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天民政长的顾忠宣

辛亥革命网 2019-03-12 14:00 来源:浦东史志办 作者:温爱珍 查看:

顾忠宣,字旬侯,清咸丰元年出生于惠南镇一个书香世家,7岁从陶氏读书,18岁参加童子试,34岁时参加乡试,被推举为学业品行兼优的贡生,还曾担任江苏省咨询局议员。

  顾忠宣,字旬侯,清咸丰元年(1851年)出生于惠南镇一个书香世家,7岁从陶氏读书,18岁参加童子试,34岁时参加乡试,被推举为学业品行兼优的贡生,还曾担任江苏省咨询局议员。

  顾忠宣是南汇县最早倡办新学的人士之一,他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以振兴家乡教育为己任。清末,政府推行维新变法,提倡新学,各地纷纷开办新式学堂。顾忠宣满怀热忱,在家乡大力举办新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顾忠宣在南汇义学的基础上,改办为肇兴实用学堂,自任堂长,开南汇县兴办新式学校之先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名为县公学。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毫不气馁,仍为办学四处奔走,后南汇县公学改为南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其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各种新旧思想激烈交锋。顾忠宣举办新学前无借鉴,旁无成法,辛苦经营,历时五年,规模初见,成绩斐然,深得社会各方面的信赖和推崇。关于初办小学,顾忠宣在其所著《陈迹琐言》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他与同道一起不畏艰难困苦,筹募资金,扩建校舍,添置教学设施,延揽人才,招聘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更是费尽心思,除国文、算术外,还增设历史、地理、图画、体操和英文等新课程,使学生耳目一新。全校学生多达100多人。

  后来,顾忠宣进入上海科学仪器馆理化科深造。学成后返回南汇县,先后在县公学、大团小学两校任教。之后,调任松江融斋师范任总教长,兼景明、开明两校义务课。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顾忠宣与陶元斗借陶氏屋,集资兴办城南第一女学堂,后改为公立女子两等小学堂,为南汇首创女学。他还曾任惠南师范讲习所经理兼总教习。南汇劝学所建立后任总董兼县视学员,请得串捐、谷捐和团款等推派给各小学堂充作办学经费,他把全县划分为五十个学区,为推广新学不遗余力。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6日,上海革命党人起义胜利,成立沪军都督府。南汇县学生和商人纷纷响应,知县赖丰熙出逃。16日,沪军都督府派商团、民军共40人来南汇县城。南汇县各界绅董集会积谷仓,推举民政长。由于顾忠宣多年举办新学,在南汇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享有崇高的威望,被大家一致公推为南汇县首任民政长。然而,由于当时保守思想根深蒂固,反动势力依然很强大,时隔仅一天,武举人樊培生等复辟势力率众冲入县城,毁学堂、自治公所,顾忠宣被迫弃职躲避。时称“一夜县官”。不久,赵敬祺受命来南汇任民政长。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劝学所,在县民政长之下设学务课,顾忠宣任学务课长,后学务课改为第三科,仍由其任科长。顾忠宣还请三墩小学校长倪楚翘组织通俗演讲宣传队,到全县各地演讲,宣传新学优势,动员学龄儿童入学。顾忠宣担任南汇县学务科科长时间长达13年。在此期间,顾忠宣为发展南汇县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惮精尽虑他兴利除弊,整理旧校、兴办新校,改革派款制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民国3年(1914年),顾忠宣在《教育杂志》上连续发表《单级教授实录评案》,在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忠宣在振兴、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的同时,积极投身南汇县的文化建设,为南汇县修志事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民国成立不久,顾忠宣便与南汇县知名人士秦始基、黄炳奎等人共同发起倡仪,研究和讨论续修南汇县志事宜,并成立南汇县修志处,顾忠宣任主任。民国12年(1923年),修志处改设修志局,顾忠宣续任主任,并与各位分纂议定分类编辑之大纲,遂正式启动民国《南汇县续志》编纂工作。顾忠宣亲自担当《官司志》、《选举志》纂修员,并自任《选举志》采访员。顾忠宣修志非常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他还经常深入实地进行采访。他对南汇历史上编修的县志进行认真翻阅和研究,对前志之疏漏进行补遗,对疑惑之处进行考证。他这种尊重史实的原则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后来的史志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民国15年(1926年),顾忠宣入泮60周年(入泮:特指清代考中秀才),由门弟子黄报廷发起“重游泮水”庆典,礼仪隆重,极盛一时,表达了社会各界对他终生矢志不移从事教育事业的崇敬之情,辑有《重泮唱和录》留念。同年,顾忠宣因病不治去世,终年76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