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转虚的护国第三军

辛亥革命网 2009-01-01 00:1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内的展览,为了宣传唐继尧是护国第三军的总司令,矗立起护国第三军有六个梯团的雄厚建制的展板。

  云南陆军讲武堂博物馆内的革命斗争历史展览,多少年以来都把宣传护国运动变成主要是宣传唐继尧,虽经2011年的重大改版,但至今仍把护国第三军有六个梯团的展板矗立在唐继尧塑像旁,借以显示这个第三军总司令的卓越功勋。那么,护国第三军果真如同展板显示的有六个梯团这样雄厚的建制吗?历史真相并非如此。

云南讲武堂博物馆把护国第三军拥有六个梯团雄厚建制的展板郑重展出

  护国运动爆发时,云南准备出兵讨袁,在军官会议上讨论决定的情况,并不像现在某些回忆录所说“他们在护国运动前夕开会时决定组织护国第一、二、三军”,而是决定云南要组织一支军队出发讨袁,蔡锷与唐继尧“一人率队出征,一人留守云南”。云南的讨袁军名叫 “护国第一军”,目的是要等待其他省份响应成立护国第二军。

  “两人订约,盖有都督印,载明出征在外部队全盘归蔡指挥,云南内部坐镇军政事务归唐负责。蔡任护国第一军总司令,非唐所委,其总司令关防由云南议会刊刻授蔡。蔡唐之间互用公函。后来成立的第二军、挺进军都由唐都督颁发关防,唐对此两军行文用命令。挺进军司令黄毓成为此大表不平。”【注:邹若衡:《云南护国战役亲历记》,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149页。】可以看出:蔡锷、唐继尧开会讨时是决定“一出征,一坐镇”,双方是平等关系。并未讨论云南组织第二军的事,第二军和挺进军都是“后来成立的”。

  《护国运动史》也有说明:“在军事会议上确定,云南先行编制护国第一军,(当时还没有提到在云南编组第二军和第三军),由蔡锷任总司令,统率全部滇军主力出征【注:谢本书、冯祖貽、顾大全、孙代兴、高光汉《护国运动史》第153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云南督军唐继尧在护国运动前的两三年中都在捕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中华革命党人,李烈钧和蔡锷等人到昆明后,反袁力量空前强大,唐被迫转变立场参加反袁,护国运动终于爆发。

  远道而来云南的中华革命党员李烈钧,为了促唐反袁,李从境外带来四十万元资金,分给唐继尧20万元。为了增强唐的反袁信心,李在权力分割和职位高低的问题上采取谦让的态度。唐继尧趁机委任李烈钧为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打破了护国讨袁军官会议讨论时,共同决定的云南只派出一支军队,以及蔡与唐“一出征,一留守”的平等关系。因为第二军司令官与第一军司令官在理论上是地位平等的,唐只要把第二军司令官置于云南都督管辖之下,就能使护国第一军司令官的地位明显低于都督。唐继尧背信弃义,撕毁举义前夕军官大会上形成的蔡唐地位关系平等的决议,擅自决定提高自己地位,驾凌于蔡锷之上。

   李鸿祥记述:“唐乘势电蔡,将第一军隶属都督,蔡阅电毕甚怒,撕毁电文,两下从此闹意见。蔡见唐这样,很着急,喉疾加重,发音愈嘶哑。’”【注:李鸿祥:《增补云南辛亥革命回忆录》,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一辑,第55页。】

  云南都督府每日一期的《云南公报》详细地刊登了护国运动期间各路护国军的军官委任名单,唐继尧紧紧地捏着人事委任权,成百上千的军官和政府干部都得由他委任,小到排长、准尉在内,都由他一人委任。至于师长军长总司令嘛,那是没有委任权的。唐继尧的目的很明显,要让所有的军官都对唐感恩戴德,工作中即使不服从直接上级,也可以得到唐的庇佑,如果反对唐那就完蛋了。

云南公报刊登大大小小军官的委状,少尉、准尉、排长都要由唐继尧一个人委任

  《云南公报》记载:1916年1月3日“委黄毓成充云南陆军挺进军司令官此饬,委杨杰充挺进军第一纵队队长。”在委任挺进军司令官之后,出现了护国第三军先遣队的名称,委徐进充先遣队的纵队长,此时还不知道护国第三军如何组建。

1916年1月24日《共和滇报》消息,护国第一军的赵钟奇梯团1月17日从昆明出发

  护国运动前夕云南派出的讨袁先头部队,是刘云峰和赵又新率领的两个混成旅,于1915年12月24日从昆明出发。第二天即12月25日蔡戴刘唐任五人联名通电讨袁,护国运动爆发,出征途中的先头部队接到通知,刘云峰旅编为护国第一军第一梯团,赵又新旅编为护国第一军第二梯团。1916年1月份从昆明出发的顾品珍梯团和赵钟奇梯团,起初被称为护国第一军的第一梯团和第二梯团【注:1916年1月共和滇报】,后来顾品珍梯团编为护国第一军第三梯团,赵钟奇梯团走到滇东的沾益县,军队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再属于第一军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