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宋教仁留日史事新探(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2 08:59 来源:《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06期 作者:迟云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关于陈天华和宋教仁,学术界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是有很多问题不清楚,他们在日本的学习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已有的研究,大都语焉不

  对留日学生专业水平的评估

  20世纪的头几年,为近代中国少见的留日高潮期,而留日学生到底学了些什么?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按照法政大学总理梅谦次郎博士的估计,日本各大学学习法政的日本学生,一般需要学习3至4年;中国学生如何呢?“清国学生之有志于斯者,不得不先从事于本邦语言(即日语——引者),从而入专门各学校。综计前后须得六七年。夫以六七年岁月之久,是非立志坚定者,鲜克见厥成功。即成矣,而其数必又居于最少。”(19)作为有经验的教育家,梅谦次郎的这一估计是有道理的,这也与我们现在的留学经验符合。但是绝大多数留日的中国学生都是短期的、速成的,达不到真正的本科毕业水平。鲁迅回忆日本留学生活时,首先想到的便是与日本人一样凑热闹赏樱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的学生(20),反映的便是这一情况。据《朝日新闻》1905年对2731名中国留学生所在学校的统计,其中人数较多的学校为:弘文学院1100名、振武学校305名、法政大学速成科295名、成城学校151名、同文书院148名、经纬学堂139名。以上这些多是速成或预备学校性质。而最著名的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只有5名、京都帝国大学只有2名、早稻田大学有23名、庆应义塾大学只有1名。(21)可见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情况。此种情形,清政府学部的奏报中也有反映。

  我们举陈天华为例。资料显示,陈天华的日语不好。与陈天华同时去日本,又同在弘文学院学习的石陶钧回忆:“他(陈天华——引者)因口吃,半年还不能说一句倭话。也正因如此,他的工作全用在写《敬告湖南人》、《混沌图》、《猛回头》……一类的小册子上。”(22)宫崎寅藏的回忆也这样说:“我们曾多次见面并一起喝酒,但是,他寡言少语,再加上语言不通,终于很少交谈,在‘干杯干杯’之间领会万事,就这样一直到永远别离了的时候。”直到陈天华蹈海之前的两天,宫崎寅藏的回忆还是这样说的:“陈君招待晚餐,我参加了那次宴会,他用秘藏的螺壳杯争着干杯,醉得不知东南西北。不用说,此时也是‘干杯’以外一句话也没交谈。而这就是最后的诀别之杯,陈君是否知道?并非神仙的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知道。两天后,他投身大森海。”(23)显然,这样的日语水平,会妨碍陈天华从日文著作中学习知识。

  陈天华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可能是个特例,但是一般中国学生,如果在国内没有学习日语,在日本至少须1年时间,才能过语言关,也就是能够听懂授课。黄尊三1905年旧历五月到日本,第二年七月,他在日记中写道:“余虽学日语一年,然程度颇低,不能听讲,以后非力学不可。”(24)可以印证。

  宋教仁的情况与陈天华不同,宋教仁善交际,他的语言能力也较强。但是我写《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时,以为他1905年6月入法政大学便能听懂日本教师授课,实为误解,因为那时还不知道法政速成科的事。不过,同盟会成立前后,也就是宋教仁到日本8个月后,他确能与日本人交谈并经常阅读日本报纸。到日本1年以后,宋教仁翻译了大量的宪法类日文资料,说明他的日文水平已相当不错。但是从现在所掌握的资料看,宋教仁在日本的学校上课并不多,他的法政知识,更多的是得力于他自己的钻研,除了学术界熟知的他翻译各国宪法的事情外,他还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一书。但是晚清像宋教仁那样长期逗留日本并进行研究的中国学生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在日本只是一二年甚至几个月。

  综合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晚清时留日学生虽多,但专业方面普遍学得并不深,其知识水平带有“速成”的性质,即只学得了比较浅显的初步的知识,而不够系统不够深入。或者说,绝大多数留学生是在日本“感受世界潮流”而已。当然,这些留学生绝大多数像陈天华、宋教仁一样有较深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社会风潮的感染下,他们思想转变快而专业知识(或新知识)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留日学生如此,当时中国创办的大量新学堂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学术界还需深入研究。

  注释:

  ①该校后改名“宏文学院”以避乾隆皇帝名讳。关于弘文学院的研究,可参见北冈正子《鲁迅とぃぅ関文化のなかで:弘文学院入学から“退学”事件まで》,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2001年版。

  ②参见迟云飞《关于陈天华几件史实的考订和纠误》,《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③杨源浚:《陈君天华行状》,载《陈君天华绝命书》,新化自治会1906年印行。

  ④讲道馆又名国际柔道中心,其创始人也是嘉纳治五郎。嘉纳先生既是教育家,也是柔道家和体育教育家。弘文学院结束后,资料档案就留在了讲道馆。

  ⑤日本东京讲道馆藏“宏文学院”档案资料,第1函,《学生异动报告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