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山的三座孙中山纪念亭

辛亥革命网 2016-12-06 11:06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方明 查看:

据《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记载,截至2004年10月,全球共有孙中山各种纪念设施615处。孙中山的家乡香山,曾先后有过三座“中山亭”。

  据《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记载,截至2004年10月,全球共有孙中山各种纪念设施615处。而昔日香山县前山翠薇村(今珠海市逸仙路),有一座“中山纪念亭”,其始建于1912年,是全球最早的孙中山纪念建筑之一,而且是唯一的由孙中山亲自持锄奠基的纪念建筑物。孙中山的家乡香山,曾先后有过三座“中山亭”。

  前山中山纪念亭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开始了他为期四个月的南方各省考察之行,宣传他的民生主义,推动实业发展,所到之处广受欢迎。

  5月下旬,孙中山取道澳门返家乡翠亨村省亲。这是孙中山在外奔走革命17年后第一次返回家园。这位深得众望的革命领袖光荣归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香山。前山离澳门非常近,只有几公里,也是经拱门关闸从陆路回内地的第一站。香山县第七区(原前山辖区)同盟会的刘希明、刘伴樵等,为了对这位革命先驱表示敬意,热情邀请孙中山到前山,并拟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会后,孙中山及随从人员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为纪念“孙中山首创民国之功”,刘伴樵提议,集资在“前山东城附郭”兴建一座中山纪念亭,以永志此事,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征求孙中山意见,得到欣然答允。

  旋即,在场乡绅、村民们簇拥着孙中山来到鸡屏山林附近的土坡。孙中山从乡民手中接过的锄头,挥锄动土,锣行奠基礼。

  这是中国唯一的由孙中山亲自持锄奠基的纪念建筑物,也是最早且是先生尚健在时的纪念建筑物。

  两个月后,刘伴樵组织乡民集资备料,迅速动工,在孙中山奠基的地方建起一座凉亭。当时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柱亭,亭前安置两条嵌有石狮的华表,四周种有几株榕树。

  此亭建成后,因地处香山民众到澳门赶集购物的必经之路,每天总有不少过往行人在此歇脚、乘凉休息。亭子虽然不算堂皇,但深得人们喜爱,亦表达了香山人民对革命领袖的衷心爱戴。当时,人们将此凉亭亲切称为“前山中山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地标。

  翌年秋天,纪念亭被台风吹倒,村民再次集资重建。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前山的绅士乡众为了纪念先生的丰功伟绩,正式命名为“中山纪念亭”。

  1928年,因开筑岐关公路,将原来的凉亭拆除,在前山镇梅花村后山按原貌重修。凉亭旁竖有《总理遗嘱》碑,横额用蓝漆书写“中山纪念亭”五字。

  此亭一直受到乡人的悉心爱护,抗日战争时期,香山县境沦陷,纪念亭遭日军摧残,废坏不堪,以致蔓草丛生。1949年2月至3月,乡人又通过演剧筹款,重修凉亭。

  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成立,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昔日纪念亭旁的山地及岐关公路的泥土道路,已旧貌新颜。在1986 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20 周年的时候,珠海市政府对“中山纪念亭”拨款移建,又进行了全面修缮,使之焕然一新。如今,已成为珠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珠海市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烟墩山上曾有中山亭

  1932年,中山石岐的烟墩山上也曾建有一座“中山亭”。不过该亭形状有别于今天我们仍能见到的、建于1948年的四角长方形的 “中山纪念亭”,原亭为三重檐八角亭。

  烟墩山上第一座中山亭建成之时,正是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三省之时,而后中山亦沦陷,该亭也逐渐年久失修,最终成为历史的尘埃。但我们仍可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寻觅得到其一些风貌。

  在《中山文史(第17辑)》中,刊登有署名“郑景涵”的《阜峰中山亭诗文录》,据这位中山籍的上海退休人士回忆,“1931年,石岐上基商众,在山(烟墩山)西北角,康公庙后面,兴建一个娱乐专长(场),披斩荆棒,清出曲折道路,筑成登山台阶,设置水泥椅凳,遍植繁花,间铺绿茵,并拉线装灯,日夜开放。第二年,又新建中山亭于其间,亭形八角,周围有座,仰观阜峰文笔,远看岐江帆影,青云桥之斜晖可见,西山寺之钟声可闻,成了人民大众工作憩息的好去处。

