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中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下)

辛亥革命网 2018-12-17 09:26 来源:微信公众号:江祁论史 作者:邓江祁 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遗漏。

  提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遗漏。最近,又有孙中山遗著24篇被发现,现予公布,以期对于推动孙中山研究的深入以及孙中山文集的完善和重新修订工作均有所俾益。

  (接上期)

  13.为《盛京时报》二千号题词(1912年7月12日)

  盛京时报社鉴:

  唤醒黄魂。孙文祝。

  《盛京时报》是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10月18日在沈阳创办的中文报纸。1912年7月11 日为该报出刊2000号之日,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赵秉钧、陆征祥、梁启超等人纷纷为之题词,以示纪念。孙中山此题词刊登于该报7月12日头版。

孙中山为《盛京时报》二千号题词

  14.为《民国新闻》题词(1912年7月25日)

  民之喉舌。孙文。

  《民国新闻》于1912年7月25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为同盟会员吕志伊、邵元冲、邓恢宇等。该报旨在“巩固共和政体”,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主张组建责任内阁,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倡导社会革新,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政府查禁。孙中山、黄兴等人对《民国新闻》的创办曾给予大力支持,并分别撰写题词,刊登在其1912年7月25日的创刊号上。

孙中山为《民国新闻》题词

  15.在北京同盟会欢迎会上的演说(1912年8月25日)

  同盟会之组织,原以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为宗旨,今已达此目的。同盟会宜辅诩政府,力避党争,共相联合,以为国家谋求幸福。……吾意,今日当重行组织政党。

  1912年8月25日,北京同盟会开会欢迎到京的孙中山,孙在会上即席发表演说。上海《申报》、《民立报》以及北京《民主报》均刊登了此演说稿。人民版《全集》收录了上述三报刊登的孙中山演说稿,中华版《全集》只收录了后两篇,而广州《民生日报》刊登的此篇应为此演说稿同题异文的另一篇。

  16.为《社会世界》杂志题签(1912年11月)

  社会世界。孙文题签。

  月刊《社会世界》1912年4月15日创刊于上海,主要负责人为沙淦、王文典,为中国社会党的机关刊物之一,后聘孙中山等为名誉赞成员。其主要栏目有社会棒喝、时事月旦、本国大事、各国大事、本党记事、紧要新闻、小说传奇、文章渊薮、传今记古、杂俎丛谈等,曾详细报道孙中山的行踪并大量收载其演说、谈话、函电和文告。孙中山为之题签的刊名,刊登于该刊1912年11月出版的第五期封面上。

孙中山为《社会世界》杂志题签

  17.题夏尔瑛灵额(1916年5月)

  人亡国瘁。

  夏尔瑛,字次岩,浙江青田人,1899年肄业湖北枪炮学堂,习制造术。后入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武备练军左哨哨官,桐城中学、皖江中学、安徽师范学堂等校学务,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与徐锡麟、熊成基过从甚密。徐锡麟、熊成基二人先后举义,夏尔瑛均曾参与谋划。举义失败后,安徽当局对夏尔瑛甚忌,但又没有证据,加之皖人又多回护,遂不以军职,调任安徽测绘学堂提调。武昌首义后,夏尔瑛参与光复安徽之役,先后任安徽都督府庶务部长、军政司次长等职。“二次革命”期间,夏尔瑛拟募徽州兵,驻屯溪,图北伐,旋因南昌起义失利,事卒不成,避走海外,加入中华革命党,徐图再举,被孙中山委为浙江革命军司令长官,专任浙事。护国战争爆发后,夏尔瑛回浙谋举,不幸于1916年5月1日被屈映光捕杀于杭州梅花碑。夏尔瑛被害后,革命党人为夏尔瑛举行追悼会,孙中山闻讯,特为夏尔瑛题写此灵额,以表悼念。

  18.黄兴逝世讣告(1916年10月31日)

  急。北京大总统、国务院、参众两院均鉴:

