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嘉熊:缔造浙江辛亥革命策源地

辛亥革命网 2018-04-12 15:53 来源:南湖晚报 作者:沈煜威 张瑞洁 查看:

敖嘉熊,字梦姜、孟疆,又字咸愚,生于平湖。1900年,在杭州与蒋百里等成立“浙会”,1903年,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章太炎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1904年秋,成立温台处会馆,为辛亥革

  他曾想教育救国,兴办了嘉兴最早的新式学校;他编写宣传反清的《新山歌》,被清政府通缉;他大白天提着灯笼走路,叹息“社会太黑暗了”;他创办了辛亥革命前夕浙江第一个革命据点温台处会馆;他的突然离世,让陶成章感叹“浙西、江南一带之革命事业坠矣”……

  敖嘉熊(1874-1908),字梦姜、孟疆,又字咸愚,生于平湖。1900年,在杭州与蒋百里等成立“浙会”,1903年,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章太炎发起的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1904年秋,成立温台处会馆,为辛亥革命嘉兴七烈士之一。

  1906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在嘉兴解放路一普通民宅前,一位身着黑色洋缎长衫、背心的年轻绅士从绍兴赶来,叩响了大门。这位年轻绅士就是鼎鼎大名的鉴湖女侠秋瑾,此行她要拜访的就是敖嘉熊。

  当年,敖嘉熊创立温台处会馆,一时成为辛亥革命前联络全省各地会党的活动中心。宾客云集,蔡元培、陶成章、秋瑾无不是其座上客。

  敖嘉熊性豪迈,有辩才,慷慨任侠。年轻时曾在大街上大白天提灯笼而行。面对别人诧异的询问,他说:“这世界太黑暗,我要以光明之火,照亮黑暗大地。”人称“敖毒头”,其性格可见一斑。

  上世纪80年代,敖文治(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市区解放路的祖居发现了一块石碑,这块石碑被邻居家做成了踏板,长 1.2米左右,是三级踏板的最后一级,原来是用水泥浇好的,敲掉水泥,上面刻着“温台处会馆墙界”。这块石碑后来被赠予市博物馆。

  这块石碑上,同样铭刻着一段辛亥革命时期积蓄革命力量的过程,让敖嘉熊这个名字与浙江的辛亥革命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改良——办起嘉兴最早的新式学校

  敖嘉熊出生于平湖乍浦一户家境颇为殷实的人家,祖父辈均经营腌腊业,全家都迁居到了嘉兴。他幼年就启蒙读经,稍长又研究儒学,得以顺利考中秀才。青年时不负家中长辈殷殷期盼,在秀水(今嘉兴)县署当上了见习钱谷师爷,谋得了一个“公务员”的职位,可是目睹了官场黑暗腐败的百般丑态的敖嘉熊,并无心于仕途乌纱,只做了不到一年,敖嘉熊就去官开始潜心研究“经世致用之学,与诸同志讨论时事朝夕不倦”。开眼看世界,西方的新技术让他大开眼界。敖嘉熊想到了办学校。1899年,敖嘉熊动用家财与好友唐纪勋、祝廷锡等人在竹林购田百亩创办“学稼公社”,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改良农业、兴办副业。

  次年,他们又一起创立了嘉兴最早的新式学校——竹林启蒙书塾,在这个学校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可以不要钱,敖嘉熊打算以此努力培植有为青年,引风气之先,使得“远近开新之士皆使其子弟来学”。陶成章说:“嘉兴府城之有学校也,自嘉熊始焉。”竹林启蒙书塾遂成为“吾禾革命种子之发祥地”。

  1900年是敖嘉熊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全国动荡,清廷受到沉重打击。又因“浙江三忠”冤案中嘉兴籍大臣许景澄、徐用仪惨遭朝廷杀害,对嘉兴人震动刺激很大,由此萌发了敖嘉熊的反清思想,渐由改良转向革命。

  1903年,他受陈天华《猛回头》启发,用白话文编写了宣传反清的《新山歌》,请蔡元培审改后在沪上传播,后来,《新山歌》被清政府查获,列为大案,最后,敖嘉熊在两广总督陶模之子的帮助下,才得以幸免。

  革命——开辟浙江革命的最初发源地

  浙江省第一个反清组织“浙会”在杭州建立,全国第一个竞争体育会于1903年在嘉兴成立,省内第一个革命机关温台处会馆于1904年秋在嘉兴建立。而这一切又都跟敖嘉熊联系在一起。

  “在现在嘉兴酿造厂的位置上,原来有一个温台处会馆。有7间房子,后来搬到了东门放生桥那一带,那里是浙江革命的最初发源地。”敖嘉熊的侄孙敖文治抚今追昔,心生感慨。

  由于清军和太平军连年激战,彼时嘉兴千村寥落,“鸳湖兵火色凄凉,千村万落连饥荒。”嘉兴一带田地大量荒芜,大批浙东、温台处移民进入嘉兴。敖嘉熊考虑到他们性情强悍,可以作为反清的骨干力量,于是游走浙东,进行联络。

  1904年秋,敖嘉熊在东门建立温台处会馆,名义上是代客民输缴租税,实际上是为谋求掌握地方兵权、财权,并便于江浙沪等地革命同志联络。这样,温台处会馆就成为浙江革命的最初发源地和联络中心,敖嘉熊也被陶成章称为“浙江革命原动力第一人”。

  温台处会馆建立后,反清活动渐次展开,引起了清地方官府的注意。敖嘉熊热情豪放,又交游甚广,会馆的一切费用均由他支付。当时温台处会馆风头日盛,俨然是浙江革命的中心。光复会成立时,蔡元培被推为会长,他曾亲自跑到嘉兴邀敖嘉熊入会。可是敖并没有入会,而是承诺“有事相助”。1904年至1905年间,温台处会馆与光复会出现过一段并存的时期,颇能看清两者关系以及温台处会馆的地位。温台处会馆的存在,一度影响了光复会的发展。冯自由在《革命逸事》中说道:“嘉熊既不入光复会,则温台处会馆一日存在,光复会即不能大有施为,势使然也。”这不仅因为会馆成立较早,还因为会馆有较强大的实力,“浙东各府志士咸荟萃于是,隐然奉嘉熊为领袖。”

  不过,温台处会馆并没有坚持太长的时间,敖嘉熊就迭遭家难,会馆经费拮据。为解决会馆经费困难,敖嘉熊将妻子的金银首饰变卖充作会馆活动经费。然而,会馆因人员多,开支大,经费来源少,终于不能维持,人员散走。第二年,反清革命活动据点从嘉兴转移到绍兴大通学堂,“温台处会馆之事业遂空”。

  策略——敖大侠“招安”太湖强盗

  民间历来将活跃于太湖、长江下游一带的盗匪,称之为“太湖强盗”。从19世纪后期以来,江浙两省交界的太湖水网地带活跃着一支支“太湖强盗”——盐枭队伍。盐枭以盐民为基础,以贩卖私盐为职业,构成了原生态的青帮势力。其中,安徽庐江人余孟庭的盐枭队伍已经发展壮大到拥有战船四五十艘、快枪300多支、500多人的队伍,成为活跃于浙北、苏南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他们性格强悍,又会使用武器,对清政府的严苛统治极为不满,敖嘉熊据此认准这个群体在特定条件下极有可能参加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他就派出贴身护卫徐小波前往联络,此后又亲自登门造访,与余孟庭见面,用革命道理反复开导,余孟庭深受感动,他“素与革命党交通,怀反清志”,虽因“军费无出”,一时无法起事,但“此后约束其众尤严,敖引为兄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