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上海居住过的地方

辛亥革命网 2019-03-25 10:13 来源:《卢湾史话》第二辑 作者:蒋术 查看:

上海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当年的法租界,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曾经成为孙中山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现在卢湾区内,留有多处旧址遗迹。

  上海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当年的法租界,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历史条件,曾经成为孙中山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现在卢湾区内,留有多处旧址遗迹。其中除位于香山路上的中山故居外,1989年上海市卢湾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卢湾史话》一书,曾介绍过的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在宝昌路408号行馆发现的经过。近年来经过进一步发掘研究,发现孙中山在原法租界革命活动的史料,内容极为丰富,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很有现实意义,实有继续搜集、辑录、整理的必要。如原环龙路六十三号,曾是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后来上海最初的寓所,并有过重要的政治活动。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一生,是一个整体,我们既要从整体上来认识他,也要从阶段来研究他,继承和发扬他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

  宝昌路行馆的历史风云

  据上海《民立报》等史料记载,l 911年10月辛亥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自海外归来,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沪军都督府预先为之准备的住宅在宝昌路408号(史料中有408和491两个门牌的记载),即现在的淮海中路650弄3号淮海中路小学所在地。

  孙中山在宝昌路的行馆,不只是一处普通的寓所,而是处理公务的重要活动中心。在这里,孙中山终日忙于接待军政要员和宾客记者,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确定重大政治决策,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首届临时大总统正是从这里出发启行的,对民国历年的局势曾发生过历史性的影响。可是,对于这样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址,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甚至被遗忘,直到1987年才被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经过多方调查核实之后所确认,终于弥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1987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23周年纪念前夕,新华社发了一条上海电讯,报道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在上海行馆的这一发现;上海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都播放了录像,中国新闻社同时向海外发了新闻。

  1912年10月3日,孙中山自北京会晤袁世凯后南返途经青岛,乘“龙门”轮到达上海,轮泊外虹桥老宁波码头。登岸后乘汽车前往宝昌路491号行馆。对此《民立报》、《民权报》均有报道。

  1912年10月31日,孙中山应江西都督李烈钧之邀赴赣后返抵上海,仍寓宝昌路491号,专心致志于铁路路政的筹划。据《天铎报》1912年11月2日报道:“兹悉孙中山此次赴赣,其大原因,意欲扩充该省路政……,到沪以来,力宣路事,绝少暇晷。现拟在沪组织事务所。其地点已择广东路本馆对面(该馆地点是广东路三十七号,对面为三十六号),现在预备一切,俟组织完全,即往各国游历。

  1913年3月15日,孙中山从日本考察实业归来《天铎报》有消息说:“孙中山回沪后.假寓所法租界宝昌路四九一号门牌,本拟践袁总统之约.到京面商要事,适因宋教仁先生被暗杀一案。事关重大,拟缓一星期再定行止。在黄克强家相见泪下谓:‘不意海外归来,失此良友’,为党为国,血泪皆枯’,并言‘此事务须彻底根究’”。

  从以上史料看,1911年12月25日从国外归来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8月2日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失败逃亡日本为止的一年多时间里,孙中山是以宝昌路408(491)号作为他的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场所。

  在这里,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甚多,其荦荦大者,按照时序,列举几件如下:

  一、1911年12月26日、27日,在行馆两次召开中国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并会见各省代表,商讨组织临时政府问题。

  二、1911年12月29日,在寓所会见社会党本部长江亢虎,畅谈革命主张与社会主义问题。

  三、1911年12月30日,主持召开中国同盟会本部临时会议,修订同盟会暂行章程并发表宣言,批评“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口号。

  四、1912年1月1日,自寓所出发启行,乘专车前往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届临时大总统。

