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嘉应主盟 发动起义

辛亥革命网 2018-12-26 09:3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何子渊诞生于太平天国天京沦陷的同一年。广东惠、梅、潮一带,自明朝覆亡以来,便是反清会党洪门的活跃之区。何子渊耳濡目染,其信念与孙中山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终于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

  何子渊诞生于太平天国天京沦陷的同一年。此时,大清王朝摇摇欲坠,民怨沸腾,发生在各地的人民反抗运动此起彼伏。广东惠、梅、潮一带,自明朝覆亡以来,便是反清会党洪门的活跃之区。何子渊耳濡目染,从小便受到“反清复明”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故家国观念殊深。其信念与孙中山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终于成为一名坚强的民主革命战士。何子渊充分利用会党头人、县衙督学的身份和社会影响,除致力于创办西式学校,培养革命人才以外,更不顾个人安危,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腐败政权的革命洪流之中,为辛亥革命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队伍出发前誓师的情形

  1903年,为加强与海内外革命党人之间的联系,何子渊慷慨解囊并奔走全县,发动何氏族人凑会集资,后又吸纳其他姓氏入会,委派并全力支持学生何天炯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至辛亥黄花岗起义爆发,子渊利用“会款”共送出20多位优秀学生赴日,以留学为名,参加革命活动。其中仅兴宁便有何天翰、何天炯等14人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走上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道路。

   1904年,何子渊与丘逢甲、萧惠长、谢逸桥、江柏坚、姚竹英等人在石马箭竹顶茶寮草堂筹划潮州黄冈起义;子渊二弟子韶则在石马开设光汉茶庄,以茶叶生意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担任革命党联络员。次年,众人以修筑铁路为名聚众千余,约期“举事”,因主要领导人许雪秋内部管理不严,消息泄漏而招致失败,史称“第一次黄冈起义”。

  1905年,为培养和储备革命人才,子渊毅然送六弟何贯中、陈介民等一批学生到广东陆军小学堂(以下简称“广东陆小”)深造。同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何子渊经何天炯介绍入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次年初,主盟萧惠长、张花谷、张百川等8人入会,龙川主盟人则由萧惠长担任。

  自此,兴民学堂、兴宁简易师范科、兴宁公学堂便成为同盟会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阵地,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

  1906年春节,何子渊将回乡探亲、正在广东陆小念书的六弟何贯中吸纳进同盟会,并亲自主盟,在兴宁学宫举行隆重庄严的入盟仪式。随后,何贯中又将广东陆小的韩锋等一大批同学吸纳进同盟会。渊公“切肉连皮,兄弟同盟”的义举在嘉应州同盟会员中一时传为佳话。

  北伐军原总司令姚雨平上将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跟孙中山副官张猛闲聊时仍念念不忘子渊老师这段陈年往事,感慨系之。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五月,何子渊与许雪秋等人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又筹划了著名的潮州黄冈起义,用武力反抗清朝的黑暗统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次起义又失败了。

  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后,何子渊等领导人随即返回梅州。不久,萧惠长、江柏坚、姚竹英、张花谷等人的身份不幸暴露,被迫走避石马箭竹顶茶场。姚竹英等人在茶场住了半年多,萧惠长、江柏坚等住了四个多月。丘逢甲为了营救革命党人及商量下一步行动方案,于同年秋天及第二年夏初,多次来到兴宁跟子渊先生商讨对策。后来,遇险党人在何子渊、丘逢甲的疏通担保之下得以脱险。

  20世纪60年代初,据老同盟会员、兴宁县副县长张花谷回忆,第二次黄冈起义失败以后,清廷到处捕杀革命党人,他从潮州返回兴宁后,一直不敢回家露面,担惊受怕,在石马箭竹顶茶场躲藏了半年多,直到第二年开春后才敢出来公开活动。他离开时,仍有十几个革命党人躲在茶场避难。

  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给清王朝所造成的冲击却与广州黄花岗起义不相上下。正如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所言:

  “若无此次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怎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澄入军舰之美果?”

   潮州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之役,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5月22日同盟会在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冈发动的反清起义。

  黄冈起义是孙中山委派许雪秋和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发动起来的。许雪秋,亦作雪揪,原名有若,广东海阳(今潮安)人,新加坡华侨富商之子,曾向清廷捐得候补道衔,后立志“逐满兴汉”。清光绪三十年(1904)许雪秋归国。次年他会同嘉应州革命党何子渊、丘逢甲等人以承筑潮汕铁路工程及招募团练为名,聚众千余,约期举义,未发事泄,再赴新加坡。

  光绪三十二年(1906)许雪秋得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被委任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军务,遂返粤为武装起义做准备。 雪秋回潮州后,召集何子渊、谢逸桥等同志会商办法,并往香港会晤冯自由等人,谓时机成熟,唯人才缺乏,电请同盟会总部速派同志归国相助。

