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报人瞿绍伊

辛亥革命网 2019-03-15 09:25 来源:浦东史志办 作者:祝龙珠 查看:

100年前,留日学习的中华热血青年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期间日本政府颁布《关于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学生们奋起抵制,有的愤然回国,创办中国公学,瞿绍伊就是其中一位。

  100年前,留日学习的中华热血青年如饥似渴地寻求救国救民的新知识、新思想,努力探讨拯救中国的各种方案和道路,期间日本政府颁布《关于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简称:《取缔规程》),学生们奋起抵制,有的愤然回国,创办中国公学,继续接受新学,不久为辛亥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瞿绍伊就是其中一位。

  留学日本,积极参与抵制《取缔规程》

  瞿绍伊,又名瞿钺。1880年生于上海浦东张桥乡南瞿家宅,幼年时就聪敏好学。20世纪初,清末新政之教育改革,即张之洞和刘仲一的奏折中提出要“育才兴学”,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奖励游学,从此掀起了留学日本的狂潮。日本明治维新后,吸取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较早。留学日本少花费、见效快,日本和中国比邻而居,相同的文化根源使中国留学生学习时难度小,所以中国学生留学日本成为学习西方文化的捷径。因此,当时那些有志向、有觉悟的中国青年大批赴日,瞿绍伊也随之赴日。他在日本学习政法,在此期间瞿绍伊如饥似渴地学习,业余时间除了学习日文准备考学以外,就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广泛接受各种西方的、日本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社会学说,还有自由、平等、博爱、天赋等思想,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思潮,包括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潮。他思想活跃,积极参与举办各种集会,组织团体,出版刊物,并且发表演说和文章。他立志救国,去寻求一条未来中国健全的法制道路。正当他学习热情高涨之时,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应清政府之请,以“省令第十九号”发布《关于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一规程,引起了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不满,群起反抗,并进行罢课抵制。在此期间,瞿绍伊参与和目睹了留学生一系列运动。日本警察以“妨害治安”为名全数搜去安徽学生创行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的前身)。留日学生在报上痛斥日本政府剥夺留学生之三大自由:干涉拒约传单,是禁止留学生言论自由;查办学生会,是禁止留学生集会自由;没收《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是禁止留日学生出版自由。分布在日本各校留日学生自发地组织了联合会,设立了学生纠察员,公布了《纠察学生自治规约》。规约表示了强烈的愤慨:“日本设特别法以辱我,是可忍、孰不可忍!”规约表示:“学问固急,国体尤重,吾曹宁弃学问,以全国体,苟争之不得,当悉退学归国,以示破釜沉舟之志。”在此运动中,许多留日青年思想活跃、态度坚决:宋教仁、胡瑛等主张全体归国,廖仲恺和何香凝坚决主张同盟罢课,以示抵抗,著有《警告湖南人》、《猛回头》、《警世钟》的革命青年陈天华,最后投海身亡,以激励学生的抵抗精神。

  此次运动经多方努力,局势出现和缓,但仍有大量学生归国,据统计,在留日8000多名学生中有3000多名归国。瞿绍伊就是其中一位。

  回国兴学,积极参与中国公学、上海健行公学筹建

  回国后的瞿绍伊,积极参与中国公学的筹建。

  归国前,留日总工会已经对回国兴学之事进行了筹划,制订了中国公学的初期规划,致书严复、 马相伯和曾铸,又上书学部及各省学务,求将各省派遣学生的官费提出若干以补充兴学之经费。初期筹划拟定,即解决3000余归国学生学习问题。回国后留学生成立了留日学生总工会,拟定了自治规则,召开了第一次各省代表全体会,举定总会职员,相继又召开了第二、第三次各省代表会,选定了第一次公学职员,定校名为“中国公学”,起草了学校章程。1906年3月4日中国公学举行了开校典礼,学校正式成立。中国公学位于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后迁至吴淞炮台湾(今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中国公学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办学过程,后逐渐发展,置地造新校舍称中国新公学,后新公学与中国公学合并,再后北京国民大学与上海中国公学合并称中国公学大学部,遂继改名为中国大学。中国公学不用高中文凭就可以投考,录取新生较宽,教学中新开的选修课目很多,可谓是兼容并蓄、学术自由,德日派、美英派都有一席之地,讲授内容广泛,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学说都有。中国公学当时是别开生面、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生纷争、酿成冲突的多事之地。

