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激荡中国的那些龙川革命先驱

辛亥革命网 2018-04-19 09:15 来源:河源日报 作者:凌丽 查看: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广东于九月十九日独立。在这过程中,有几个龙川先贤,参加了孙中山的兴中会或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奔走出力。

  龙川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历史上龙川农民起义不断,较著名的有五代南汉张遇贤、宋朝陈容、元朝陈友谅、明朝池仲容、清朝骆达成、谢亚蔚等起义。龙川县为东江重镇,水运四通八达,各种思潮,顺着东江、韩江航运,输送到龙川县每一个角落。因此,龙川县常常得风气之先,自清末起,办学、留洋、革命,都不落人后。在这期的“龙川文史”中,我们先回溯到清末民初,龙川人彭赤霞、张化如、黄强、张镇江等人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时代中,所作的努力与贡献。

  清末吏治腐败,各种触及不到制度根本的改良,并不能使国人满意,他们已不再给机会让清政府慢慢转变政制。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全县多处成立“三点会”,各乡发生反洋教案,县衙加紧捕杀革命党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县高等小学堂创办于县城三台书院。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民国前一年(辛亥)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广东于九月十九日独立。东江革命军司令廖容,于光复惠州、河源后,由其参谋长张锦堂率队于十一月初八日光复龙川。驻老隆清军管带胡家典挟迫知县汤缵潜逃被截获,其余兵卒均投降,县衙被废。

  在这过程中,有几个龙川先贤,参加了孙中山的兴中会或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奔走出力。

  文武双全的张化如

  清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初八,龙川鹤市雅寄乡仁东村的一户贫穷人家,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张化如。念了5年的私塾后,张化如家穷得无法再交束修,13岁就辍学在家。14岁时,亏得族兄的钟姓舅父介绍,张化如到了鹤市石狗岭下思义堂(福音堂)读书,全年只收一吊钱学费,还包括柴火费。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台湾被占。17岁的张化如想去天津官办武备学堂求学,但不得其门而入,辗转进入新安(今宝安)李朗神学院攻读。其间,又发生了戊戌政变(1898年9月)、康(有为)梁(启超)逃亡,英国割去九龙半岛,民众拒绝充当英奴而起兵抗拒,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00年8月)……

  一桩桩、一件件痛史,无不啃噬着爱国青年的心。他们怒发冲冠,期盼为国雪耻。于是,张化如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兴中会。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由孙中山领导,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10年春,龙川鹤市的进步人士,邀请张化如辞去古竹乐育中学职务,到通衢镇明新学校任职。在一次历史课上,张化如讲到满清入主中原,以“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来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以致发生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针对汉人的大屠杀。张化如讲得声泪俱下,学生深受触动。当时仍留有辫子的学生,当夜就把辫子剪掉了。

  民国元年(1912年),张化如被委任为龙川县督学局局长,筹办龙川师范及中小学校等学校。

  1916年,张化如参加了桂系军阀陆荣廷发动的护法讨伐龙济光之役,奉命出任东江第七支队司令,组织军队进攻河源、和平。1917年,陈炯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邓仲元为参谋长,张化如任第十九营营长,归熊略管辖。攻下漳州后,张化如被擢升为第七统领。因与熊略意见相左,调任为龙岩县长。1920年回粤,编为团,很快又编为第六独立旅。张化如辞去县长职,接回第十九营指挥权,率军回粤,进攻连平、河源桂军。1921年,张化如被调到阳江任警备区司令。

  1922年,孙中山与陈炯明分裂,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张化如部奉调赴潮州,将要归李烈钧(孙中山爱将)指挥。但张化如等不相信李烈钧,便赶赴兴宁,而归林虎(陈炯明属下)、刘志陆管辖。

  但最终,张化如还是脱离了孙中山,也离开了陈炯明,回到了龙川,修了好几年的路。1929年至1930年,张化如受聘为梅县乐育中学校长,并兼任第七工程处督修专员,建筑龙川老隆至岐岭公路。1935年,张化如被陈济棠派去修一条从连平忠信到粤汉铁路大坑口站的战略公路,同时兼修增城至龙门公路。