  五、1912年4月6日起先后20多次从上海寓所出发巡访武汉、南昌,北京等地方,包括同袁世凯的13次会晤。

  六、1912年9月,接受袁世凯任命督办全国铁路,并筹办中国铁路总公司。

  七、1912年10月10日,为武昌起义一周年纪念,在英文《大陆报》撰文题为《中国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阐述铁路交通为国家建设当务之急,力主引进外资和技术。

  八、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应社会党之邀发表社会主义专题演讲三次,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学派进行比较剖析,推崇马克思的理论。

  九、1913年2月11日自沪赴日本考察实业,惊闻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极为悲愤,急速回国,于1913年3月24日抵沪,仍寓宝昌路。

  十、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未几失败,同年8月2日袁世凯下令通缉孙文,黄兴等人,被迫流亡日本,继续革命奋斗。

  环龙路寓所的革命活动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1916年4月27日,由日本启程返沪。当时的法租界环龙路六十三号(现南昌路59号)一幢二层小楼房,曾经是孙中山偕夫人在沪(1916—1917)居住生活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寓所。这幢小楼房,当时屋内楼下有客厅、餐室、会客室,楼上有办公室,卧室,再上有假三层。楼房正面上下为阳台,各有一拱门,楼下沿着阳台筑有一米高围墙,由东首石阶进入内院,前院连着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围以竹篱,花园内花木葱翠。

  1916年5月自日本返沪后,即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指出此次斗争,“不徒以去袁为毕事”,要不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由于袁世凯的暴行,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惨遭暗杀,使孙中山在上海的行踪和住址,更不便对外公开。到了袁世凯死后近三个月的9月13日,孙中山以孙宅名义发表《启事一则》,声明为法国代募华工一事,“中山先生始终未与闻,想系有人误传或系别有用意在内。”最后以“环龙路六十三号孙宅谨启”字样对外公开宣布。路对面44号,系中华革命党本部事务所,可就近领导革命工作。

  1916年6月9日,发表规复约法的宣言。孙中山把《临时约法》和国会视为民国的重要象征,并指出袁氏虽死,但“帝制余孽潜伏北方者,……如张勋倪嗣冲辈,跋扈依然……”

  1917年3月孙中山表示反对卷入欧战漩涡(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寓所口授朱执信撰成《中国存亡问题》一书,以朱执信名义发表,论述中国决不能参战,必须“以独立不挠之精神,维持严正之中立。”

  7月1日,张勋等在北京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孙中山当晚在寓所接见国会议员吴宗慈等商谈讨伐事宜。据1917年7月2日上海《时报》消息报道:“兹闻孙中山先生……,昨特就环龙路本宅召集各要人各同志会议誓不与共天日,协议扫穴犁庭计划。接着在三日上午孙中山与唐绍仪、章太炎、程壁光、陈友仁及海陆各军官民党要人继续在环龙路寓所举行会议,孙中山在会上严正指出,讨伐张勋,不但是‘共和与帝国之争,实为全体国民反抗武人专制之争’会议决定通电全国、南下护法,讨伐叛逆,并发表讨逆宣言。七月八日,孙中山偕廖仲恺、朱执信、章太炎、陈炯明等乘海琛号军舰离上海赴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决心根除元凶,恢复约法。”

  孙中山在环龙路寓所写成的重要著作有:1917年2月,《会议通则》(又名《民权初步》)写成,同年4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1917年6月写成英文《实业计划》一书的“第一计划”,阐述开发中国实业的途径、原则和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筑北方大港于直隶湾”、“筑铁路系统、起北方大港、迄中国西北极端”等。

  1916年10月14日,孙中山在寓所接见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与黄兴、廖仲恺、胡汉民、朱执信等共同进餐。11月14日,接见上海民鸣社顾无为。顾向孙中山报告亲演《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新剧,为英国捕房藉口孙中山本人不愿而禁演。孙中山毫不犹豫掏出名片,写明“民呜社演”《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本人并不反对,给予支持。1917年1月16日,孙中山接待北京黎元洪特派代表商佐国中将来沪所授大勋位,在寓所举行隆重仪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