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志士马彦翀二三事

辛亥革命网 2018-05-18 09:19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西安晚报 查看:

在清末的商洛山中,有这样一位有志学子——16岁中秀才,17岁考入陕西高等学堂,19岁加入同盟会,从此走上了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上下求索的道路。

  在清末的商洛山中,有这样一位有志学子——16岁中秀才,17岁考入陕西高等学堂,19岁加入同盟会,从此走上了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上下求索的道路。他的一生,或许并不轰轰烈烈,但他始终秉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条,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他就是西安市第一、二届政协原常委马彦翀先生。

  马彦翀(1886—1964),名骧,字彦翀,号本善,商州(今丹凤县)龙驹寨人。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陕西招讨副使、察哈尔省政府秘书长、天津市政府秘书长(权署市长)。1937年8月天津沦陷,马彦翀先生回到西安,任行政院参议、西安红十字会会长、西安易俗社常务理事。1953年任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安市人大代表。1964年逝世,享年78岁。

  追随孙中山立志反清

  1908年马彦翀先生在省高等学堂学习期间,“蒲案”发生,他被选为西安学界总代表参加组织声援罢课运动,他撰写请愿书,率领罢课学生赴巡抚衙门请愿。后高等学堂监督周镛解雇进步教师张子安,马彦翀先生又组织了高等学堂的罢课运动,号召学生离校。他还与同学杨仁天、王雨村、李葆亭等筹划、设立同盟会的秘密据点“觉社”,组织学生利用星期天上街演讲。他们以禁烟、放足为切入点,号召推翻满清统治。1911年,马彦翀先生受委派,准备赴日本与同盟会总部接洽购买手枪、子弹等事宜,为陕西革命党人发动西安起义作重要的准备工作,后因故未能成行。接着,他奉命赴南京请援,支持陕西东西路战役。1913年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开幕,马彦翀先生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赴京履职。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国会议员一致反对,全国讨袁之声四起,马彦翀先生则南下到广州积极参加讨袁斗争。1917年孙中山赴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任大元帅,并任命焦子静为陕西招讨使,马彦翀为副招讨使,期间,马彦翀先生任大元帅府参军。1919年护法军政府解散后,马彦翀先生又追随孙中山到上海,并把全家接到上海定居。1921年,马彦翀先生的父亲不幸病故,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家乡奔丧,便在上海为父亲设灵堂举行追悼会,孙中山先生亲自参加,并送了题有“哲人其萎”四个字的挽幛。

  1922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打倒了段祺瑞政府,黎元洪再次就任大总统。参众两院议员又到北京集会,行使职权。当时众议院中有许多政党,马彦翀先生参加了由国民党分支出来的“民宪同志会”,此会强调法制,因此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马彦翀先生是“民宪同志会”的领导人之一,并当选为众议院全院委员长。

  1924年,曹锟、吴佩孚攻打东北军阀张作霖,冯玉祥、胡景翼由古北口撤军,与留守北京的孙岳联合起来,发动了“首都革命”(又称“北京政变”),一举打垮了北洋直系军阀曹、吴,曹锟政府垮台。同时成立国民革命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宋哲元任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第二军军长,孙岳任第三军军长。同年,胡景翼率军南下河南,打败了镇嵩军,在开封就任河南省军务督办。胡景翼是马彦翀先生在西安健本学堂任教时第一班的学生,并且胡景翼曾在龙驹寨驻防过一个时期(胡1916年任团长时驻防在龙驹寨,号称“十大连”),因此,他特别聘请马彦翀先生任他的高级顾问。1925年胡景翼病故于开封,由岳维峻继任河南省军务督办,马彦翀先生仍任高级顾问。1926年国民革命第二军在河南被镇嵩军刘镇华打败,马彦翀先生便寓居北京,深居简出,仅出任国民军驻北平代表。这期间,他同西北军冯玉祥、宋哲元、张之江、鹿钟麟、石敬亭、熊斌、侯德山、岳维峻、张自忠等人有广泛接触。

  尽心辅佐灭寇焰

  1934年经宋哲元、石敬亭等人的力邀,马彦翀先生任二十九军顾问。抗日名将张自忠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后,又请马彦翀先生担任省政府秘书长。1935年,张自忠调往天津任市长,马彦翀先生则随之前往任市政府秘书长。在先后辅佐张自忠的四个年头里,马彦翀先生日理万机、呕心沥血。除了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周旋于日伪汉奸包围圈之中,还要协调三十八师与二十九军及南京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沟通津京、察冀之间关系。特别是在察哈尔省,他协助张自忠较好地解决了中日“大镜门事件”;在天津处理了“大沽口”“金刚桥”事件,使日寇在华北地区的嚣张气焰大大受挫。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7月27日,马彦翀先生在天津同第三十八师副师长兼市警察局局长李文田、第一一二旅旅长黄维刚、独立第二十六旅旅长李致远、第三十八师手枪团团长祁光远、天津保安司令刘家鸾、天津保安总队队长宁殿武共七人开会,研究决定对驻津的日寇开战。会后,马彦翀先生以权署市长名义向全国发布了抗日通电,电文称“日人日日运兵,处处挑衅”“我方为国家民族图生存,当即分别应战,誓与津市共存亡,喋血抗日,义无反顾。”7月29日,天津《益世报》发表了通电的全文,大大鼓舞了国人抗击日寇的士气。这次会议被称为“七人会议”而载入史册(此间,张自忠因病在北京德国人开办的医院做手术,所以未参加此会)。

