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孙中山卫士回忆向解放军和平移交中山陵轶事

辛亥革命网 2017-03-02 16:3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范良 查看: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孙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对陵园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安排,决定保留拱卫处全体官兵和部分员工,其余人员即行疏散。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政府孙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对陵园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安排,决定保留拱卫处全体官兵和部分员工,其余人员即行疏散。我由拱卫处总务科科长改任拱卫处代理处长,负责督察所有留守员工。此时,国民政府已是风雨飘摇,人心日趋涣散,形势日趋混乱,国民党军队在陵园内构筑工事,多有乘机滥伐林木者。一些散兵游勇也混入陵园盗伐树木,不听制止,动辄鸣枪恐吓。在这种困难情况下,陵园留守人员仍然坚守岗位,尽量避免损失破坏。 蒋介石在1月21日宣布“引退”前曾来中山陵晋谒,随后离开南京,并没有过问中山陵之事。孙科在离宁前前来辞陵,我请示他:“共军渡江后,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孙科说:“毛泽东、周恩来对孙总理是很尊敬的,你认识周先生吧?你不要跑开,他们是不会为难你的。”

1946年6月,周恩来在中山陵留影。(资料照片)

  周恩来先生我曾见过几次。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来南京梅园新村设立办事处之后,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次晋谒中山陵,表达他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印象最深的是1946年8月20日下午,周恩来来到中山陵祭拜,在灵堂前默默站立了好久才走出祭堂。回去的路上,他突然询问一直跟在他及随员后面的我是谁。得知我的身份后,周恩来含笑和我握手,给了我两张名片,又给了我40万块钱(当时的纸币),请我发给守陵的其他卫士,勉励大家尽职尽责地守卫好孙中山先生的陵墓。1946年11月,内战全面爆发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离开南京前夕,又特地到中山陵谒陵。

  我又问孙科:“武器怎么办?”孙科说:“枪可以交掉。”于是,我根据他的指示,动员拱卫处人员不要离开。我对他们说:“我们是奉命守陵和看护陵园的建筑和林木的,大家先把枪支弹药都集中起来。”以后,我担心守陵部队与解放军发生武装冲突,在解放军尚未进城前,就命令大家徒手站岗,武器全部入库存放。

  1949年4月21日是国共北平和谈决裂后的第一天,南京城里隐约地可以听到江北传来的两军接触的炮声,人们惶惶不安。这天上午,我来到已搬迁至中山东路励志社内的“行政院”办公处,请示共产党渡江后,政府走了,我们留守人员怎么办?负责人员表示预发留守人员三个月的薪饷,暂维生活再说,并从速办理了支付命令,交给我到“财政部”金库具领。我当即赶到金库,金库要我的领款收据,我拱卫处的关防不在身边,无法具领,不得不赶回中山陵,下午办好领款凭证,差上公章,再赶到城里,不料时间迟了,金库已经下班。第二天上午再去金库,金库已经撤走,这张支付命令就成了一张废纸空文。

  4月23日,南京解放。4月24日上午,解放军某部团政委刘志诚同志,率领一个营战士荷枪实弹来到中山陵,而我们的士兵都是徒手站岗,枪支弹药已集中收藏,编造清册,随时听候向解放军移交。

  刘政委起初把我们当作俘虏,对我说:“你们逃不掉了吧?”我回答说:“我们的队伍,是奉国民党政府的命令,留守孙中山先生的坟墓的。”说着就拿出“行政院”给“财政部”的这张支付命令交给刘政委看,“因为他们提前逃跑了,没有领到款,所以支付命令还留在我身边,可以作证。”

  刘政委接过支付命令,仔细观看,看看“行政院”的四方大印,又看看院长何应钦的签章,认定确实是真的,才改变了态度,坐下来静听我对守护中山陵的情况汇报。我把早已准备好的枪支弹药清册,拱卫处编制人员清册,以及资财档案等全部交给刘政委接收处理,完成了正式交接手续。从此中山陵墓全部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刘政委接收以后,宣布拱卫处的人员一律留用,原职原薪。即日起我拱卫处的士兵与解放军一道站岗,共同保卫中山陵墓的安全。

  接收移交以后,解放军方面根据支付命令研究,查明我们确实没领到国民党的经费后,遂即补发薪饷,缺欠多少,补发多少,拱卫处人员的生活从此安定下来,无不感激地说解放军好。

  解放军又认为我们不持枪抵抗,不搞阴谋破坏,服从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的命令,负责保护好中山陵墓的完整无损,不少一草一木,认为是立了大功,应该受奖。因此对拱卫处的官兵,士兵发给银币3元,军官5元,以资鼓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