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骧与黄兴的友谊(4)

辛亥革命网 2018-09-26 16:0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娜 查看:

马骧,字幼伯,生于公元1876年8月16日,牺牲于公元1922年8月28日,汉族,云南大理下关人,是云南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马骧与黄兴,在战斗中形成的革命友谊无比深厚。

  四、组织麻栗坝起义和滇西起义

  “幼伯与子和、韩甫等奔走于瘴疠之地,不辞劳瘁,‘清吏严缉,四方奔走,几为所擒者六次’,置饥寒于革命事业之中而不顾。有时逃于国外,有时活动在滇西各州府,甚或极端艰苦,敝衣败履,或终日不得一饱。他们借开矿为名,广结党人[ 马德荣《马幼伯烈士事略》,载《大理州文史资料》第三辑第91页。]。”同盟会员们在滇西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庚戌(1910)春正月初一日,复抵下关,潜身于马骧家中,中虽有机可乘,苦无枪械[ 佚名《杨秋帆黄子和两君事实》,原件存云南省图书馆】。]。”“又居大理半载,住马幼伯家,皆日以求志士谋倡义为职志[ 李根源:《故友黄子和烈士传补》,载1912年10月19日《天南日报》,第6页。]。”

  在发动革命过程中,幼伯等人险些落入蒙化厅丞林某和大理守彭某的魔爪:“嗣于宣统二年偕子和等归,复于保山顺云各地密谋举义,事败脱逃,行经蒙化,几为厅丞林某捕获。寻偕子和回下关,再往大理联络七十六标,又为大理守彭某侦知,乃与子和潜至蒙化之石磺厂,召集同志开会于万山丛中,清军又来搜捕,复逃匿碗窑村开秘密会议[ 马德御:《马幼伯事略》,《云南现代史料丛刊》,第6辑,第157页。]。” 险象环生,幸而幼伯等机智灵活与敌人周旋,并得群众掩护,化险为夷。

  马骧与杜寒甫主持麻栗坝(今果敢地区)会党革命事务,经多方奔走运动,起义时机逐渐成熟,旅缅乔商罗云武(罗汉彩)愿助万元购买枪弹,可是具体办事的人不谨慎,事机不密,械弹均被暹罗(泰国)税关扣留。所携款项,复分散无余。马骧与杜寒甫赶到时,已事败不可收拾。时黄克强也由新加坡赴仰光,同吕志伊密至麻栗坝,睹此情形,皆同声浩叹。

  幼伯与张文光、吴品芳、杜寒甫、黄子和、喻华伟等人经过长期的准备,1910年冬天,滇西的革命条件又逐渐成熟,旅缅侨商同盟会员寸尊福愿助数万金为革命饷费,杜寒甫到仰光报告吕志伊,吕志伊即约黄兴到皎墨与寸协商,不料英军突然入侵我国片马地区,运滇饷械又被暹逻官吏扣留,起义不得志,只好取消原议。

  五、昆明辛亥重九起义

  随着同盟会战略部署的调整,重点要发动昆明的新军参加革命。黄子和与马幼伯等人把滇西革命工作交给张文光负责,然后离开滇西,转为发动省城的新军。“钟琦、克夫、毓英、马骧、品芳等均秘密到昆明,和留日留越回滇任职学生、讲武堂学生、体育专校学生与驻昆新军联系活动,待机响应[ 邓万钧、宋文熙《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1986年民革云南省委《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刊》第55页。]”。

  幼伯是早期同盟会员,同时又是秘密反清组织哥老会的滇西负责人,当时云南全省只有一个师(新军第十九镇)的军队,幼伯与张文光等人在滇西联络各路哥老会组织,介绍3千多人参加革命,幼伯转移到昆明后又介绍青年俊杰周体仁、蒋文华等人,以及哥老会一千多人参加革命,当时新军驻昆明的步兵只有两个团,即第73标和第74标。台湾出版的国防部史政局编纂的《开国战史》叙述云南辛亥革命的一个关键问题:“发展哥老会头目马幼伯张文光入党,革命遂得哥老会之赞助”,高度评价他们的作用。