  为抗日名将仗义鸣冤

  7月30日,因援军不继,天津抗战的主力被迫撤出市区,天津沦陷。马彦翀先生严词拒绝了日本人请他出任伪天津市长的要求。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抓捕,马彦翀先生化装逃出,辗转回到西安。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发表第2479号公报,“天津市长兼陆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放弃责任,遗失阵地,着张自忠撤职查办。”消息传出,举国震惊,时张自忠被蒋介石软禁在韩复榘驻南京办事处。

  在西安,马彦翀先生得悉张自忠被蒋介石撤职后,他立即由西安飞赴南京。他将张自忠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以及天津市市长的从政情况,极为详尽地写了一个报告。其中列举了察哈尔“大境门事件”、天津“大沽口”、“金刚桥”事件的经过和张自忠的处理态度。同时,还对张自忠担任天津市长期间去日本访问时,签订《香月细目》的背景、过程以及在最后八天里接替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代理秦绍文担任北平市长等几件事一一进行了说明。随后,马彦翀先生去找行政院长张群,委托他务必把报告转呈给蒋介石。没过几天,张群来到马彦翀先生的驻地,说蒋介石认真地审阅了报告,要亲自接见马彦翀。在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期间,任大元帅府参军的马彦翀先生同蒋介石有一定的接触。

  很快,蒋介石在官邸灵园的竹林中同马彦翀先生见面,蒋介石对他很是客气,蒋说:“你的来意我已明白,”同时表示所写的报告,已认真看了,很好。并肯定马彦翀先生是为了替张自忠剖白而专程从西安赶来,千里迢迢,很够义气。同时,蒋介石还请马彦翀先生放心,“张自忠的事我会很好地解决,给张自忠一个交代。”马彦翀先生当场向蒋介石表示,“张自忠在察哈尔任省主席、在天津任市长,我是任秘书长。张不时公出,都是我代理职务,不要说张自忠丧权辱国,连贪赃枉法的事也没有发生过。即使有,请政府先办我。” 蒋介石表示认可,同时对马说,“行政院让你担任参议,你就留南京任职。”马彦翀先生则对蒋说:“现在我病还未愈,需回家休养一个时期。”

  之后,马彦翀先生又去见了张自忠,告诉他面见蒋介石的详细经过,以及给蒋介石写的报告内容。张自忠对马彦翀先生不辞辛苦,专程从西安赶来为他申辩感激不已。

  这时,日寇已逼近镇江,马彦翀先生于11月10日乘车返回陕西。

  1937年12月7日,第一战区接到蒋介石来电,批准张自忠以军政部部附名义暂代五十九军军长。至此,张自忠的不白之冤彻底得到了平反昭雪。其中,马彦翀先生功不可没。

  家乡办学造福桑梓

  天津沦陷后,马彦翀先生辗转回到陕西,出任西安市红十字会会长,同时应邀主持易俗社的常务工作。1938年4月,龙驹寨东乡一带的群众受汉奸势力的蛊惑,纷纷加入“黑煞道”组织,他们打着“日本人来了免粮免款三年”等旗号活动,甚至冲击当地驻军,被驻军击毙二百余人。如此惨烈,可事态却仍在发展、继续,驻军扬言要血洗有数千百姓的红崖沟。在紧急危难关头,马彦翀先生受省主席孙蔚如之命,回乡了解事件发生原因,安抚群众。回到龙驹寨后,马彦翀先生及时和当地政府、驻军进行座谈、协商,了解真实情况。之后,他在花庙(船帮会馆)广场召开万人群众大会,现场向广大群众演讲。他说:“我是咱龙驹寨马家炮铺的娃(马彦翀先生祖父、父亲曾经在龙驹寨经营仁义堂马家炮铺),这次受命回乡了解、查处‘黑煞道’事件,是要给咱乡党们一个交代。”他讲了“9·18”事变后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觊觎华北。同时还讲了在天津抗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中,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重点陈述了“黑煞道”不仅传播封建迷信,更是日本的汉奸组织,它利用群众的无知进行反动宣传,使百姓们深受磨难和痛苦,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台下鸦雀无声;演讲结束,广大百姓群情激愤,深受教育。

  这次事件使马彦翀先生深深感到兴办教育是改变地方愚昧落后面貌的唯一途径,于是,他决定捐资在家乡办学。他首先捐出土地85亩及资金创办了“私立仁义小学”;1942年,马彦翀先生又捐资创办了龙驹寨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凤麓中学”,该校由李宗仁先生题写校匾。值得细说的是,在仁义小学的院内,修建了五间坐北朝南的上房,对外称作“仁义祠”(马家祠堂)。此房绣闼雕甍、黛瓦红柱、造型古朴,东西两间为卧室,堂屋神龛内分别供奉着马氏宗祖和辛亥革命元老焦子静、抗日名将张自忠等人的牌位。“仁义祠”虽名“祠堂”,实则为马氏之“宾馆”。抗日战争期间,张自忠、汤恩伯、李宗仁、陈诚、程潜、白崇禧、张继、贺衷寒等人先后路经龙驹寨时,均下榻于该祠。

  马彦翀先生捐资兴学,结束了当地学子要到100里外的商州城读中学的历史。而且,从此时起,龙驹寨学生参加商州的各种考试均名列前茅。马彦翀先生造福桑梓的义举,感动了龙驹寨百姓,当地人自编歌谣赞颂马彦翀先生的丰功伟绩:“月亮夜(爷)光光,海棠河里洗衣裳,洗得白白净净的,打发哥哥上学堂。学堂满,扎花板,扎谁呀(家)?扎马家,马家一家好人家,铺红毡、盖红被,花花枕头摞一地(对)。”丹凤县贤达刘安良先生在《丹凤县三字通》一文中,对马彦翀先生赞誉道:“……马彦翀,目光远,办学校,捐私款。派三子,仁义建,兼凤中,名声显……”这些都表达了当地百姓对马彦翀先生的怀念与感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