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与护国之役(3)

辛亥革命网 2018-05-31 16:22 来源:雲南文獻第18期 作者:杨维真 查看:

护国之役的直接成就是推翻洪宪帝制,再造共和,这也是其在历史上之价值与地位。多年来论者对于护国之役聚讼纷纭,于其领袖人物亦臧否不一,尤其对于唐继尧更是议论最多。

  四、护国军起义

  护国运动是继辛亥革命后又一次各派政治势力的大结合,其共同目标是反袁。梁启超曾言:「此次各派皆经淘汰,去莠留良,其良者皆饱受数年来苦痛之教训,客气悉除,误解一扫,人人各自忏悔,其前此之所为温和派有然,激烈派亦有然,此佳朕也。」[64]这确然是当时反袁各派的共同写照,及其结合之基础。现就护国军起义之经过,做一简要之说明。

  ㈠蔡锷出亡

  蔡锷对袁氏帝制自为早已不满,民国四年八月十五日,即筹安会成立次日,蔡锷至天津向梁启超诸人说:「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袁)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65]同时与云南仍保持密切联络。当筹安会成立时,蔡曾秘电唐继尧曰:「此间发起筹安会,讨论团体问题,此事关系国家安危甚大,公意若何?」唐覆电谓:「中华民国国体已定,岂能动摇?如果实行,决难承认。」到了十月,帝制运动更为明朗化,蔡锷乃又密电唐氏云:「变更国体,势在必行,国内必生变动,望公预为准备。」唐氏复电谓:「业经有所准备,请公南来,共图大计。」[66]因唐、蔡二人常有密电往来,袁氏颇生疑忌,且此时滇省真氏耳目亦有密报来,据周锺岳回忆说:一日,蔡公自统率办事处归,愀然谓余曰:

  「蓂赓(唐公字)反对帝制,已有人来京告密,袁已电令川督防制。」余问告密者谁?蔡公谓,曾在云南陆军第一师充参谋长之某人也。[67]

  于是北京对各方函电检查愈严,适得滇省致蔡锷书,乃密令军政执法处派人至蔡宅搜查,蔡锷以见疑于袁氏,谋去之心益急。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蔡锷离京赴津;十二月二日,由津乘船赴日,旋经台湾、海防辗转赴滇,十二月十九日抵达昆明,共举护国大业。

  ㈡云南军界五次会议及李烈钧、蔡锷入滇

  唐氏既表明反袁态度,乃密召军界人士集会,而有五次秘密会议。民国四年九月十一日,唐氏密召军界中坚人物于混成团本部,昭示讨袁宗旨,诸将皆感奋,愿效死。因与各军官约定三事:㈠积极提倡部下爱国精神;㈡整理武装准备作战;㈢严守秘密。是为起义前的第一次会议[68]。十月七日,唐氏复召集中坚干部,决定起义时机:㈠中部各省中有一省可望响应时;㈡黔桂川三省中有一省可望响应时;㈢海外华侨或民党接济饷糈时;㈣如以上三项时机均归无效,则本省为争国民人格计,亦孤注一掷,宣告独立[69]。此为起义前之第二次会议。此外并密派使者,分赴各省联络。

  此时袁氏派驻滇中的密探侦得情报,密电袁谓唐氏态度不明,请先事防备。袁乃一面令川督防制,一面振其羽翼入滇,阴谋破坏首义之举。十一月三日,唐氏密召诸将领商议,决定内则积极准备,外则表示镇静,严防奸细煽惑军心,是为起义前之第三次会议。会后并派其弟唐继禹及李宗黄分赴沪、宁,联络同志并相机运动冯国璋[70]。十二月初,李烈钧等人由南洋启程至海防,唐氏乃派其表弟邓泰中赴河口迎接,此时风闻蔡锷北京寓所被搜,蔡氏潜赴日本,故邓泰中所负另一任务,即是迎接李烈钧代致唐氏邀请入滇之忱后,续往港沪两地,探访蔡锷之行踪,并邀其回滇共襄大举[71]。李烈钧等人乘舟至海防转河内,因张继在巴黎与法国内阁交涉成功,法特电河内总督加以保护。居二日,李至老开,电唐曰:「此来为国亦为兄,今到老开已多日矣,三日内即闯关入滇,虽兄将余枪决,向袁逆报功,亦不敢计也。」翌日唐氏覆电曰:「良朋远至,将莅昆明,造福至大,匪可言宣。尧喜迎公,特不敢预有表示,兹派舍弟继禹躬迎,愿稍候之。」[72]李氏乃于十二月十七日偕唐继禹至昆明。是时蔡锷亦离日经香港抵河内,唐氏再令其弟继禹至海防往迎并保护之。十八日,敉平蒙自道尹周沅、阿迷县知事张一鵾谋刺蔡锷之阴谋。十九日,蔡锷抵昆明,护国三杰乃得共聚一堂,齐心协力,共举讨袁大业。

