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名人陈裕时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8-03-23 09:45 来源:宜昌政协 作者:宜昌政协 查看:

陈裕时,字元伯,宜昌县三斗坪人。1911年10月10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广西军中同盟会的同志力主出兵援鄂,陈裕时这时全力劝说桂军巡抚王芝祥、总兵陆荣延宣告独立,并组成北伐军第三军,分途援宁援鄂。

  陈裕时(1877-1940)字元伯,学佛后改圆白,宜昌县三斗坪人。祖辈以驾船为业。陈裕时原名陈裕大,无兄弟,仅有妹陈坤立,嫁福建革命党人何遂为妻。

  陈自幼豪放,胆识过人,弱冠从戎,投汉阳兵工厂工防营当兵,后选送湖北备武学堂毕业。因读《鉴略》一书时被张之洞发现,颇受赏识,遂被送日本留学,于1903年7月抵东京,就读于振武陆军士官学堂。在此期间,因课间阅读宣传革命之读物,被开除学籍,继而转学法政,因而结识孙中山和黄兴,遂于1905年与留日的同乡黄恺元、高桐岗、全敬存、陈吉甫、杨征祥等一道参加了同盟会。

  1909年离东京回国,陈约蔡锷、赵恒惕、唐继尧等同去广西,分途鼓吹革命,受任龙州讲武堂监督兼龙州新军邑龙标统带。1910年3月,何遂奉命调查中越边界防务,过龙州时与陈会见,谈到革命形势时,陈裕时颇有见地的说:“我们革命力量还小,不要太冒失,革命不是一天能成功的;我们不但要考虑成功,还要考虑成功后该怎么办。现在,我们的组织太散漫,是个大缺点。每个地方都应该组织起来,多多地联系人,将来互相通气,便可连成一片了。”当时何遂还要去云南,陈便写了几封信交给他,让何去联系驻昆明的革命党人。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广西军中同盟会的同志力主出兵援鄂,陈裕时这时全力劝说桂军巡抚王芝祥、总兵陆荣延宣告独立,并组成北伐军第三军,分途援宁援鄂。第三军由统带赵恒惕任总指挥,陈裕时任该军参谋长。

  时北伐军云集南京,多达十万之众,而刚成立的孙中山临时政府供应不济,且军情复杂,其间赣皖两省援军就曾接连发生抢劫和叛乱事件,幸有陈所率广西军弹压致安。事遂,陈向孙中山、黄兴建议说:“我们革命才走了第一步,各省援军多是临时纠合,士气虽好,但缺乏训练和军纪,欲对付久经训练、装备齐全的北京正规袁军,肯定难操胜算。袁世凯又野心勃勃,定难履行就职诺言,如一旦帝制自为,我辈将束手无策。应整编几支强有力的劲旅,多多吸收革命同志参加训练,方足以制袁之肘。”孙中山和黄兴然其说,遂以广西军为营底,集同盟会之精英,优其装备,整编成南京陆军第八师。原拟任陈裕时为师长,陈则力荐陈之骥(冯国璋的女婿)充任其职。推荐陈之骥任师长,陈裕时有其深谋远虑:其一,陈之骥系留日同学、广西同事,有共同语言,可以信赖;其二,骥为人忠厚耿直,尚义气,重然诺,今后可以驾驭;其三,骥因有冯国璋这层翁婿关系,可以争取第八师由中央直接供应饷糈,并在袁世凯的肘掖之下保存发展革命势力。陈裕时的见解深为同志赞赏,因此黄兴最后决定由陈之骥任八师师长。陈裕时则任十五旅旅长兼第九混成旅旅长,而实际上掌握着第八师之实权。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不久,继召见孙中山、黄兴之后,复以革命军实权人物召见陈裕时,企图借以笼络为己用,袁与陈长谈之后,陈评价袁氏是“权变有余,忠厚不足”的人。陈裕时离京回宁途中,袁世凯暗地派人尾伺其后,陈觉察有人跟踪,乃化装改道,并得在华日本友人掩护,始免危险,随即赴日暂避数月,化名及泉。袁氏一计未成,乃改利诱,每月送银元30万,名为“代表旅费”。陈裕时以其10万资助第八师,又邀黄恺元等赴日本密商,拟在南京第八师基础上,扩编为三个师:一个师驻南京,一个师驻石家庄,一个师驻武昌,以备将来一旦再次发动革命,易于形成犄角之势。由日返回后,陈裕时为谋求第八师的保障与发展,为上述计划的实现,辞去了旅长职务,以南京代表身份,奔走于南北两京之间。

  在与袁世凯的交往中,陈裕时对袁氏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忠行共和,决不做被人民推翻的皇帝的谎言,一时间也认识不足,虽然思想上也曾决心“如果袁世凯真要当皇帝,就打倒他”,也相信如果真是那样,袁氏“必然失败”,且从人心向背、民心思安怕乱等方面精碎地阐明了这一问题的本质,但对袁世凯两面三刀的本质却缺乏敏感。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激起革命党人及国人的公愤,孙中山主张出兵讨袁,陈裕时与第八师同仁则以党人毛羽未丰,轻举讨袁与革命大计不利,力主慎重行事。激进党人则声言“不讨袁则通袁”,并派人输款运动八师基层军官,使杀上级,宣告独立。不得已,八师同志请黄兴赴宁组织南京独立,出师讨袁。利国驿一战告捷,陈裕时亲赴前线慰劳,但上海、江西两路讨袁军相继失败,八师成为孤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守南京。其后内部激进党人又煽动士兵索饷闹事,以至士兵枪杀副团长李浚,遂不得不宣布解散第八师。时陈裕时正赴南宁力转危局,却遭激进党人嫉恨,组织人员拟伺陈赴宁进城时暗杀之,幸因妹夫何遂急电告密,陈于途中返沪,始免于难。

  随着第一次讨袁战争的失败,加上自己的许多行为不能被同志所理解,陈裕时遂与黄恺元再次东渡日本,后又同到英国,并带了许多中国史书在旅途阅读、研究。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继而称帝登基,国内爆发了第二次讨袁战争。这时陈裕时为表白自己忠于共和、反对帝制的坚定立场,约黄恺元一道回国,先到长沙劝说汤芗铭反戈倒袁,然后只身奔赴成都,劝说陈宧起义反袁,两处皆然其说,约好时间后同时发出反袁通电,使已在病中的袁世凯如雷轰顶,顿时气急而死。后来知情者称袁世凯是喝了“二陈汤”(“二陈汤”本是中药汤头名称,时人暗指陈裕时、陈宧、汤芗铭三人的联合行动)而毙命。

  其后,陈裕时不再参于政事,与黄恺元沉潜佛学。1922年在武昌办佛学院并任董事长,后又在北京办佛学院,传播密宗佛学。1940年6月病殁于重庆江北的双碑,抗战胜利后,其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回宜昌,葬于江南安安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