  克强先生今晨四时逝世,民国柱石,遽然倾坏,顾瞻前途,感恸无极。谨此电闻。孙文、唐绍仪、温宗尧、胡汉民。卅一。

  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当日,身居上海的孙中山就先后收到了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国务院以及柏文蔚、陈锦涛、谷钟秀等人分别发来的电报,其中均称“卅一电悉”。这说明,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的当天,孙中山就发出了讣告。但笔者遍查已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均不见这“卅一电”的踪影。后来,笔者终于在1916年11月1日的北京《晨钟报》上发现此电,这对于深入研究孙、黄关系不无价值。

  19.致黎元洪等电(1916年11月9日)

  大总统、国务院鉴:

  迭据各省士民诉称,政治犯家产发还之件,虽早奉明令,各省尚未尽遵行,切望转达政府,告谕地方长官,切实办理,等情。查从前因反对帝制及他种政治上理由,被查封家产者类多流落,不能自给,国家表彰先烈,抚恤义人,不遗微末于此,似宜特沛恩施,申令各省长官令行各属切实办理,以示溥惠,庶几人劝于义,国基永宁矣。率沥希忱,希饬酌定。孙文。佳。

  此电见报的标题为《中山先生文电》。1916年11月11日,黎元洪复电孙中山称称:孙逸仙先生鉴:佳电悉。政治犯家产发还事,已交院办理矣。黎元洪。真。

  20.致陆荣廷朱庆澜等电(1916年11月9日)

  广州陆督军、朱省长、省议会鉴:

  本日公祭黄花岗诸烈士,文恨不能陪与,顾有请者。乙未省垣倡义不成,陆君皓东慷慨赴死,实吾粤为民国流血之第一人;庚戍正月,新军举事,倪君炳章身为主动,复先殉之同志奋起,爰有三月二十九之役。共和再奠,二君死事之功,良不可殁。今公等追怀先烈,合予表彰,庶几发潜阐幽,感励存殁,谨电陈请,惟亮察之。孙文。佳。

  护国战争结束后,黎元洪任命陆荣廷为广东督军,陆即于10月13日抵广州视事。为激励士气,陆荣廷到穗后决定公祭黄花岗死难诸烈士。孙中山闻讯后,特致此电表示赞赏。

  21.复中华工党函(1916年11月)

  惠书称恢复工党,推韩君修改规约,以指导相属,自是盛意。然弟归因以来,祇欲专心一途,不暇兼顾,所有各种党会均已断绝关系,贵党请自行办理,以后得失,弟不与闻。此复。

  中华工党原称中华民国工党,最早由徐企文等人于1912年1月发起成立,为中华民国工界所组织之团体,尊孙中山为名誉领袖,宗旨为促进工业发达;开通工人智识;消改工人困难;提倡工人尚武;主持工界参政,等,但不久停止活动。1916年11月由韩复炎等主持,恢复活动,并改名为中华工党,在11月9日的上海《民国日报》发表总部宣言,后又接连在上海《民国日报》刊载中华工党章程(11月10日)、工党支部规约(11月13日)及工党各项活动消息。中华工党恢复活动后,曾致函孙中山,希望其指导一切,但孙中山无意于此,故复此函表示婉拒。

  22.致各省督军省长等电(1916年12月6日)

  各省督军、省长、省议会,各公署,各报馆,各团体及各界均鉴:

  松公葬地,因湖南迭电要求归柩,经本日会议议决,仍主安葬湖南。惟开吊期日不改。此闻。孙文、唐绍仪、李烈钧、蔡元培、柏文蔚。麻。

  蔡锷,湖南邵阳人,民国成立后先后任云南都督、将军府昭威将军、全国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办事员等职,1915年12月,与唐继尧等人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11月8日病逝日本。蔡锷逝世后,孙中山“哀悼不胜”,于11月10日特致唁电,并派周应时前往“敬诣丧次賻唁”。12月5日,蔡锷灵柩由日本运抵上海之日,孙中山与唐绍仪等人前往江天码头迎接并执帛步行护送至蜀商公所。与此同时,对于蔡锷灵柩的安葬地点,孙中山更是高度重视,特于12月6日亲自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决定将蔡锷安葬于湖南,并以此电通报各省和社会各界。次年4月12日,蔡锷以国葬典礼安息于长沙岳麓山。

  23. 致黎元洪国务院参议院众议院电(1916年12月23日)

  大总统、国务院、参议院、众议院均鉴:

  自黄克强云逝,遐迩悼痛。而诸执事又追维前烈,以为崇德报功,必宜优以殊礼,为国民矜式,于是有主持国葬暨抚恤遗族、庙祀立传诸议。所以揄揭徽烈、树之楷模者,义至闳厚。顾文等犹有私,欲以奉陈左右者:

  黄君勋绩烂然,固国人所共钦,然亦有平生事功,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卒以身殉,死义甚烈如陈君英士者,尤冀诸执事有以表章之也。溯陈君之生平,光复以前奔走革命,垂十余载,其间慷慨持义,联络豪杰,秘密勇进,数濒于危,凡旧同志类能称述。辛亥之秋,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陈君冒诸险艰辛,以创义于沪上。为此大江震动,纷纷反正者,沪军控制咽喉,有以促之也。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而饷械所资,率取于沪军,陈君措应裕如,士无匮乏。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袁既毁宋,陈君首摘发其证据,既而举义中挫,奔亡三岛。尔时袁贼谋帝之心,路人皆见,而败机之余,众多沮思。顾陈君强毅不挠,与文等肩任艰难,筹划进行,分遣群众,连结各省军旅,灌输以反对帝制之心理。去岁蹈险归沪,指挥一切,虽屡起屡仆,志不少衰。肇和一役,事虽未集,然挽回民气,使由静而动,实为西南义军之先导。袁既疾君深,乃嘱其爪牙,卒刺杀君,死状至惨。揆其平生,舍易就难,为人所不能为,勋烈媲于黄君,而死义之烈过之。特以殉国之际,袁恶犹炽,文等虽抱沉痛,无以张之。唯浙督吕君,允助以丧葬之资,其后沪上大会追悼,亦蒙黎大总统赐唁极哀。是其诚信所著,固为举国同悼者也。惟是黄君现[既]逝,诸执事为之主持,存恤表彰,而陈君则遗体至今犹寄存沪上,无以为葬。身后萧条,为状尤惨。夫逝者已矣,表彰前烈,责在后来。今黄、陈两君事同一律,倘蒙总统、总理、国会诸君念其劳苦殊常,功勋[出]众,为之表彰,予以国葬,并存恤其遗族,则观感攸在,其所以陶熔国风,示国民以仪型,所存所裨,宁有涯涘?文等夙共患难,闻见较切,故敢陈区区,伏维亮鉴。孙文、唐绍仪叩。梗。

  陈其美被暗杀后,孙中山与唐绍仪为国葬陈其美之事曾于1916年11月中旬有函致各总长各议员,但议员们对此事意见纷纭。因此,孙、唐二人又为此事致电黎元洪、国务院和参、众两议院,希望高层关注此事,并鼎力促成之。但后来因议员王谢家强烈反对此事,并在其《商榷书》中指出,对陈其美“谓之党葬则可,谓之国葬则不可”,因此后来此事并未成功。

  24.谭人凤逝世讣告(1920年4月24日)

  北京徐菊人先生、靳翼青先生,天津黎宋卿先生、熊秉三先生、刘霖生先生,广州岑云阶先生、林悦卿先生、李协和先生,郴州谭组安先生,漳州陈竞存先生,各省督军、省长、护军使、镇守使,各师、旅、团长,省议会、商会、教育会均鉴:

  前长江巡阅使、粤汉铁路督办谭石屏于四月二十四日丑时疾终上海法租界蒲石路昌余里五十号寓邸。治丧人孙文、伍廷芳、唐绍仪、章炳麟、胡汉民、汪兆铭、林森、吴景濂、居正、李执中、周震鳞、曾继梧。谨闻。敬。

  谭人凤,湖南新化(今属邵阳市隆回县)人,早年加入洪门,萌发反清革命思想,随后加入华兴会、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五四运动,曾任粤汉铁路督办、长江巡阅使等职,为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创建中华民国、建立和巩固民主共和制度、推进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毕生的努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1920年4月24日,谭人凤病逝于上海的当日,孙中山与伍廷芳、唐绍仪、章炳麟、胡汉民等人即向北京政府和南方军政府政要及各省、社会各界发出讣告。此电的发现,这对于深入研究孙、谭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全文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