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实业救国先锋

辛亥革命网 2019-02-12 09:2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山野童子 查看:

1917年9月,中华民国海陆军政府在广州成立,为筹集革命经费,经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授意,何子渊创办梅州琯坑钨矿,于1918年2月正式投产。

  1917年9月,中华民国海陆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因受到桂系军阀的掣肘,军政府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有“政令不出元帅府”之称。

  为筹集革命经费,经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授意,何子渊创办梅州琯坑钨矿,于1918年2月正式投产。该矿是首座地方国营股份制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对维持孙中山南方政权的稳定,推动后来的北伐、东征以及各项政改方案的落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何子渊下大力经营自己的祖传产业——箭竹顶茶场,进一步拓宽革命经费之来源。

何子渊等人创办的琯坑钨矿矿务局旧址

  一、复兴茶园 茗香远播

  箭竹顶茶——特指出产于广东兴梅交界处箭竹顶山脉的优质茗茶,“箭竹顶茶”名号由何子渊始创。箭竹顶茶场既是黄冈起义的策源地之一,又是子渊家族的发祥地。何子渊在其中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但过去他家族几十口人并没有从茶叶营销中得到真正实惠,一直过着自供自给、粗茶淡饭的日子。茶场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何子渊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到“推翻满清皇权统治”“创办新式学校”“宣传革命”“接济革命党人”“支持北伐”“捐助抗日”等革命活动领域。

箭竹顶古茶场远眺

  清末民初,据说箭竹顶茶场出品的极品茶是当时的五大名茶之一。当年,凡是该茶场出品的优质铭茶,均要加盖“乌鸦落洋缄”印鉴,以示尊贵。何子渊后裔一直将该印鉴珍藏到1969年春,在“文化大革命”遭红卫兵造反派抄家时被没收,至今下落不明。

  箭竹顶位于兴宁市石马镇马上村与梅县石坑村交界处,距石马圩10余华里(1华里相当于500米),山上建有一座“盘古爷爷庙”。站在山顶俯瞰四周,极目远眺,只见山峦重叠,曲径通幽,一年四季均云雾缭绕,生态优良。

  箭竹顶茶场,起于明朝,盛于清末,历时四百余年,传至何子渊时达到鼎盛。明清时期,茶场很小,只有山下的山窝才种有茶树。19世纪下半叶,何子渊出于“实业救国”的考量,接手管理茶场,从此茶场规模才开始不断壮大,栽种茶树的范围也从当初的几亩黄泥地扩大到了几十亩山地,生产方式从家庭式作坊生产改进为流水线作业,产量从当初的每年生产几百斤茶叶逐步增加到每年生产一两千斤精品茗茶,以至后来又在石马墟开设了一间专门经营茶叶的“光汉茶庄”和“五洲酒家”。并以此为起点,沿宁江、梅江、松口、三河坝、韩江、汕头水路出海,将茶叶远销至东南亚,再转口欧美等地,自此何子渊打通了一条海陆丝绸之路。

箭竹顶茶场议事厅遗址

  每当春秋两季采茶时节,附近村民在离箭竹顶方园几公里远的大山深处,仍可闻到箭竹顶茶场烘焙茶青时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

  清光绪三十年(1904)春节,丘逢甲在箭竹顶茶场一共住了两晚,直至正月十八才下山。期间,特地以何子渊的字“东汉”为据,为子渊先生题下“光汉茶庄”“渊庐”“顺裕庐——顺时事业,裕后光前”“五洲酒家”等多幅墨宝。

  “光汉茶庄”“五洲酒家”均坐落在石马镇石马墟原“光记”商店对面,营业面积200多平方米,由何子渊的弟弟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母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

  箭竹顶茶自清朝乾隆年间起开始出名,但产量、效益一直跟不上去,自何子渊接手后,才茗香远播,真正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民国初年开始,何子渊便以此茶馈赠孙中山、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陈济棠、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等政要,他们对箭竹顶茶的品质均赞不绝口。

  20世纪50年代“土改”前夕,茶场仍住有两户人家,看护茶山,他们照顾的十几株近500年树龄的正宗白汤茶母树(茶王),当时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树干粗壮,遮天蔽日。

  何子渊对箭竹顶及其出品的香茶一直情有独钟,曾赋诗一首:

  箭竹顶

  箭发离弦直插天,竹本无心附野梅。

  顶间花草埋幽径,山外闲云隐若仙。

  铁嶂巍峨松对峙,石笔峰高足比肩。

  茶香熏得游人醉,余情别致梦魂牵。

  ——摘录自何子渊著《东汉文存》

  《兴宁石马区志》记载:

  “箭竹顶茶产于石马箭竹顶山,茶汤清,味香甘滑口、生津、回味长,并有提神醒脑除病作用。因产量不多,质量佳,成为珍品名茶。产名茶的茶树仅12株,其中一株产白汤茶,树高2米多,年产10多斤。箭竹顶茶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远销到香港、南洋一带。民国期间,曾有何族官员以此茶赠给陈济棠、李济深、蔡廷锴、张炎、张发奎等名人。”

   二、创办矿业 致力北伐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次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争夺资源,倾销商品,使中国传统的冶金工业逐渐衰落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有识之士纷纷寻求实业救国之道。他们向先进的工业国家学习,开展资源调查,引进技术和设备,开矿设厂,在建立近代冶金工业方面迈开了一大步。

  钨是军火工业的关键原材料。我国于20世纪初才发现钨矿,其中又以1907年发现的江西西华山钨矿为最早。1915—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钨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开采出口。但,因为产品主要依赖出口,而价格和出口量又由列强操控,所以钨砂的生产和经营便一直摆脱不了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榨,致使钨砂等原材料出口后,最后又变成金属返销回来。

位于兴梅交界处,梅石公路旁的琯坑钨矿矿井

  清朝宣统年间,国家地质勘探部门也在广东兴梅交界的琯坑发现了大型有色金属钨砂矿床,但一直苦于两县多年的山林纠纷无法开采。

  1917年9月,海陆军政府成立后不久,何子渊接到孙中山的电话,不几日,他便日夜兼程赶到了广州,在何天炯陪同下,叔侄俩一大早就来到了大元帅府面见孙中山。宾主坐定之后,因睡眠不足而略显憔悴,但两眼仍炯炯有神的中山先生很快便切入正题,指示何天炯马上给日本方面发个电报,请日本企业家尽快来华投资,邀请他们把汕头铁矿先办起来,“咁!”交代完毕,先生示意天炯到隔壁支款拍发电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