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永年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8-07-04 09:41 来源:长沙文史资料 作者:胡永弘 查看:

毕永年,字松甫,亦字松琥,湖南善化人。政治上,他心存匡国,志切拯民。与浏阳人谭嗣同、唐才常为友,而更力主武装推翻清王朝,自1896起他即奔走湘鄂等地密结江湖会党,以为他日举义

  毕永年(1870-1901),字松甫,亦字松琥,湖南善化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以文学名于时。据《毕氏家谱》记载,其六代内祖辈都曾受到五品以上诰封。父亲毕昌颐为诰授奉直大夫;叔叔毕昌鼎为总兵衔甘肃补用副将尝换花翎奏调广东尽先补用副将;叔叔毕昌言因军功保举广东尽先补用县丞议叙知县、广东候补知府。与毕府联姻的亦多系名门。因此,毕府家资殷实,为长沙城一显赫家族。

  毕永年青少年时,聪颖好学,中西诸家之籍,多有涉猎。曾编写《卢梭精萃》一书。政治上,他心存匡国,志切拯民。与浏阳人谭嗣同、唐才常为友,而更力主武装推翻清王朝,自1896起他即奔走湘鄂等地密结江湖会党,以为他日举义之用。他与哥老会首领杨鸿钩等策谋匡复事业,且投身会中,被封为龙头之职。

  1897年维新运动兴起,湖南督学使江标提倡新学,毕永年被拔萃入贡。此后,他更是积极投入湖南地区的维新运动,常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讲论救国之策,在《沅湘通艺录》等民间书刊上发表论文。不久,谭嗣同、唐才常和湘抚陈宝箴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组设“湘学会”。1898年3月,毕毁家资过半,与谭、唐等人创办《湘报》,以“开风气,拓见闻”,宣传维新变法。据毕之儿媳殷淑兰介绍说,毕永年邀约谭嗣同、唐才常创办《湘报》,并以毕府的房产、家资作为办报的资金,他的举动,甚至连其父毕昌颐也大为反对。《湘报》创办后,毕永年亲自撰文鼓吹革命,散布反满民族意识,抨诋朝政。1898年10月15日,《湘报》被查封,时毕永年正在馆内,他越墙而逃,得以无恙。

  此前(1898年5月左右),旅日粤东富商在神户集资创办《东亚报》,专论中日时事,函托湖南时务学堂教习代为聘请“有志经世,撰著论说,以振兴中国,启发东邦,卫种倡教,开新知识为己任”之人任主笔。经时务学堂公议,推举毕永年与樊锥二人前往。《东亚报》于1898年6月20日正式创刊,在毕永年等的努力经营下,《东亚报》成为维新派在日本的重要宣传机关。此后毕永年三至日本,奔走革命。回国后,又应日本宗方小太郎之聘,出任日人在汉报纸《汉报》之主笔,为时阅数月。

  1898年7月27日毕永年应谭嗣同之邀到北京。29日,康有为等人将他们想利用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的计划告诉毕永年。毕永年认为“袁是李鸿章之党,李是太后之党”,对袁不可信任,更不可依靠他的力量担此大任,曾极力劝阻康有为和谭嗣同。但康等执意坚持,毕永年遂于1898年8月4日离京返长沙。

  不久,戊戌政变发生,《湘报》即遭查禁。毕永年避往上海,欲东渡日本。在沪闻谭嗣同等人遇害,愤而“自断其辫,火其贡照,誓不再隶于满清治下。”

  1898年冬,毕永年在日本向孙中山提出发动国内会党力量,共同举行武装起义,联合倒满的建议。孙中山听说两湖会党可用,很高兴,于1898年11月派他与平山周再入长江流域调查余党实力。经毕永年,平山周的活动,革命党与会党的联络渠道从此沟通。

  1899年11月,孙中山与毕永年等人商议决定湘、鄂、粤同时大举,并派毕永年二次内渡,发动会党,筹备起义。毕永年回国后,首先在湖南邀集两湖会党头月在湘召开“英雄会。”11月26日,毕永年带领李云彪等七人赴香港,与广东三合会、兴中会头领六人相晤。毕永年提出三会合一,成立“兴汉会”,并提议公推孙中山为总会长。乃于兴中会本部举行合并大会。并特制总会长印章,由宫崎寅藏带往横滨,交与孙中山,并汇报联合经过。会后,与会者还在宫崎短外褂的里子上题诗作画,以资纪念。此即哥老会联络近世革命党之始。

  至此,国内武装斗争的基本力量已发动起来,为1900年自立军起义及惠州起义打下了一些基础。而这一工作的完成,主要得力于毕永年。正如林圭在给容星桥信中所说的那样:“满事未变(指戊戌政变)以前,中峰(指孙中山)主于外;既变而后,安兄(指毕永年)鼓于内。考其鼓内之始,安兄会中峰于东而议定。”

  在此之前,1899年2月,菲律宾大总统阿圭那度发动独立战争,6月派人到日本向孙中山求援,相约定事成后,菲律宾独立军回助中国革命。孙中山极表支持,旋“命永年率壮士投独立军”,支援菲律宾。于是,毕永年于1899年6月29日率队开赴菲律宾,助圭其那尔战数月,援绝而归。”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亦避地日本,由毕永年介绍,谒见孙中山,筹商长江各省与闽粤合作之事。毕、唐提议孙中山和康有为实行合作,孙表赞同,后经毕永年、平山周多方斡旋,始订殊途同归之约。

