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史学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侧记

辛亥革命网 2011-05-06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孙立极 阮晓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侨联主办的“侨史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侨史专家和侨务工作者参加了研讨。 ,中国侨
 

  “华侨为革命之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多年前这样写道。

  百年辛亥,苍茫中华。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命运,四万万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英雄史诗的传奇。其中,数百万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不仅没有缺席,更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侨联主办的“侨史学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侨史专家和侨务工作者参加了研讨。回顾历史,一个个华侨华人为辛亥革命奔走呼号的身影重现在人们眼前,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以笔为犁 播撒火种

  1905年11月26日,大型华文报纸《民报》于东京创刊,一位刚刚结束欧美环球之旅抵达横滨的青年华侨撰写了发刊词。

  热血和激情从他的笔端汩汩流出,“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沈梦不起,万事坠坏,幸为风潮所激,醒其渴睡,旦夕之间,奋发振强,励精不已,则半事倍功,良非夸嫚。”

  他,正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创办的100多份刊物中的一份。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任贵祥曾在相关研究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6年“讨袁”胜利这段时间内,海外华侨共创办进步刊物100多种,遍及全球,广布在美国、日本、檀香山(今夏威夷首府)、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亚(今马来西亚西部)、暹罗(今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古巴、秘鲁以及巴拿马等地。

  这股席卷全球华侨办报热潮的掀起,并非无风起浪。办报热潮紧密配合着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党人的民主革命活动,充当起了民主共和思想的积极宣传者。在革命党人活动频繁的地方,侨报无不欣欣向荣,而这些报刊发起者、主笔、编撰者及发行者也多为革命派华侨。陈楚楠、陈嘉庚、宋嘉澍、冯镜如、孙中山、胡汉民、廖仲恺、冯自由……他们以笔为犁,向海内外华人世界传播革命的火种。

  是改良,还是革命,什么方式才能拯救饱受欺凌、积贫积弱的祖国?思想在争辩中激荡,“救国必须革命”渐渐形成共识。1904年1月的檀香山,战斗的第一声号角划破了天际。《驳保皇党报》、《敬告同乡书》如同出征檄文般横空出世,孙中山在文章中力陈“夫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驳斥了当时舆论普遍流行的保皇言论,保皇派撰文回击。此后革命派华侨转战美洲、南洋,论战深入街头巷尾,妇孺皆知。在孙中山的直接领导下,“革命之风潮已盛,华侨之思想已开”的局面形成,“救国必须革命”的思想日益被民众所接受。

  毁家纾难 献身革命

  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华革命军”,3年后在越南发行了军需银券。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至今收藏着一件捐赠凭券复制品,券面载明:“收到林志君捐助中华革命军军需银二十大圆。大功告成之日由军政府照约偿还并酬以特别权利……”

  据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黄继凯和王晓靖介绍,捐款人林志16岁赴夏威夷,在英国法官家做过仆人,后来在檀香山中国城开商店。1900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他苦心经营的商店,他转到希炉埠开小杂货店度日。1903年希炉埠成立中华革命军,林志参与其中,又加入了同盟会。在此期间,他多次捐款,购买军需债券,那张凭券就是林志为镇南关起义的捐款。

  自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到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其间除了宣传革命和建立组织,还组织发动了十次起义。第三次至第十次起义的经费均以华侨资助为主,约占80%,尤其第十次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其经费全部为华侨资助。无怪乎孙中山由衷感叹,“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也;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

  其实,华侨毁家纾难以济革命的壮举又何止“合力筹款”,投身革命纵马疆场的华侨也大有人在。祖籍广东、出生于香港的日本华侨冯镜如,早在1895年兴中会成立日本横滨支部时就与孙中山有着密切往来,后来举家投身革命运动,弟弟冯紫珊、儿子冯懋龙都在其影响下加入兴中会。那时冯懋龙年仅14岁,是横滨支部最小的会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