  后孙中山派人配合许雪秋,加紧了起义筹备工作。适萍浏醴起义失败,清政府要求日本驱逐孙中山出境。1907年3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赴安南(今越南),到河内后立即在甘必达街61号设立了领导西南武装起义的总机关,准备就近组织领导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的起义。他认为这些省份地处边陲,群众基础较好,易于发动,且地域宽广,便于迂回作战,尤其有利于从国外输送武器和人员。

  为此,孙中山决定先在广东西部的钦州、廉州与东部的潮州、惠州四府同时起义,许雪秋仍负潮州方面的起义之责。许雪秋通过会党首领余既成、陈涌波、何子渊、萧惠长等人在会党中做发动组织工作,自己则留在香港策应。由于走漏风声,起义之事引起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的警觉。

  5月21日,黄金福派兵勇数十人进驻黄冈镇,并借故捕去会众2人。次日余既成等聚集党众200余人于黄冈城外起事。经一夜血战,攻克黄冈。

  23日,起义者在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或“大明都督府孙”的名义布告安民。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潮梅地区贫民子弟纷纷参加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但这次起义事出仓促,具体主持者不了解通盘计划,事发后才派人去香港请许雪秋回来督率义军。适时,黄金福部清军已抵离黄冈20余里的潮州。起义军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直趋潮州、汕头,目标是乘黄金福带兵外出之机,攻占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领,直奔潮州,攻击黄金福部。

  25日,两路义军同时出发。余部抵达潮州时,天已黎明,而清军早有准备,因此初战失利。进攻汕头之义军,得知潮州失利,即改变计划,转援余部义军。两路会攻黄金福清军,敌势危急。而恰于此时,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所派援军赶到,双方夹击义军,因而潮州未能攻下。

  27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陈、余决定解散队伍,转往香港,起义遂宣告失败。起义失败后,官兵捡获义军遗落的花名册,开始对号入座,大肆捕杀起义党人。

  黄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首先,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是反对皇权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次真正的民主革命运动,它响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代表了民主、进步、光明的力量,唤醒了民众,在一定范围内动摇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皇权专制。

  其次,它激发了潮梅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对潮梅周边的民主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黄冈丁未革命的影响下,潮梅各地更多进步人士加入当地的革命团体,推动了同年继之而起的惠州七女湖、安庆、防城、镇南关等多次起义。

  及后,兴民学堂、金山学堂的部分青年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反清秘密活动。再次,它是广大爱国华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光辉一页。它充分体现了广大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与国内乡亲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这种精神,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扬光大,写下了潮梅近代华侨史上光辉的一页。

  2012年2月27日的《汕头特区报》刊登的题为《辛亥志士陈涌波就义盐埕头》的报道:

  光绪三十二年(1906),辛亥志士陈涌波与革命党人黄乃裳、许雪秋、 何子渊等人在汕秘密联络各地“三合会”,后被推举为黄冈“三合会”首领。是年冬天,陈涌波随许雪秋到香港,会见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冯自由,由许雪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2011年10月17日,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圳特区报》刊登的题为《许雪秋:“潮汕民国第一人”》的报道:

  许雪秋,幼年随父赴新加坡承传家业,早年好练武术,为人仗义疏财,江湖会党人士誉之为“小孟尝”。1902年,受黄乃裳的影响,立志反清。1904年,从南洋回老家潮州组织联络会党,结盟对抗朝廷。1905年,被举为起义军司令,与何子渊等人策谋举义,事泄,亲赴潮州府“自首”,旋即转道南洋筹款,以图再起。

  1906年,经潮籍同乡张永福介绍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孙中山感识其才,特委之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军务。

  1907年,许雪秋回国组织策划黄冈起义。事败,流亡香港,转赴河内,谋图再起。因枪械运送案,再败,家产被抄,又为胡汉民等人所疑。有说孙中山则因雪秋精于击技,邀作警卫,负责澳门《镜海丛报》筹办。

  1908年,许雪秋因受嫌于同盟会中人,遂转投光复会,继续革命。武昌事起,许雪秋再回桑梓,组织民军,配合林激真部,克复潮汕等地。后雪秋因事晋省,所部纪律松弛,对地方不无滋扰,商民颇有烦言。1912年5月,因党人内讧,雪秋为吴祥达所枪杀。

  孙中山等人得悉许雪秋遇害,深感震惊,饬令粤省当局对此案严加查办,后因时局多变,迟至1924年,许雪秋始得褒扬,被追认为“中华民国烈士”。

  许雪秋散尽家财,支持革命,蒙冤受难,矢志不渝,饮誉“潮汕民国第一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