  中山亭落成之前,建亭主持人徐廷相还启事广征诗文,以彰胜迹。应征撰稿者,多是当时邑中知名人士,所作有文有诗有词。亭成,分别书写在亭内檐壁四周,供人浏览。”

  从郑景涵抄录的征诗文启中,可以看到:“去岁坊人集资建娱乐专长于阜峰之阳,今秋复建亭于其麓,顾其额日中山,嘱予广征诗文,以彰胜迹。予谓中山先生功在民国,固足以垂不朽,而以之名亭,则亭以人传,当亦共垂不朽矣。大牙君子,其能锡以鸿篇乎,此则坊人之所厚幸也,是为启。”

  应征的诗文中,菊初谢文光的 《题阜峰中山亭新筑落成》写道:“弯弯曲曲巉岩路,是阜峰新亭处。最喜湖洲南望去;马山西峙,莲笏北障,无限留题句。重阳谁补登高赋,领略天然幽雅趣。试看游人今几许,岐江风景,烟墩山色,万古流连慕。”这显然就是昔日登临烟墩山所见的景色。

  吴霭佳的诗更在怀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曲径通幽别有天,萧森林薄得秋先。登临不尽兴衰感,凭眺何非邂逅缘。狮滘波光陶落照,马峰云影接炊烟。三民实现知何日?极目晴空一惘然。”

  署名天不虚生林逸俦的诗则有些超脱:“阜峰突屹五云间,星月相连四向环。林麓烟浓炊已熟,渡头潮落钓初还。纪功亭立规模大,娱乐场开政治闲,菊有黄花松挺秀,商参凉映满秋山。”

  烟墩山上第一座中山亭,不知在哪一年倒塌了。其实,中山民众为在先生家乡兴建一座中山公园,先后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努力。

  中山公园内“中山纪念亭”依旧

  如今,登上烟墩山上的中山公园,在著名的“阜峰文笔”烟墩山塔的西面山坡上,一座中山纪念亭风采依旧,已属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中山纪念亭建立在三层石台级之上,四面均有入口。第一层的石台阶整齐亮白,应是近年维修后的补砌物。于第二层设置有高不足一米的花岗石栏板围起,色泽灰黄,粗朴而厚实,应是当年旧物。第三层建亭。该亭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整体结构对称,造型简洁大方,为八柱四角、歇山式顶、绿色琉璃瓦辅盖、红檐。

  亭身正面檐挡正中镶嵌红底、绿框、金字竖匾 “中山纪念亭”,字体娟秀,似是名人手迹,但没有落款。亭子的北面字匾为孙中山遗墨“天下为公”,左下方落款为孙文,而东、西向的字匾则均书有“博爱”,直白书写着孙中山的思想。远看这四块牌匾均似木制材质,从其不同程度的斑驳脱色之中,显示了它已有一段时日了。

  内顶天花正中有一电灯,亭内四周为红色石椅,水磨石面,岁月的磨刷已有些地方脱落。与遥遥相对、山顶上的阜峰文笔塔不同,整个中山纪念亭,并没有细致雕花等装饰,亭子横额仅有数处以线条为主的图案,四周再也没有任何诗文题字,整体造型十分简洁,气质朴实大方,与周围茂密的绿色植物很是和谐。

  按照历史记载,中山纪念亭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应为发起倡建该亭的中山海外同志社理事长孙海筹,但其余两人名暂无从考究。亭子西面登亭石级两侧也有碑石,从碑文来看为“中山纪念亭捐款芳名”,左右两边的碑石密密麻麻共刻有百多号捐款人名,有的已被故意铲去或用水泥涂抹。

  这座长方形的 “中山纪念亭”,简朴大方,成为了中山市中山公园内的一座重要纪念建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