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平定匪患 保境安民

辛亥革命网 2018-12-10 10:3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何子渊心思缜密,胆大心细,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幼习武,刀枪剑戟均有所涉猎,尤其善耍短棍,常常棍不离身。经过十几年的磨炼,他的短棍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何子渊心思缜密,胆大心细,受客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幼习武,刀枪剑戟均有所涉猎,尤其善耍短棍,常常棍不离身。经过十几年的磨炼,他的短棍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1901年,何子渊横刀立马,亲自指挥民团血战嘉应州陈廷山匪帮,图为当年的主战场:兴宁石马三眼桥遗址。

  当年,何子渊只要一棍在手,三下五除二,三五十人几乎都无法近其身。他从小好打抱不平,但平时并不轻易炫耀武功,只有在关键时刻,才会挺身而出,保护弱者。所以,从青年时代起,他便在嘉应州名扬内外,十里八乡的乡亲父老只要遇到不平之事,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请石马的子渊出面”。 他也总能妥善处理,而且还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摆事实,讲道理,让当事双方心悦诚服。何子渊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这种善恶分明、乐于助人的品格,为他后来参加辛亥革命,成为辛亥革命元老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

  (一)

  何子渊十五岁那年,兴宁县城五大三粗的黑社会老大“斑芝古”,曾受雇带着六七十名打手假扮成迎亲队伍,来到兴梅交界一个叫油坊凹的地方“抢新娘”(上古遗存,指接新娘“闹场”的习俗)。“斑芝古”因不守规矩,被“主家”报案,嘉应州官府便派人到场处理,维持秩序。仅因一言不合,这伙人便将梅县100多号衙役、兵勇打得鬼哭狼嚎,落荒而逃。

  这帮无赖得手后,便敲锣打鼓抬着新娘轿,抄近路从石公湾下来,经石马返回永和圩。没料到,途经星窝子时,被预先得到通报的子渊四兄弟拦住,年少气盛的兄长何子渊拄着一根拐杖,站在一个叫“墩下”的路口,喝令他们立即停轿放人,滚回县下去。打手头目“斑芝古”见带头拦轿的人竟然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便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冷笑一声,恶狠狠地说:“放人可以,但你得看我这班兄弟答不答应!”

  何子渊立即接上话头:“行,单挑还是一起上,随你的便!”

  “单挑!”

  “斑芝古”发觉自己在一帮江湖兄弟面前树威的机会来了,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随即取出随身携带的九节鞭冲了上去,举鞭就打,只见一条近丈长的钢鞭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瞭乱。

  何子渊气定神闲,左挡右闪,轻松避过了“斑芝古”的凌厉攻势,快速挪移到他的后背,瞅准时机发起进攻,顺势将“斑芝古”戴着的遮阳礼帽挑了下来,甩到空中。

  “斑芝古”见帽子被何子渊摘了,顿时恼羞成怒,觉得对方在故意戏耍自己。只听见“呼”的一声,“斑芝古”整个人凌空飞了起来,踢腿、挥鞭、转身,一气呵成,试图顺势将何子渊劈成两半,不料子渊往后一躺,来了个鲤鱼打艇,一下子又窜到了他的侧面,顺手将“斑芝古”的褡裢解开,只听得“咣当”一声,刚刚收到的不义之财——一大袋光洋便撒落下来,滚了一地。

  几个回合下来,“斑芝古”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非但没占到何子渊半点便宜,而且还惹了一身骚,而何子渊却形态自若,面不改色。

  于是“斑芝古”违反江湖规矩,大喊一声:“弟兄们,给我上!”一群观战的无赖听到主子的叫声,便操着各种兵器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何子渊闻声立即转身,用拐杖指着冲上来的一群打手,大喝一声:“谁敢上,老子要他的狗命!”六七十个地痞被何子渊的气势镇住了,顿时活像一根根木头,定在了原地。

  随即何子渊突然来了个飞龙摆尾,以泰山压顶、雷霆万钧之势一棍将“斑芝古”的九节鞭打落在地,顺势侧翻,再给他来了个“海底捞针”“仙人摘桃”,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短棍伸到了“斑芝古”的胯下,顺手轻轻一挑,只听得一声惨叫,“斑芝古”立马昏死过去。

  看到这个阵势,已经亮出家伙的一群打手,立即蔫了,纷纷将武器丢到路旁,跪地求饶。

  “滚!下次再来,新郎照打!”何子渊将短棍一挥。那群无赖只好乖乖地放下新娘轿,丢盔弃甲,架着主子“斑芝古”狼狈逃离了石马。

  (二)

  时间过得飞快,不觉就到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当年嫉恶如仇的少年何子渊也已经到了而立之年。

