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史蹟径更新启用

辛亥革命网 2018-04-27 14:22 来源:大公报 作者:刘毅 查看:

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香港足迹,旅游事务署、中西区区议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推动“孙中山史迹径更新计划”,于二○一六年开始更新孙中山史迹径。

黄何咏诗(左起)、叶永成、黄智祖、陈承纬、叶贞德启动“孙中山史迹径更新计划”

 

  孙中山与香港渊源匪浅,其革命思想正是出自于此。为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孙中山的香港足迹,旅游事务署、中西区区议会、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推动“孙中山史迹径更新计划”,于二○一六年开始更新孙中山史迹径,以“赏艺术、游古今”为主题,用艺术手法诠释孙中山在港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九名艺术家齐参与

  启动仪式昨日在中环PMQ元创方举行,旅游事务专员黄智祖、中西区区议会主席叶永成及民政事务专员黄何咏诗、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文博)陈承纬、香港旅游发展局副总干事叶贞德任主礼嘉宾。

  孙中山史迹径位于中西区,参与是次计划的九位本地艺术家朱国勇、冯力仁、叶家伟、梁嘉贤、麦震东、邓国骞、谢锦荣、黄照达和黄国才,创作艺术品代替史迹径原有纪念牌,将历史与艺术进行融合,重新演绎孙中山时期的峥嵘岁月。

  黄智祖在启动礼后接受采访时指出,今次项目花费九百多万元,涵盖制作装置及艺术品等。希望更新后的史迹径可以成为本地居民和游客的拍照打卡位置,从而将香港分享到世界各地,“如今的史迹径用艺术品代替展示牌,令艺术成为讲述历史的重要媒介。”他还道:“所有艺术品都有二维码(QRcode),观众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获取史迹径历史及艺术品创作理念。”

  部分参展艺术家带领记者行走孙中山史迹径“百子里公园”,观看其附近的艺术品,并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策展人、其中一位参展艺术家谢锦荣表示:“以往的纪念碑已使用二十多年,多为黑白照片和简介,已提不起大众的阅读兴趣。去年,恰逢孙中山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再加上图像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所以想到以艺术品方式唤起大众对历史的关注。”其作品即为纪念孙中山曾就读“皇仁书院(前身为中央书院)”而作。

  摄影浮雕重塑历史

  “百子里公园”内,冯力仁设计“辅仁文社”四字浮雕,引领观众回望杨衢云等人创办辅仁文社,开启民智之始末;其旁雕塑作品为黄国才设计的《杨衢云遇刺处》,黄国才介绍:“当年孙中山革命党友人杨衢云遇清廷杀手刺杀而亡,但为防其他革命党人和家人在拜祭时遇伏,故墓碑上未有姓名,只有编号6348。我创作的雕塑为黑色人像雕塑,五官不明,代表杨衢云乃幕后英雄;而雕塑本身的洞孔则象征其革命思想已传播开去。此外,我还在雕塑上加上当年尢列知悉好友遇刺后所写文:‘赤道之阳光,北极之冰雪’以及刻上6348。”

  另一位策展人、参展艺术家朱国勇在歌赋街四十四号设计一个消失经年的门廊,寓意孙中山就读中央书院时的求学经历,“创作过程好似拼图,为寻找创作灵感,我翻阅前人撰写历史文献。店铺、街道伴随岁月消失,却没有一个载体进行记录,今次艺术品可以让观者了解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朱国勇说。他以邓国骞仿照孙中山习医的“雅丽氏利济医院及香港西医书院”建筑窗框而设计的雕塑艺术品作进一步阐述:“邓国骞认为,历史好似一片风中飘落的树叶,故其作品呈现一种扭曲感。”

  麦震东和叶家伟分别在荷李活道、士丹利街设计柱体《道济会堂》和立体浮雕绘画《孙中山时期的香港》,前者为凸显基督教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的关联,在雕塑上加入《马太福音》内容;后者则在翻看孙中山时期香港老照片后,创作摄影浮雕作品,令黑白照片变成立体感十足的彩色相片,使旧照片重现生机。

  孙中山史迹径于一九九六年由中西区区议会设立,将位于中西区的十五个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点串连起来,连同孙中山时期的香港的介绍牌,共有十六个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