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何子渊的一些历史资料

辛亥革命网 2018-04-23 09:2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胜宏 查看:

何子渊早年就参加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三合会),从小便喜欢打抱不平,扶贫助弱,保境安民,这为他参加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关于何子渊是辛亥革命元老的问题:

  1、据珍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特藏部,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罗师杨的老师、经学大儒罗补月于1901年编撰的《兴宁县乡土志》记载: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1901),嘉应匪首伪元帅陈廷山、伪军师陈良山啸聚数千党。其头目称山号,余分红棍、白扇、钱板、草鞋诸名目。红棍主击斩,白扇主传教,钱板主驱诱,草鞋主通报……初十日,在罗冈等处揭竿起事……生员陈天基、文童何子渊等督乡勇截击,战于洋门三眼桥……”为平定匪乱,维护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

  何子渊早年就参加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三合会),从小便喜欢打抱不平,扶贫助弱,保境安民,这为他参加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据兴民中学、兴民中学校友总会合编,1987年定稿,1991年正式出版的《兴宁兴民中学校志》第57页记载:

  “1906年萧惠长、张花谷加入同盟会后,即吸收何子渊入盟,石马小学也成为兴宁、平远、梅县同盟会员的秘密联络点。1909年己酉党案事发,肇事者平远盟员姚竹英避往石马小学,得到他的掩护,后闻萧惠长亦受牵连,他即派学生盟员何坤华急往通知,使萧惠长得免于难。”

  何子渊加入同盟会后,把家乡的石马小学、箭竹顶茶场、兴民学堂、兴宁公学堂等场所作为梅州地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点,培训和保护了大批革命党人。

  3、丘逢甲在石马与何子渊等筹划潮州黄冈起义间隙题写的屋名:“迁善楼,光绪戊申夏月,邱逢甲书”,“文革”时累遭红卫兵破坏,现虽已面目全非,但仍依稀可见。迁善楼现址位于兴宁石马马下村。

  4、潮州黄冈起义失败后,1907年秋末,何子渊携同从广州赶来兴宁营救革命党人的丘逢甲,再次登上了雄伟峻朗的神光山,题下:

丁未重阳携仓海兄登神光山怀旧

清平乐

  金秋欲暮,曲径迷行路,借问黄花开几度?山上游人无数。当年同挹秋风,如今一同登峰。遥望天涯高处,远山雾锁云封。

  5、据80年代中期定稿,1992年正式出版的《兴宁石马区志》第151页记载:

  “辛亥革命前夕(1909年),邑人萧惠长、张花谷与梅县江柏坚等十余人向外侨借枪,准备在梅县起义,子渊毅然参加,因事机不密,以致失败,子渊从中为之掩护,使萧、张、江等得以安全转入地下活动。”

  6、据解放后仍担任过兴宁县副县长的清末秀才张花谷回忆录记载:

  “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以后,清廷到处捕杀革命党人,他从潮州返回兴宁后,一直不敢回家露面,担惊受怕,在石马箭竹顶茶场躲藏了半年多,直到第二年开春后才敢出来公开活动。他离开时,仍有十几个革命党人躲在茶场避难。”

  7、2011年10月17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圳特区报》题为《许雪秋:“潮汕民国第一人”》的报导记载:

  “许雪秋,幼年随父赴新加坡承传家业,早年好练武术,为人仗义疏财, 江湖会党人士誉之为‘小孟尝’。1902年,受黄乃裳的影响,立志反清。 1904年,从南洋回老家潮州组织联络会党,结盟对抗朝廷。1905年,被举为起义军司令,与何子渊等人策谋举义,事泄,亲赴潮州府‘自首’,旋即转道南洋筹款,以图再起。1906年,经潮籍同乡张永福介绍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

  8、据2012年2月27日的《汕头特区晚报》题为《辛亥志士陈涌波就义盐埕头》的报道记载:

  “光绪三十二年(1906),辛亥志士陈涌波与革命党人黄乃裳、许雪秋、何子渊等人在汕秘密联络各地‘三合会’,后被推举为黄冈‘三合会’首领。是年冬天,陈涌波随许雪秋到香港,会见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冯自由,由许雪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9、2011年出版的《同盟会梅州人物志》第101页记载:

  “何子渊,早期同盟会员,参与萧惠长等筹办兴民学堂活动,参与潮州黄冈起义。民国元年,兴宁县成立议会,何子渊被举为代议长,同年底被公推为首任议长,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

  10、1936年出版的历史学家罗师杨《希山丛著》(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第三册第32页“何君贯中墓志”记述:

  “光绪甲辰(1904),同志在县倡办兴民学堂,子渊先生出任教务。”

  其中的 “同志”指“革命同志”。意即1904年,兴民学堂创办之时,何子渊就已经是反清复明(汉)的革命“同志”(洪门兄弟),他还与其他同志一起创办新学,兼任兴民学堂学监等职务。当时孙中山的同盟会尚未成立,由此可看见何子渊很早就参与了辛亥革命的前期活动。

  11、1910年秋,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筹划广州黄花岗起义前夕,在同盟会最艰难的时刻,远在日本东京的何天炯想起自己的恩师何子渊,写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诗《忆子渊族叔》(见何天炯著《无赫斋诗草》),将何子渊比喻为辅佐轩辕黄帝曾孙帝喾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使帝喾得以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赤松子”——

  久虚芜简上星窝,羡煞山居万象和;

  爱我几人同骨肉,哀时无术弭风波。

  秋容渐向风前老,诗思偏从客里多;

  欲访故园赤松子,征程十丈竞如何!

  此诗既体现了何子渊与何天炯之间深厚的师生、战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何子渊在同盟会中存在的影响和作用。

  以上历史事实表明,何子渊早年便参加革命,后又参加同盟会发动的黄冈起义,可见他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确是辛亥革命元老。

  12、此外,还有几个与革命有关的史实:

  2010年春,《何子渊纪念文集》编委谢胜宏一行到梅州琯坑进行田野调查时,见到了小时候曾在该矿做过童工的本地人高贵华,据年逾八旬的高师傅回忆:

  “老工人都知道,琯坑矿是戊午年 (1918)石马子渊公开(创办)的,他做董事长。我还知道子渊公打下的第一口井在什么地方。民国二十七年(1938), 渊公还坐着轿子来琯坑看过大家,在饭堂吃饭时,来看他的工人围得人山人海,当时我就趴在窗口看见过胡须冉冉的子渊公。20世纪50年代‘土改复查’时,渊公的儿子被打成地主,扫地出屋。他的孙子,当时还是黄毛小儿的奇云几兄弟还在井下捡过矿渣,洗过矿石,我还暗中帮助过他们,偷偷拿饭给他们吃……”

  据第2004年1月出版的第29期《兴宁风采》第148页记载:

  “1925年春,周恩来同志带领学生军东征攻克兴宁后,驻扎在西河背潮州会馆、朝天围一带。何子渊、罗幼山等人前往拜见周恩来同志,并带粮、带物和款项慰问东征军全体官兵。”

  据1992年出版的《兴宁石马区志》第72—73页记载:

  为调解国共纷争,1928年春至1929年3月,年逾花甲的何子渊两度被推举兼任石马区最高党政负责人:团防委员会主席。还有其它一些事实证明何子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一直是同情和支持的,直接或简接地支援了共产党在兴梅地区的革命活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