  抗战期间,张化如极力推动龙川青年起来抗战救亡,创办《龙川日报》,举办龙川青年自我教育班,培养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干部。他还牵头开办青年书店,办各种夜校,支持成立“龙川青年抗日先锋队”。

  新中国成立后,张化如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1959年10月3日,病逝于广州,享年83岁。

  不肯参与曹琨贿选总统的彭赤霞

  和张化如同年,也去参加了同盟会的,是车田镇的彭赤霞。

  彭赤霞(1877—1976),车田高岭村人,清末庠生,辛亥革命前毕业于广东法政学堂。早年曾留学日本。同在日本留学的和平人士徐傅霖,和他是老友。徐氏曾有诗云:“赋诗再赠君,并询赤霞氏。”

  民国元年(1912年),由朱执信(今广州市执信中学,便是纪念他的)介绍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运动。这年,彭赤霞当选为广东省参议员,次年被选为首届国会参议员,长驻北京。任内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一度被捕入狱。大革命开始,他竭诚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亲自回乡发起农民运动,开展“二五”减租斗争,成为坚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者。

  民国六年,彭赤霞受命前往上海调查鸦片案,查实副总统冯国璋涉案,当即著文揭露。

  民国十二年,直系军阀曹琨贿选总统,彭赤霞不为所动,出走上海,与粤籍8名国会议员联名通电全国,严正声讨曹琨贿选总统、无视民意的罪行。不久,随孙中山南下,拥护孙中山反袁运动和组织广州军政府。

  民国十三年,彭赤霞正式使用“赤霞”别名,出版《赤心》专刊,表明拥护工农革命的政治立场。

  民国十五年春,彭赤霞回到龙川,投身工农革命运动,被选为县农民协会委员。“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右派进行“清党”,他一度避居省城,执律师业,并积极支持龙川留省学会开展救国爱乡活动。 民国二十六年,从广州返回龙川,先后任龙川县抗敌后援会委员、黎咀区区长、国贤小学校长等职务。

  解放前夕,彭赤霞去台湾探亲。1949年冬,回龙川县以民主人士代表身份担任县建设委员会委员和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职务。1955年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从事广东文史研究工作。1976年寿终广州,享年99岁。

  后来,彭赤霞后人彭志良(颂伦)、邓美琰伉俪在龙川车田镇捐资兴建了“彭赤霞纪念学校”,以纪念彭赤霞。

  附:

  李仲尧(1871—1955),字绶青,龙川贝岭人,幼读诗书,精于书法,颇具才名。稍长,入读广州广雅书院,长于算学。毕业后执教,时人争聘。见时国势积弱,感叹“非科学不能富国强兵”,创办“广州数学研究社”,自编教材,培育科学人才。教学期间,曾晋见孙中山,聆听教诲,茅塞顿开,毅然参加推翻清王朝活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加入同盟会。

  张镇江(1874—1941),龙川县黄布镇人,1911年担任龙川县立第一小学(今佗城小学)校长。1913年,与张化如一起创办了龙川县第一中学。1926年,时任龙川县长的陈逸川吸食鸦片,卖官鬻爵,鱼肉人民,遭川中员生编演《烟长末日》话剧以讽之,陈逸川亲自率队闯进学校,把张镇江等人逮捕监禁。后在公众驱陈压力下,陈逸川终被撤职查办。张镇江被释放回校,继续主持校务。一生从教,工诗文,好治史。2009年,张镇江后人将其著述集为一卷,名曰《张镇江文存》。

  黄强(1888—1974),字莫京,龙川县附城水贝人,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后入法国里昂大学攻读洋务,回国后出任外交官、粤军第一副官、东江巡按使。参加过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北伐战争,曾被袁世凯通缉,避往海外。袁称帝后参加讨袁战事。抗战时被蒋介石派往安南主办外交,负责筹运军械。抗战胜利后,与龙云协助安南接受日军投降。1928年3月,调任广东省南区善后公署参谋长,海南岛警备司令及琼崖实业专员,负责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开发建设事务。1946年7月,以陆军中将身份退役,后移居台湾,曾任高雄市长,1974年在台北去世。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