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与槐庭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5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罗立洲 查看:

槐庭是秋瑾烈士夫家在株洲清水塘所建的大冲新屋,因秋瑾烈士生前在此居住生活过,常使我们纯真少年遐思缅怀,激励我们认真学习,立下爱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槐庭是秋瑾烈士夫家在株洲清水塘所建的大冲新屋,此宅由其子王重民先生于抗战时期捐赠给新群中学作为校舍。屋宇庞大,前后三重院落,两厢有厅堂仓廪,周围砌有几米高的围墙,屋前有清水池塘,柳丝垂拂。砂石村道,两行松柏映掩,屋后林木参天,气势雄伟,环境静美。在战火纷飞、铁蹄蹂躏的祖国大地上,是莘莘学子难得的安静读书的场所。因秋瑾烈士生前在此居住生活过,常使我们纯真少年遐思缅怀,激励我们认真学习,立下爱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秋瑾,字王睿卿,号竟雄,又称鉴湖女侠。原籍浙江绍兴。1877年11月15日生于福建厦门。她是辛亥革命时期吒咤风云的女侠,是积极为妇女解放的先驱,也是一位才思横溢的女诗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秋瑾13岁,随父秋信侯来湖南常德,因她父任常德厘金总办。1894年(甲午),她父调任长沙督销,她来到长沙,诗中有“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之句。当时湘潭才子王廷钧正在岳麓书院读书。秋信侯为女择婿,见王家是湘潭四大大豪富之一(原籍湘乡,是曾国藩亲戚)。王廷钧才貌出众,就托潘某为媒,将秋瑾许配给王廷钧。1896年秋瑾随父来到湘潭十八总由义巷义源当,与王家完婚,时年19岁。当时株洲大冲新屋(王家庄屋)落成不久。秋瑾在大冲先后住过一年左右。主要住在湘潭十八总义源当,也间常去乡下暂居。秋瑾总喜欢骑马下乡游览,虽人骑马不能上山,她却能纵马奔腾,常去昭山、双峰寺山。而且每到一处,不是打拳、舞剑,就是吟诗、唱歌,总喜欢给一些地方命个新鲜好听的名字。大冲新屋取名“槐庭”就是她的命名。这里成了她下乡游览的歇脚地点。她还喜欢单人独骑到农家访问,经常劝妇女放脚、读书,争取自己的解放。她的《喜雨漫赋》一诗云:“渊龙酣睡谁驱起,飞向青天作怒波,四野农民皆额首,名亭直欲继东坡。”这里说的“名亭”,也可能指大冲口的歇凉亭。当时这亭造得很讲究。因东坡建有“喜雨亭”,故而有“喜雨漫赋”这题和“名亭直欲继东坡”之句。

  秋瑾虽过着豪华优裕的生活,但她这颗年青有为的心,却对环境十分不满,身处漆室,忧国伤时。她曾在诗中写道:“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原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她对自己的婚姻和处境,也是十分苦恼的。在《咏琴》中有“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在《咏菊》中有“铁臂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等等,其沉雄抑郁之情,跃然纸上。因此,她下乡游览,并非悠游岁月,也不仅为消极的驱愁排闷,常常是为了体恤民情,慷慨舒怀。

  1902年,秋瑾随丈夫王廷钧去北京。1904年在北京毅然出走,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东渡日本留学,投身革命洪流。1906年初,她为同盟会浙江分会盟主,回国从事革命,曾来湘潭婆家取钱,来过大冲槐庭,并从这里动身去浙江与徐锡麟等人起义,直到1907年7月15日壮烈牺牲(年仅30岁),就再也没有回过湘潭。

  秋瑾牺牲后,湘潭地区人士对她十分怀念。在她牺牲一周年纪念时,湘潭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前来哀悼和送挽联的很多。其中株洲宋家桥余琴山的挽联较好。上联云:君只日流血,我只日招魄,时既去,时又来,天贶长留纪念日。下联云:古十人兴周,今十人复汉,其男多,其女少,邑姜而后仅斯人。

  秋瑾墓现仍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一代英烈,永远为后人瞻仰缅怀。

  (本文作者罗立洲系辛亥革命烈士罗学瓒儿子、秋瑾孙子王孝敏在槐庭新群中学同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