  吕志伊《黄毓英事略》记载:“庚戌春,居正亦东渡,志伊在仰,复创办《进化报》,前后用款甚巨,无法接济,君等乃暂缓进行。适马幼伯、吴品芳至腊撒,君乃与杜、马、吴等共入腾越,联络张文光等入同盟会,又创设自治团体会,联络巡勇及由大理移驻之新军。”…..“时有侨暹滇商罗汉彩与同志林吉贞、林海山等集议麻栗坝,谋举事于滇西,函约君等,君乃与杜、马、吴诸同志议:吴品芳到昆明联络,马幼伯出麻栗坝,杜寒甫出仰光筹款,君居大理、蒙化间,联络大理之新军及蒙化乡民。杜寒甫至仰光,适林吉贞、林海山已先到仰光,与伊商议进行办法,议决,杜与林吉贞遂赴腊戍,遇侨商寸某,愿出资相助,杜函伊电约黄兴至滇,共图大举。黄兴至仰,与伊同至皎墨会寸某,面商一切。议将决矣,会英人进兵侵我片马;又旋暹同志运滇之军械,为暹关吏侦获。黄兴与伊商,与其举义于滇西,不如举义于粤东,而滇为响应。议定,黄兴先行赴港,伊亦行。杜寒甫与何克夫入滇,约君同至昆明,密设机关谋响应。至永昌,与马幼伯会和,行至大理,则君已先行回日矣。原君在蒙化所联络之乡民,闻吾等将起义,均跃跃欲试,谋暗袭击巡防营,事泄被杀十三人。蒙化厅逮君急,君乃星夜避至昆明,迨杜、何、马诸人至昆明,与君谋设机关事,君甚喜,乃奔走运动,得军学界之同志数十人,密会于古铜寺,再密会于圆通山,共推君为长。时广州起义期迫,黄兴电促赴港,何克非与蜀同志某某等行,而君与杜、马、吴诸人在滇,预备相应[ 方树梅《续滇南碑传集校注》第192至193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黄兴到武昌担任民军总司令,消息传到云南,群情激奋。云南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之后,终于挥天戈行天讨。10月29日(阴历9月初9)举行昆明重九起义,11月1日成立大汉云南军都督府。

  六、中国首任驻暹罗公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有些具体的琐事仍在暹罗境内办理。因为民国政府有所需要,由侨商林定一在暹罗置办军装,暹罗官吏彭玉把运往中国的军装截留了,急需有人去交涉。

  由于马骧长期在国内和境外为革命奔走,熟悉暹罗缅甸等地的风土人情和政治环境,而且他当时就在边境腾冲县,离暹罗很近,调和滇西战事的工作已经结束,于是马骧奉命去暹罗处理此事,他以和缓的外交态度进行谈判,要求对方归还军装。

  马骧此时被委以中华民国驻暹罗公使的职衔,他写信给黄兴,并派办理军装事务的林定一到南京留守府汇报。黄兴回信:“幼伯我兄鉴,手书诵悉。林君到沪甚喜。刻因日发疟疾不允把晤。为彭玉暹罗截军装一事甚小,我大中华国民当能容之,且国基未固,何暇他及。前函以缓答之,敬佩,伟识又驻暹公使一节,自应赞同。此国际上之关系,如可报政府,亦必照办也。执事来此尚未知矣。病稍痊当约日相晤,□南在此,一切可接谈也,此复即颂。旅安。弟黄兴拜。五月三十日”。

  1912年5月30日黄兴致马骧的复信。有人收藏了这封信,2014年春季拍卖成功价200700元。

  截留军装之事解决后,马骧服膺孙中山先生关于“做大事不做大官”的教导,没有久驻暹罗,他迅速回到腾冲,没有到云南军都督府任职,他与杜韩甫和李根澐取道缅甸乘船赴南京。他在写给弟弟马文仲的家信中吐露心迹说:“局外人不知,必将疑兄为迂阔,以为可仕则仕,聊顾身家,殊不知此刻兄无学问以应付国家,如勉强出仕,不惟半生之功苦名誉一旦扫地,而且得一贪污不美之名在所不免[ 《致马文仲家书》,《马骧烈士遗稿》,原件存云南历史研究所。]”, 革命成功了,很多人忙于享受胜利果实,争取获得一官半职,而马骧时时萦绕于怀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家为民族效力,把追逐功名利禄视为贪污。他们一行三人到达上海,探望了病中的黄兴,这时南京留守处刚被撤销,然后三人启程赴日本留学。

  在二次革命中马骧回到昆明力劝蔡锷都督反袁,护国运动前马骧创办《滇声》日报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奠定社会舆论基础,并发动滇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加入革命党的组织“洪华联谱”,反对复辟帝制,马骧与黄兴各自在不同的地区和岗位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两人心灵相通,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机会直接见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