  1900年春,唐才常受康有为密令匆匆回国经营自立军起事。孙中山等获悉后,认为应在湘、鄂、粤同时举义才有成功可能,单独在湖南举义恐难成功,故命毕永年返国参与谋划组织。

  毕永年受命后,即行回国,行前曾作诗以表心志:“日月久冥晦,川岳将崩摧。中原羯虏沦华族,汉家文物委尘埃。又况惨折忠臣燕市死,武后淫暴如虎豺。湖湘子弟激愤义,洞庭鼙鼓奔如雷,我行迟迟复欲止,蒿目东亚多悲哀。感君为我设饯意,故乡风味俨衔杯。天地澄清会有待,大东合邦且徘徊。短歌抒意报君贶,瞬看玉帛当重来。”

  1900年夏,毕永年带领杨鸿钧、李云彪诸会党龙头住在上海;等候孙中山关于进行武装起义的命令,但由于缺乏军饷和军火,迟迟未成。这时毕永年与唐才常,林圭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正气会”,后来唐受康有为指示改为“自立会”,并组织“自立军。”毕永年亲自参与了自立会之章程与自立军行军方略的制定并联络了鄂、湘、皖、赣的哥老会,开“富有山堂”,以康有为、唐才常任正副龙头,毕永年,林圭任总堂。

  7月中旬,毕永年应孙中山之命,赴香港参加策划广东起义的有关事宜。7月16日,孙中山自西贡抵香港海面,于舟中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郑士良为惠州起义的总司令,毕永年任陆军部长(一说是民政部长,内务部长),掌握哥老会。会后,毕返汉口,与唐才常、林圭一起部署自立军起义的工作。

  起事前夕,唐才常、林圭、毕永年、大刀王五、屈子厚、胡石庵,还有汉报馆的日本人甲斐,田野桔次等人在汉口花楼街东文译社楼上召开会议,部署起义计划。原订8月9日起事,后因康有为募集军饷,枪械未到,一再延期。复因消息泄漏,清兵于8月21日包围了汉口花楼街自立军总部,毕永年等越窗逃脱,唐才常、林圭等人被捕,不久被杀害。自立军起义失败。

  毕永年旋返广东惠州参与领导惠州起义。他与杨飞鸿一起招集会党与郑士良等聚于大鹏湾附近的三洲田山寨,相机大举。久之,风声渐露,粤督德寿派重兵拟攻三洲田山寨时,义军于10月8日乘夜袭击,破清兵五千。后因外援不至,饷械匮乏,为清兵所乘而大败。郑士良只好疏散义军,遁走南洋,寻病卒。杨飞鸿在香港亦为刺客所毙。

  惠州起义失败后,毕永年一时与孙中山失去了联系,只好暂时匿居广东罗浮山海幢寺。但毕永年仍不畏艰险,联络余众八万,以图再举。此时他有书信寄友曰:“他日有奇虬巨鲸、大珠空青、任吾大陆破坏之责者,其人今或为僧也耶?吾方入其群以求之”。明确表达了毕永年匿居僧中的意图。此后,为联络同志,集结力量,他积极奔走于罗浮山区与广州之间。

  毕永年到广州活动时,多借居在叔父毕昌言家中。毕昌言当时为广东候补知府,其继室李氏窥知毕永年是革命党人后,害怕受到株连而葬送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便悄悄使人去告密官府。1901年11月29日,官兵到毕昌言家搜捕,毕永年见势不妙,欲从花园越墙逃走。当他跑进花园时,埋伏在那里的官兵一哄而上,将他团团围住。他奋力抗之,终为乱刀砍死。事后,毕昌言派人收尸,悄悄葬于广州郊外海滨,并嘱家人严守秘密,以保自己的前程。毕氏后人因毕永年系由于亲人叛卖而致惨死认为乃家门奇耻,讳于外扬“家丑”,故也对外人秘而不宣。因此世人多以为他乃圆寂于罗浮山海幢寺。我是毕永年的曾外孙女,常听外祖母和母亲道及毕永年的殉难过程。现在披露这一悬案,也许有助于史家弄清一些问题。顺便提及一下,毕氏子孙因痛恨毕昌言继室的叛卖,耻与往来,并将其无子嗣继承香火视为其叛卖行为之“报应”,相传至今。

  “孙中山自与毕永年失去联系后,尝四处寻访,不获。孙如失左右手。故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前,长江流域各省之运动一时为之停顿”。

  辛亥革命成功后,谭延闿出任湖南都督,为追慕毕永年的功勋,遣员随毕永年长子毕杰前往广州搬运灵柩,迁葬故土。灵柩途经上海时,李华棠、张衡士、王海青等人在湖南会馆中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到会者甚众。当地驻军闻讯后,特派军队护送灵柩上船,继续向湖南进发。灵柩抵湘,谭延闿主张公葬于岳麓山。但毕家考虑到当时政局不稳,怕日后遭掘坟暴尸之灾,贻祸家属,经毕杰与母亲唐氏(善化唐济楷之女)商定,辞谢谭公雅意,改葬于长沙北门外丝茅冲祖山的桔园内。1913年2月27日未时,以午山子向兼癸丁三分为茔,入土厚葬。墓庐前设碑石牌楼、荷塘、石桥,颇为壮观。另修—幢二进大院屋供守墓人周某和前往祭祀的亲属居住。

  迁葬后,谭延闿亲临主祭,迎毕永年神主入祀湖南烈土祠。

  1916年,谭延闿再次督湘。又曾拨巨款修葺陵墓,并颁发手令;毕墓每三年整修一次,毕氏三代子孙由督府拨款培养深造。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