  十二月廿一日,唐氏联合蔡锷、李烈钧,召集本省文武大员及各地同志会议,到会者数十人。议决先电袁氏,令其取消帝制,杀杨度等十三人以谢天下,限廿四小时答覆。如届时无答覆,或答覆无圆满之结果,即以武力求最后之解决[73]。是为首义前第四次会议。次日(廿二日)夜十时,唐氏于将军行署召集外来同志诸人,并本省上校以上军官及各机关长官,开第五次会议。当即举行宣誓,从关岳庙请来神牌,高烧红烛,香烟缭绕,于庄严气氛下,由唐蔡二人领导依序宣读誓词:

  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

  成败利钝与共休戚万苦千难舍命不渝

  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

  誓毕各书本名,并以丝线缠姆指,用针刺之,注血入玉罇与酒调和,分成小杯共举而饮,似示永矢弗渝[74]。廿三日,唐氏与巡按使任可澄联衔致电袁氏,请其取消帝制、惩办元凶,并限廿五日上午十时答覆,否则武力解决,是为「漾电」。次日蔡锷、戴戡复电袁氏,作同样劝告。电去后,袁氏期满无覆,唐蔡诸人乃于十二月廿五日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廿七日午刻,唐氏亲到省议会召开国民大会,宣布独立,万众欢呼。全市人民自动书贴「拥护共和万岁」的标语,遍悬国旗,情绪热烈庄严。并通告外交团,声明维护共和宗旨,于是各国乃守善意中立[75],护国之役遂以展开。

  ㈢护国之役

  自廿一日以来迭次会议,有主张起义后设立临时兀帅府,以与袁氏对抗;但唐氏以为讨哀「在求实力倒袁,不在以空名吓袁。对于各省在以大义激发,不在以崇称号召」[76],因而反对设立临时元帅府,主张仍恢复民国以来都督之名号,并以云南都督府为讨袁之机关。当时唐蔡二人皆愿自行率军出征,互让都督,双方均常仁不让,相持不下,最后终以众议主张不变更现状,唐氏乃受任都督,坐镇后方,统筹一切[77]。云南宣布独立后组织护国军,推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领三个梯团(旅)出川,分取叙州、泸州、重庆;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率领两个梯团出桂趋南宁;都督唐继尧兼第三军总司令,预备出师武汉,暂行坐镇省垣,统筹军政全局。唐氏并与蔡锷、李烈钧约定三事:㈠关于军制军令,几涉总揽之事,只以云南军督府名义行之;㈡蔡锷、李烈钧应聘任,来往文书用咨函;㈢对外文告,唐、蔡、李三人共同署名[78]。此可见唐氏谦逊之心,虽居都督之位,彼此仍以平等视之。故各军总司令虽在都督之下,而组织大纲中无统属之规定及字样,其所传布之来往文电,均系平等语气,露布全国之檄文,亦由唐、蔡、李等共同列名。

  随着护国军事所需,滇军由原有步兵八团增编至廿八团,警卫团增编至四团,骑兵砲兵亦增编至四团,合计正规军扩充至卅六团,兵力达三万人左右(正规军),较举义前之兵力增加二倍以上[79]。粮饷方面,除由财政厅按月筹集外,并按下列各项筹款补助:㈠向各机关提借存款,共计七十二万余元;㈡裁并闲冗机关,停办中学以上学校,将所有款项移助军费,计月共三万余元;㈢举义前中央由塩款月拨协款十二万五千元。举义后商准稽核分所尽数截留,自四年三月起至十一月底止,共收银一百六十七万余元;㈣设立筹饷劝捐,共收银卅五万一千余元;㈤南洋华侨捐助军饷,共十二万八千余元。㈥将云南中国银行银币二百万元,分发第一军携入四川一百万元,第二军八万元,第三军第一梯团二万元,挺进军十万元,其余八十万元留作本省军饷;㈦发行护国公债一千万元,后因故停止发行卹。此乃筹备粮饷之大概情形。

  在战事方面,蔡锷率护国第一军会同戴戡所部黔军攻川,战事最为激烈。但因护国军兵员既少,饷械两缺,补给不易,战局始终胶着于川南叙、泸一带。后来四川刘存厚、锺体道相继响应擭国军,声势始大。民国五年一月廿七日,贵州独立;三月十五日,广西独立,影响国内民心士气极大。且此时西南各省已形成一反袁同盟,整个形势为之改观。贵州、广西相继独立后,护国军精神为之一振,袁氏在内外情势交迫下,乃于三月廿二日正式宣布撤消帝制,复称总统,想谋妥协,但是护国军非要袁氏退位不可。五月廿二日,四川将军陈宦通电宣布独立,此举对桌打击甚大[81]。另一方面李烈钧擭国二军于滇桂边境,解决龙觐光的侵滇部队后,乃由桂入粤,与桂军胁迫龙济光独立,并组织联军北伐。五月廿七日,袁的另一心腹湖南将军汤芗铭亦宣告独立。袁氏在众叛亲离,内外交迫的情势下,六月六日终于一病不起,民国体制恢复,护国军大功告成。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