  这时,刚经历过太平天国运动冲击的大清朝廷焦头烂额,自顾不 暇,粤东要冲兴宁也概莫能外。总有一帮地痞流氓为非作歹,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曾有一段时间,兴宁“曾三抵”等匪徒打着“三点会”的旗号,仗着“义和团”的势头趁火打劫。而地方政府非但软弱无能,而且在处理各种治安案件的过程当中,兵勇、衙役往往又贪图小利,徇私枉法,甚至奸淫掳掠,警匪勾结,当地民众怨声载道,敢怒而不敢言。

  于是,为求自保,兴宁各地相继成立了民团。因兴宁督学何子渊德高望重,而且年富力强,石马地方乡绅便不约而同公举他兼任民团统带,全权负责石马八堡的安全防务。

  不久,何子渊便亲自挑选了当地500多名青壮年,日夜操练,随时准备抗击匪寇、保护乡里。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嘉应州土匪首领伪元帅陈廷山,伪军师陈良山,纠合几千名徒众突然发难,啸聚山林,在潮梅地区流窜,时分时合,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土匪头目之间均以花名相称,其部属分别叫“红棍”“白扇”“钱板”“草鞋”等各种名目。“红棍”负责“击斩”,“白扇”负责“传教”,“钱板”负责“驱诱”,“草鞋”负责“通报”。

  何子渊作为洪门嘉应州分舵的“大佬”,对那些假借会党之名,行打家劫舍之实,残害百姓、中饱私囊的败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多次强调,不管是否同门中人,祸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洪门中人更不得背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但要用正确的方法反清,“惟孙文兄马首是瞻!”绝不能做伤害藜民百姓、偷鸡摸狗之事。否则,家法严惩,甚或逐出师 门,清理门户……

  其时,子渊接到内线禀报,八月初十那天,各处匪徒计划在兴宁罗冈等地集合,揭竿起事。于是,他提前几天便做好应对准备。为了保险起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 他又将自己的同门师弟,正在河源办事的陈天基(少岳)叫了回来。

  八月十二那天,陈廷山、曾三抵匪帮果然如期发难,首先焚毁了兴宁坪塘的耶稣教堂,然后绕道到永和圩集合旧部,相约当天晚上四更时分攻打县城,兴宁知县冯如衡会同信字营兵勇以及局编旧勇登上城墙坚守防御。当时有土匪的同党潜伏在县城里面,试图里应外合。其中有个同伙凭借险要地形窃窃私语,被史某人突然拦腰抱住丢到城外,紧接着关闭城门,禁止闲杂人等登上城楼。匪徒碰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被阻挡在城门外面,于是恼羞成怒,放火焚烧东门外的民房以壮行色。大火熊熊燃烧,明如白昼。

  守城的士兵起初也高举着火把,但只一瞬间功夫,信号兵便将火把全部扑灭。从城里往城外望去,一个在暗处,一个在明处,连敌方有几号人马都看得清清楚楚,官军随即枪炮齐发,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一打一个准,匪徒的嚣张气焰渐渐弱了下去。于是官军兵勇冲出城门,绕着城墙奋勇拼杀、争夺,当场杀死匪徒60多名,活捉36名,活捉者被押解回城内就地正法。这一天,兴宁全县乡团格杀、擒拿、搜获土匪共计100多名。

  首先请县衙官员和各堡乡绅侦查探听从匪帮中传出来的消息,预先做好戒备,然后再向上请示、禀报,发函抽调吴祥达所部侦查员办案。紧接着又将长乐第一哨所移驻兴宁县城,这样危城才得以保全,多亏了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八月十三那天,躲在永和的匪徒得知失败的消息,便纷纷从泥陂畲坑杂乱无章地涌向兴宁县城,进攻城楼,失败后匪徒又窜进了龙田圩。龙田司的绅士罗佩芬、罗振勋秘密约定各乡乡勇环绕圩镇进攻。匪徒得知这一消息后,惊慌失措,连夜从龙田撤离、逃窜,由李芽塘进入石马。

  何子渊、陈天基等人早有防备,在洋门三眼桥等地伏下重兵,严阵以待,用里三层外三层的“八卦迷魂阵”对付这帮流寇。何子渊还亲自到洋门督战,截击匪徒,陈天基则负责在石公湾、凹风里设卡断后。敌我双方刚一接触,就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其中有不怕死的悍匪自恃武功高强,自认为懂得“刀枪不入”的邪术,便左冲右突,拼命向前冲杀。

  说来也奇怪,不知何故,尽管何子渊他们的刀矛枪炮非常锋利,石灰硫磺也很厉害,却怎么也无法刺中、伤害到匪徒的要害部位——眼睛。但是,即便如此,任凭伪元帅陈廷山心狠手辣,伪军师陈良山诡计多端,匪徒人多势众,最终却也想不出任何办法来突破何子渊布下的天罗地网,冲出重围。敌我双方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最后大家都感到疲惫不堪。