  中国公学历史悠久,并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公学培养了不少革命志士和文人才子及各界名人,女英雄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谬德潘,左翼文学研究会、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书记郭纲林,著名学者、诗人胡适,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中国历史学家吴晗,著名文学家何其芳,著名电影演员陈波儿,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等等,都参与筹建或就读于中国公学。

  瞿绍伊不仅积极参与了中国公学的创办,而且还积极参与上海健行公学的筹建。上海健行公学位于今黄浦区(原南市区)宁安路、是爱国志士高旭(高天梅)于1905年在南市西门唐家湾宁康里创办的。学校以《黄帝魂》、《法国革命史》为教材,培养革命青年,学校当时还编辑刊物《复报》。健行公学和中国公学、爱国学社被认为当时沪上三个宣传革命的大本营。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下令禁止《复报》,并欲逮捕高旭,健行公学只得被迫解散。

  一生勤奋积极参与其他社会活动

  瞿绍伊的一生可谓是参与革命、乐于为民、勤于办事的一生。他除了兴学办校外,还积极参与其他社会活动。1910年12月17日,他由朱少屏介绍加入南社,成为南社社员。曾应聘为浦东中学法制经济讲师,在清光绪、宣统年间至长春办《长春日报》。民国初,他在吉林、哈尔滨,先后在外交、教育、审计、司法、市政界各部门主持吉林《长春日报》,并任《吉长日报》记者、《申报》北方版编辑,1920年10月,曾被派往哈尔滨调查“晖春事件”。回沪后,执行律务,被公誉为“道德律师”。主办《春申报》,后为《申报》馆之柱石,加入浦东同人会(后改名浦东同乡会),任浦东同乡会总务理事,曾长期主持浦东同人会会务。1913年5月,浦东同人会创办的《浦东报》改为《新浦东报》,由瞿绍伊兼笔。在此期间他做了大量为革命、为人民有益之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世纪初叶,在新闻传播上瞿绍伊早有自己的见解,他的办报理念体现于他在《申报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史先生办报之志》中。在此文中,他说:“史家办报思想有三层含义:第一、认为报纸同历史记录一样,是将历史事件如实记录下来,传诸后人。第二、报纸评论和剖析历史,又高于历史记录。第三、报纸主要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其次报纸持论公正、议论独立,史家办报主张不偏不倚,自己办报非为私,而社会国家树一较有历史之言论机关。”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在以残暴野蛮闻名于世的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上海新闻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艰苦卓绝地建筑了一座坚强的心理长城。设在上海虹口的日军报道部在攻陷南京的第二天就宣布对租界内的华文报纸实施新闻检查。对于这个事件,在新闻界影响最大的《申报》、《大公报》立即停刊,表示决绝。1939年,汪精卫傀儡政府在南京成立。同年九月,日、德、意三国订立军事同盟。因当时《申报》、《大美报》、《文汇报》、《新闻日报》等报人在报上公开骂贼,汪精卫以“危害人民贻害国家”的罪名发布了对上海83名“恶首”的通缉令。其中就有《申报》的马荫良、伍特公、胡仲持、瞿绍伊等人,并且瞿绍伊等人就曾遭枪击受伤。瞿绍伊他还积极参与浦东同乡会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他远走川陕,主持当地的报社政务,呼吁抗日。

  他在加入浦东同人会和在浦东同乡会主持会务工作期间,做了许多的公益事业,他参与浦东塘工局设轮渡,创办上海市轮渡公司,参与上川铁路筹建。上海沦陷后帮助其弟创办生生医院;抗战胜利后,潜心整建劫后浦东,他曾主持都台浦、马家浜两河疏竣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新法学研究会活动,1953年12月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