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藻革命纪略(2)

辛亥革命网 2018-05-09 13:51 来源:大理州政协 作者:大理州政协 查看:

崔文藻,字戟勋,一字采芹,别号铁峰道人,汉族。文藻和他的三弟文英,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文英相传曾在滇军中任过连、营、梯团长、中将参谋长等职,后因反唐为唐继尧杀害。

  辛亥年腊月十一日(公元1912年1月29日),因二次议和不成,民军总司令部电令京、津、保方面的革命组织,于当天晚上,到处举事,以光复北京。崔文藻接到电令后就和谭兆熊、刘应福等人,决定攻打天津总督署、巡警总局、天津镇署等几个清廷的重要统治机关,计划把天津全部占据,宣告独立,从而威胁北京。崔亲自率领了手枪队二十名,炸弹队二十名,担任攻击天津督署及巡警总局的任务(两署内均有内应)。当夜朔风凛冽,大雪纷纷,他们乘夜幕迅速地潜伏到了两署附近,崔安排了一部分队员留下待命后,他在十二点钟率另一部分队员取道华粤桥,想从北面抄攻其后,以便前后夹攻。不料,华粤桥已断,他不得不另绕道法俄桥。到了那里,又为法、俄兵警所阻,不许他们经过。他只好又到国风报馆,临时筹商进行的办法。就在这时,突然又接到民军总司令打来一电,电文说:“议和续期,暂缓进攻,以示文明。”崔接到此电后,当即集合队员返回驻地待命。正当队伍行至下天仙时,即遇到兵瞥三十余名的阻拦,不许前进。崔率队飞车冲过,到东马路时,又与巡防营以及巡警保卫队和探访局的大批兵警遭遇,被迫交火血战。崔在枪林弹雨中率队英勇抗击,但由于敌人越来越多,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崔不幸被擒。

  崔文藻被擒后,先被押送到天津的探访局。该局兵警对崔大施淫威,是夜竟将他的衣裤脱光,加以脚镣手铐,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足踢拳打,凌辱备至。这时,崔文藻视死如归。横眉怒骂这伙豺狼道:“士可杀,不可辱,要杀要砍都随便你们,不应作这些下流野蛮的举动。”骂得这些暴徒恼羞成怒,竟用刀砍枪击,打得崔文藻遍体麟伤,血肉淋淋,几次昏厥过去。等崔苏醒以后,探访局的这班恶棍,又立即把他赤身露体地押送到北洋巡警总局。沿途边走边打,真是惨绝人寰。到该局后,由于兵警中有革命党人,他们目睹血肉模糊的崔文藻后,暗表同情,有人找来衣服,给他穿上,然后才送到法堂审讯。

  第一次在北洋巡警总局审讯时,清廷坐堂审问的官员是杨以德。在讯问中,崔文藻严词答对,弄得他瞠目结舌,不敢再问。是夜,崔被拘禁在该局的拘留所。所内当时亦关押有当地商人数名,他们见崔文藻后,就诉说他们无辜被捕的情况,声泪俱下,崔乐观地告慰他们说:“各位都不要忧虑,共和的问题,不用多少时日,就可成功,那时我们大家一样,都可以共享自由、平等的幸福。”他这一讲,这几个商人便不再哭泣了。

  过了一天,该局又复审了一次,然后把崔文藻转送北洋行营营务处拘禁。腊月十三日,直隶总督派人前来营务处对崔进行第三次会审。当天,该营务处的总办肖允文,主张不必当堂审问,因为他们知道,崔文藻大义凛然,能说会道,怕当堂再丢丑。所以把纸笔墨砚,给了崔文藻,要他自己“交待”。崔文藻把纸笔带回狱中,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全篇“供词”计2065字,除叙述自己的身世以及他参加革命的经过外,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揭露清政府入关以来的种种苛政,以及卖国的种种罪恶。该营务处总办以及直督派来会审的人员,看到这份“供词”,什么稻草也捞不到,反而弄得狼狈不堪(原供词另列下文)。

  当崔文藻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后,孙炳文恰因公务在那里办事,他当即去找汪精卫商量,请他把这事转告唐绍仪,要他立即电告袁世凯予以营救。袁世凯是清廷委任的议和全权大臣,在接到唐绍仪的电报后,已另电通知直督及北洋行营营务处对崔文藻、刘应福、谭兆熊三人(刘、谭系和崔同夜被捕者),不得加害。所以,该营务处接电后就将崔、刘、谭等人的刑具开释了,不敢再加虐待。

  1912年2月12日,腐朽的清政府,在全国革命怒涛的冲击下,终于垮台,宣统皇帝退位。共和告成后,崔文藻以重创余生出狱(刘、谭二人亦然)。由于他被捕时遭到毒打,伤势很重,虽医治了半年多,都还没有恢复健康,但他仍带病坚持做一些组织内部的工作。他的战友们劝他多休息几天,等身体恢复后再工作。但崔微笑着对他们说:“感谢诸位的关切,共和虽然告成,但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共同去做。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认为,作为一个同盟会的会员,一个革命者,也应当这样要求自己才好。”对于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崔文藻特别热心去做。“崔君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犹兢兢焉勉力为之。每阅报章,载崔君之事略,或与二三同志,谈及当时状况,未尝不叹服其气之壮,而行之蹇也。然其事实行为,固足以感动社会,使顽廉懦立,又乌可以成败论英雄哉”。这段评语是他的同志对他出狱后带病坚持工作的革命精神,不偏不倚的如实概括。