  因为事前何子渊曾多次交待手下弟兄,既要提防“赶狗入穷巷,穷巷狗咬人”的情况发生,又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并提醒大家“做事要留有充分的余地,非到万不得已,不得轻易夺人性命”。于是,匪徒从一开始就好像着了魔似的,被何子渊的“迷魂阵”粘住了,进也不是,退也不得。就这样,一步一步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战场节奏完全被何子渊控制住了。陈廷山匪帮往往刚刚攻下三眼桥旁边一些无关紧要的田头地尾,占领了一点沟沟坎坎的小地方,又被迫停下来将受伤的同伙抬到河边进行抢救、疗伤……众匪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气焰渐渐被民团压了下去。时间长了,便一个个垂头丧气,叫苦不迭。

  战斗进行了将近一天一夜,敌我双方互有死伤。傍晚时分,何子渊率领的民团乡勇感到饥疲难耐,再这样纠缠、厮杀下去,两边都得不到任何好处,于是何子渊便审时度势,鸣金收兵,指挥民团依次撤离战场。匪徒见此情势,也顺坡下馿,绕道从石马有个叫火烧塘的地方撤退,流窜到了梅县的龙虎圩,跟残余的同伙汇合,等待时机,再卷土重来。

  撤退之前,匪首陈廷山、军师陈良山带着一帮亲信,匍匐在三眼桥靠洋门一侧桥头长跪不起,泪流满面,频频作揖,感谢子渊念在同门之情,网开一面的不杀之恩。最后,两人由曾三抵等人搀扶着逃离石马。

  待匪徒离开后,何子渊随即给新陂局董写了一封长信,告知匪徒的去向。新陂文童李彰吉、生员李杖铭很快便招募到500多名乡勇。局董传令李彰吉统带乡勇前往冈背,与廪生钟仲麒合兵进攻围剿,追到龙虎圩。匪徒倚仗人多势众,点燃大炮相抗拒。新陂局兵勇头目吴玉成立即跨步上前砍下燃炮者脑袋,抛掷空中,匪徒惊骇不已,稍为停顿了一下,官军便乘势开炮轰击,鏖战了大半天,当场斩杀、生擒土匪30多名,剩下的匪徒吓得四散逃窜。陈良山被大坪局抓获,押解县衙;匪首陈廷山最后在嘉应州缉拿归案,被枪决。

  这次战役,包括搜查土匪余孽,办理善后事宜等,前后长达一年有余,地方治安才慢慢平静下来。

  下面是民国十八年(1929)四月出版的罗献修辑《兴宁县乡土志》中关于1899—1901年,何子渊参与平定假借“三点会”(洪门)之名流窜潮梅地区的流寇叛乱,保境安民的记载。何子渊比罗献修小九岁,两人一起求学,亦师亦友,故罗在书中称他“文童”。

  下列《兴宁县乡土志》摘录,由《梅州日报》知名学者刘奕宏先生提供。

  二十七年八月,嘉应匪首伪元帅陈廷山、伪军师陈良山啸聚数千党。其头目称山号,余分红棍、白扇、钱板、草鞋诸名目。红棍主击斩,白扇主传 教,钱板主驱诱,草鞋主通报。初十日,在罗冈等处揭竿起事,十二日焚毁坪塘耶稣教堂,迂道至永和纠合旧党。是夜四更攻县城,知县冯如衡协同信字营勇及局编旧勇登陴守御,时匪党潜伏谋内应,有凭堞偶语者,与史某掖而投诸城外,遂禁闲杂人等不得上城,遇抑不得逞,匪焚东门外民房,大火如昼。守勇初列炬,睥睨间,信勇乃灭炬,处暗视明,历历可数,枪炮指击皆中,匪势不支,各勇绕城奋夺,当毙匪六十余名,擒获三十六名,就城内正法,各乡团格毙截获者又百余名。先是官绅征闻匪中消息,豫有戒心,禀请上官,檄调吴镇祥达所部信勇办案。长乐一哨移扎县城,危城获全,其力为多焉。

  永和股匪闻败,由泥陂畲坑溃遁攻城,败匪窜入龙田圩。龙田局绅罗佩芬、罗振勋密约各乡环攻,匪闻宵遁,由李芽塘入石马。生员陈天基、文童何子渊等督乡勇截击,战于洋门三眼桥。有悍匪扶邪术冲突,刀茅枪炮不能 伤刺其目乃获之坎而疗诸河,众匪气阻。傍晚,乡勇饥疲而退,匪遂由石马火烧塘窜州属之龙虎圩与大党合谋,再窥伺冯合。飞谕新陂局董,文童李彰吉、生员李杖铭募勇五百。令李彰吉统带前往 至冈背与廪生钟仲麒,合兵进剿。追及龙虎圩,匪众燃炮相拒,新陂局勇目 吴玉成飞步斩燃炮者,首掷空中,匪惊骇稍却,我军乘势轰击鏖战半日,阵斩生擒者三十余名,余匪均窜散。陈良山为大坪局拿获解县,枭首陈廷山复由嘉应缉获,伏诛。是役也,搜余孽,办善后,前后年余,地方始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