终“自愿居于协助地位”竭力辅助。起义日,严绍陵负责清理财政,承充统捐局长,继任警界司法科长兼总稽查事,后充宜昌警视厅长,督办善后事宜。大革命之后曾出任宜昌县长。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他漫游南北,与广东护法政府通声息。

  宜昌起义军传檄荆州

  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后,清王朝惶惶不可终日,调集数路大军进逼武昌湖北军政府,形成包围之势,情况紧急迫在眉睫。全国各省纷纷支持武昌起义。宜昌脱离清朝统治,不仅使武汉革命军解除了隐患,而且还使盘踞在荆州之敌完全陷入革命势力包围之中。荆州为鄂西战略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旗兵驻防的战略要地并控制两湖。为了巩固宜昌起义胜利成果,宜昌起义军当即“先传檄满员招降,并促使汉籍府、县官归顺。檄文所至,降者无数”。宜昌起义军缴销清廷旧部人员伪印,颁发新印,司令部还派员到宜昌所属各县联络,各县纷纷拥护,加快了鄂西和夔门等川东地区转向革命的步伐。

  宜昌民军深感夺取荆州后武汉才能解除威胁的重要,于是传檄荆州,檄文特别申明:“革命不过推翻君主贵族,建立民主共和,普通旗人,概无仇视。”此时,宜昌各州、县均已投诚,11月4日,参谋关克威率兵一营直入当阳,当地百姓大开城门迎接宜昌民军入城。当阳等处亦受招抚,唯荆州清军将军等执迷不悟,托庇外人,妄图中立。宜昌起义军识破其奸,及时加强对川东、鄂西各地防范布置。唐牺支采纳胡冠南进言,首先“敲山震虎”攻打荆州外围。为了切断清军外援部队,九月十六日(11月16日),宜昌民军兵分四路,进攻荆州清军驻防重地。唐牺支命令胡冠南、邓金标经当阳河溶攻打八岭山,进逼荆州;命令关克威经当阳攻打荆门,切断荆州与襄阳之通道;命令欧阳超率部在宜昌用船只运兵至江口登陆,袭击荆州;命令喻洪启率部在宜昌乘小轮船墨夜至沙市,占领全龙寺;命令胡云龙攻打万城草市。“分兵合围,步步为营”的战术,使宜昌民军捷报频传:邓金标、胡冠南部19日夜袭八里山,与清军激战梅花桥,击溃清军精锐部队2000多人,戴家湾西南山地击毙清军600多人。11月23日夜,欧阳超又率一部偷袭了万城敌营,将敌驱之梅槐桥。至此,八岭山和万城均落入革命军之手。11月25日拂晓,革命军进攻梅槐桥敌阵,将敌压缩在戴家湾西南山地一线。此时,关克威已克荆门,截断襄阳与荆州的通道。26日拂晓,敌左都统恒龄集中了3000人进扑革命军梅花桥阵地。欧阳超部因寡不敌众,势颇危急。好在八岭山胡冠南、邓金标部已从侧翼出击,一鼓击溃敌人的戴家湾西南阵地。进攻梅槐桥之敌后路既被切断。

  荆州城头清军遥望长江,火光冲天,疑是宜昌民军又来了浩浩荡荡的援兵。荆州城内的清军十分恐慌,人心思散。入夜,宜昌民军在城外遍置灯火,并以火炮向城内猛烈射击。宜昌民军主攻南门和西门,湘军主攻北门和东门。12月9日,湘鄂两军又于黄昏时刻发起猛攻,清军都统恒龄于12月10日自杀。12月12日,清军将军连魁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决定投降。清朝驻荆州官吏请比利时传教士马修德、田国庆、税务司葛云森(英国人)为代表,到革命军军营乞降。

  12月18日,唐牺支与王正雅亲率数十人,直驱荆州将军府,满族将士皆跪地迎接。唐牺支、王正雅好言抚慰,允许保其财产,所有投降将士不予歧视,满人感恩不已。受降仪式之后,革命军组成军事法庭,审理主张抵抗革命军的满族顽固官绅113人,只有1人定为死罪,其余的一律释放,荆州官兵皆大欢喜,无不称赞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胡冠南、严绍陵是辛亥革命时期唐司令的左膀右臂,冠南从武,绍陵行文,他们和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一样功不可没。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纪念和缅怀在辛亥革命中东奔西走,宣传革命,临危不惧,冲锋陷阵,为了推翻清廷政府,不惜流血牺牲的革命功臣。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