  崔文藻在天津被拘禁期间,置生死于不顾,不时怀念着革命组织,惦念着革命战友,挂念着国家大事。他切望北伐的革命队伍,能早日挥戈北上,直捣黄龙。但北伐军迟迟来到,他忧心忡忡,不能成寐,曾写了一首《狱中望北伐队不至》的诗,诗中有两句说:“雄师北伐果何日?翘首中原望鲁戈。”他是多么盼望革命早日成功,让四万万同胞共享平等自由的幸福。为了统一思想,在组织内部免生疑忌,崔文藻有一次接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谈到“终不效俗子辈假词以求活”一语(暗指崔的供词),他看后在复信中直言分析来函是“造作言语”,认为这样做会与“全体之名誉攸关”。他从革命的整体利益出发,除在复信中有分寸地批评外,仍抱着满腔热忱,在函尾说:“愿诸君努力新途径,勿失机会,幸甚幸甚!”这是多么明达、坚毅和宽怀大量啊。现将当时的《天津日报》登载崔文藻在狱中复信的原文抄录于下:

  “京津同志鉴:读手书有‘终不效俗子辈假辞求活’一语,不胜愕然!异哉斯言,殆从天而降也。谣传乎?劝勉乎?如果谣传,是齐东野人之语也,姑无具论。若夫劝勉,则不胜感德矣。惟是造作言语,全体之名誉攸关,故敢直言以明吾志。天厌胡德,率土分崩。鄂州倡义,举国景从,仅此东北数省未光复耳。独是燕京为清政府巢穴,形势险要,在所必争。吾等受军政府之命,奔走北方,数月经营,寸功未奏。十一日大事不成,弟与刘、谭(指刘应福、谭兆熊)二君,共罹罗网。英雄短气,志士灰心。然吾辈死生问题,早已置之九霄云外,固不待今日而始勉强为之也。当弟被擒时,以直言见忤于兵士,横受侮辱,犹且抗节不为所屈。及至法堂审讯,弟以痛苦之余,处九死一生之地,犹言词慷慨,痛斥满奴,自认革命先锋,来尝稍折吾党志气也。‘不效俗子辈假词以求活’一语,弟固审之久矣。今既以身许国,生死问题,君固不必为弟虑。愿诸君努力前途,勿失机会,幸甚幸甚!弟文藻启,阳历二号六号”。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继任。袁大权在手,就排斥革命党人,故崔文藻在出狱后,留居北京医病期间,没有参与袁氏的政府工作。当孙中山先生南下到粤,另在广州建立南方政府时,崔文藻即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到广东当陆军部长张开儒的秘书长。张开儒率军驻在韶州期间,其在广州的一切事务,都由崔文藻主持办理。张对崔极信任,后来将其亲妹妹许与崔君结婚。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命崔文藻为陆军部次长,兼交通部次长,军政府总务厅长等职,并主办机关报《珠江日报》。崔为当时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崔文藻在孙中山先生支持下,积极筹建一支直属大元帅统率的军事力量,以陆军部名义,在广州设招抚总局,委任广州地方派军人中有相当号召力的邓跃为局长,在新会等县设立招兵处,招募民兵和散兵游勇,集中广州。

  1918年5月5日,孙中山发表辞去大元帅职的通电,电文说:“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桂系军阀排斥孙中山先生的目的已达,于是就对张开儒和崔文藻下手。当张开儒督师与北洋军在始兴一带对峙之际,莫荣新任命李根源为粤、赣、湘边防军务督办,同时通知张开儒到广州“开会”,实际是借此解除张开儒的兵权,而以李根源代之。5月10日,张开儒带着一个警卫营由韶州乘火车赴广州,到韶关车站遭到莫荣新布置的伏兵包围袭击,警卫营被迫缴械,张开儒被拘捕幽禁(两年后才获释放)。同日中午,崔文藻在西濠酒店欢宴新到广州的国民党元老谭人凤、徐绍桢等人时,莫荣新派人于席间将崔文藻抓走,下午即处以枪决。

  崔文藻被害时,终年才37岁。从1908年他在昆明正式加入同盟会起,到牺牲时整整10年。

  二、大义凛然的供词

  崔文藻在天津起义失败被捕后,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他牢记着做人的品德和革命者的气节。他在敌人的审判台上,言词慷慨,大义凛然。兹将当时《民意报》刊登的全文,抄录于后:

  (1)崔君在北洋巡警总局审判之供词

  辛亥腊月十一日,崔君自东马路被擒,由探访局送至巡警总局审讯。当时审问官杨以德问曰:“尔姓甚名谁,何处人氏,作何事业?”答曰:(崔答,下同)“余姓崔,名文藻,字戟勋,系云南蒙化人,素作革命事。”问曰:“尔来为何?”大声答曰:“为取汝之贼头而来,为四万万同胞求幸福而来。”问曰:“尔党若干?”答曰:“我党遍地皆是,但我今夜所带者,仅手枪队二十名,炸弹队二十名。”问曰:“尔仅四十人,督署有兵千余人,尔何能成事?”答曰:“汝之兵虽多,为我运动者,己十分之八。”问官大惊曰:“尔勿乱言。”答曰:“今天下之人,皆知共和之好,专制之毒,同胞之望共和,如大旱之望云霓,汝之兵亦具有天良,故乐助民国,不愿助汝等奴隶。”问曰:“尔有如此之势力,何故又为我擒?”答曰;“此非汝能擒我,因我既出发,忽接总司令电云:‘顷得南京电告,议和延期,清帝可望退位,请勿进攻,免涂炭生灵。’吾思如能和平达到共和,则我四万万同胞,受福不少,是以收兵,讵车夫不能跑步,遂为汝擒。使我不以同胞生命为重,向前直攻,则天津已光复矣。”问官不复言,令送入拘留所监禁。……越一日,复审一次,转送到北洋行营营务处拘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