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上海光复的元勋——李平书

辛亥革命网 2019-02-25 09:10 来源:《民政总长李平书》 作者:张银根 查看:

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李平书及其领导的上海商团,创立了历史功勋。

  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李平书及其领导的上海商团,创立了历史功勋。

  山雨欲来

  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10月13日,上海报纸都以显著位置登载武昌起义的消息,上海人民群情振奋,民众争购报纸,《民立报》卖到每份银圆1元,仍奇货可居。报馆林立的望平街头,整天挤满探询最新消息的人群。各报馆一有新闻,即印传单,乃至一日之间印五六批之多。捷报传来,万众欢呼;及闻失利消息,或嗒然若丧,或愤懑不平,甚至有目眦欲裂、挥拳攘臂而起者。《申报》曾用大字号外报道汉口革命军撤退的消息,立即遭到千余群众的围攻,认为这是在替清政府宣传,动摇人心,当即将该报馆的大玻璃窗砸碎,借以泄愤。

  富商大豪们既对清政府丧失信心,又害怕革命和社会动荡,会损害他们的地位和财产,因而终日惶惶,有的准备逃离。

  上海租界和清政府地方当局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加强了防范措施。工部局派出大批巡捕,到旅馆客栈探查旅客行踪,拘捕所谓形迹可疑分子。万国商团乃租界内洋人为主的武装自卫组织,他们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出动。工部局张贴布告,扬言如有人扰乱哄闹,立即拿办。上海道台则连续发布“严查私运军械”“严密稽查革命党”等文告,要求租界捕房会同城自治公所搜捕革命党人;并赶忙调兵遣将,加强军事重地江南制造局的力量,至10月底,集结于制造局的兵力多达千人。

  中部同盟会和光复会的革命党人,也加快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投身革命

  当时,中部同盟会总部在上海掌握着一批报刊,宣传革命形势,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军事实力。光复会上海支部的领导人陶成章远在南洋,李燮和则初到上海,力量也很有限,但当时闸北、吴淞一带的军警上层人物中,有不少是李燮和的湖南同乡,是组织起义的有利条件。以李平书为会长的商团公会,有训练有素的团员6000多名,枪械数百枝,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民间武装。争取商团武装加入革命,是上海起义能否成功的关键。

  为争取商团武装参加起义,中部同盟会确定了“联络商团,沟通士绅”的工作中心。陈其美通过同盟会会员叶惠钧(商团公会副会长)和沈缦云,结识了李平书。此时李平书对陈其美了解不深,也不愿轻易将商团武装交给同盟会使用,起初双方只是互相沟通。和陈其美见面后,李平书觉得事关重大,约沈缦云、吴怀疚、莫子经等在其寓所秘密商议。大家认为:时势至此,不能守闭关之义,当审察形势以为进止。此时,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南京新军第九镇马标第一营管带(清末官制,今称营长)李英石,以第九镇革命派使者的身份来上海活动。李英石是李平书的族侄,二人相交甚深,李英石为李平书所信赖。李英石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极力拥护武装起义。他来上海后,李平书与叶惠钧、沈缦云、穆恕再等每晚集会,李英石也参与其议,向与会者详细介绍同盟会的革命主张和陈英士的历史。李英石的到来,李平书认为把商团武装交给李英石统领,商团武装的领导权仍在自己手里;同时他也加深了对孙中山革命主张的理解,遂决心率领商团投入武装起义。

  中部同盟会原定长江下游首先在南京发动起义,然后推及上海、杭州。他们派人到南京,向新军第九镇策反,被两江总督张人骏等侦悉,急令江防营统领张勋率军进城戒备,而将第九镇移驻城外秣陵关,并收缴其弹药。同时,杭州新军也因每人仅有子弹5颗,不敢贸然行事,一时也发动不起来。

  清廷为镇压武昌起义,命陆军部尚书荫昌率师南下;又起用袁世凯,派冯国璋率师沿京汉路南下;还派海军军舰由长江驶往武汉夹击,武昌发发可危。

  为挽救武昌危局,中部同盟会不得不变更南京先动的计划,决定实行“上海先动、苏杭响应”的新决策。11月1日上午,由商团公会集合所属23个商团团员2000余人,在城内“九亩地”练兵操场举行大检阅典礼,由李平书提名,请李英石担任总检阅官、上海商团总司令,为参加起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了掩盖起义的意图,对外声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方治安,邀请第九镇军官来沪加强商团训练。

  11月2日晨,在中部同盟会、光复会支部、上海商团公会的联席会议上,共同决定在上海南市、宝山和闸北同时举行起义,并推举李英石为军事行动指挥官。

  光复上海

  根据三方的决定,整个起义的战斗部署分成三个方面:闸北以巡警总局为目标;城厢以苏松太沪兵备道署为目标;城南以江南机器制造局为目标。事前,李平书曾力劝制造局总办张士珩勿再运军火支援南京清军,张未从;李又提醒张,现人心瓦解,区区防卫兵力恐不足恃,不如另谋安全之策,张又不听。于是,起义军方面决定以武力夺取制造局。在兵力布置上,闸北以巡警总署起义警察为主,商团配合行动;南市城厢内外以商团为主,起义警察为辅;对江南制造局的进攻,以陈其美组织的敢死队和会党人员为主,商团为辅。并定于11月3日下午4时,南北市共同起义。

  3日早晨,闸北起义消息泄露。于是起义军警和商团提前于上午10时起义,各分局警士纷纷响应,起义军未受到抵抗,顺利占领了巡警总局,吴淞、闸北光复。

  3日下午2时,南市方面按事先约定,由小南门救火联合会先鸣救火钟9响,再继以13响,这两次连鸣是寓农历辛亥九月十三日之意。商团司令部以领枪为名,集合全体商团团员及敢死队员于江南制造局附近的南操场,由李英石宣布作战命令后,鸣枪一响,接着吹起进军号,全体参加起义人员高呼“冲啊!冲啊!”奔赴预定进攻地点。

  上海道刘燕翼在中午闻知闸北发生起义,即携大印逃进租界洋务局躲避。紧随其后,上海县知县及文武官员也相继逃散。商团起义军没有受到抵抗,就占领了城厢内外,各城楼均悬挂白旗,城门由商团把守,任人出入,商店照常营业。

  上海城厢的不战而下,使陈其美认为制造局总办张士珩决不敢负隅顽抗,在下午5时许,他不与参加会议的商团协调,率会党人员及刘福标组织的敢死队员百余人,趁工人放工之际,涌入制造局内。驻守清军踞高临下,先放空枪一排示警。敢死队员见枪响后并无子弹,继续冲锋。守军乃以实弹射击,冲锋在前的敢死队员一死数伤,后者纷纷溃逃。其实刘福标的敢死队并不“敢死”。队长刘福标原是一个走江湖在邑庙卖狗皮膏药的拳师,100多名队员都是临时凑合而成,其中有帮会人员、江湖艺人、退伍勇卒,而以镇扬帮理发师居多数。因这些人大多数未经过军事训练,没有战斗力。见此场面,陈其美认为单凭军事力量难以取胜,只身进入局内作劝降工作,被张士珩拘捕监禁。李平书闻讯,见事紧急,即偕王一亭入局会晤张士珩,请求释放陈其美,张不允,二人怏怏而返。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