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挽秋瑾联考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39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元桂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凭吊秋瑾烈士时有一副挽联 ,除了文字内容“版本”各异之外,挽联的创作时间、地点也都说法不一。,孙中山挽秋瑾联
  孙中山先生挽秋瑾烈士联,其撰写时间、地点、书写者及文字内容聚讼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由于中山先生的挽秋瑾联及其流播与绍兴风雨亭的特殊关系,作为绍兴人,笔者觉得有责任廓清这副与两位革命前驱相关的挽联的云遮雾障,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历经六个年头的资料搜集和整合梳理书成此文,以求本源。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凭吊秋瑾烈士时有一副挽联 ,除了文字内容“版本”各异之外,挽联的创作时间、地点也都说法不一。

  关于孙中山撰联的时间地点

  较为多见的说法一是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到杭州秋社致祭时所题写(如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郭长海、李亚彬先生编著的《秋瑾事迹研究》239页);二是为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1916年在绍兴风雨亭祭悼秋瑾所题(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梁羽生先生的《名联观止》,199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王耿雄等编《孙中山集外集》相关注释中也提及此说)。

  中山先生确实于1916年8月19日至22日莅临绍兴,期间也会见了秋瑾烈士亲属。但绍兴城区卧龙山上纪念秋瑾的风雨亭建于1930年代初,孙中山1916年在绍兴风雨亭祭秋并题联之说,当属不经考证又无依据的想象,再被以讹传讹所致。值得推敲的是1912年题联说。持此说者的依据,乃是《申报》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莅杭记事》报道,1912年12月8日中山先生应浙江都督朱瑞及秋社社长徐自华之邀抵达杭州,当天下午,孙先生至梅花碑小憩后,即去马坡巷政法学堂参加欢迎会并发表演说,其中说到:“可痛者,最好的同志秋女侠一瞑不视,兄弟此来,固不仅展览西湖风景,亦将临女侠埋骨之所,一施凭吊。”以及翌日中山先生致祭光复诸先烈等情事的新闻报道(《申报》1912年12月11日《西湖公宴孙中山纪事》)。问题是,当时的新闻报道只字未及中山先生在杭州祭秋时撰写挽联之事。

  那么,孙中山是何时撰此挽联的呢?笔者有三条线索可资探究。一是秋瑾烈士之幼弟秋宗章(1896-1955)1935年于其《记徐寄尘女士》一文中述及:“民国二年,先总理与陈英士先生来杭,躬亲莅临致祭,题赠‘巾帼英雄’匾额,并面允担任秋社名誉社长,嗣又撰题楹联,属胡汉民先生书之,现在秋祠悬挂。”二是现存浙江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的秋瑾长兄秋誉章之子秋高先生(1903-1980)写于1958年10月的《秋瑾史乘》手稿。其《绍兴卧龙山上的风雨亭和古轩亭口的纪念碑》部分提及,绍兴风雨亭该联的上下款为“民国二年孙中山撰;吴宁程祥德敬录”(其所及挽联正文述后)。三是绍兴市区有一位业余从事文史考证的陈天成先生(1933年生),年轻时在青海工作。1966年6月,回绍兴探亲时,曾上卧龙山抄录了风雨亭亭柱上的四副对联,笔记本原件现由其本人保存着。 其中孙中山先生所撰的那副挽联上下款署为“民国二年总理撰”和“吴宁程祥德恭录”。

  据1912年12月10日《申报》报道,那次孙中山莅杭除浙江方面赴申欢迎人士“专车偕来外,又带同随员陈英士、姚勇忱、陈惠生、吴飞如、钱振椿、刘民畏、王文典诸君云。”胡汉民并未随行。上引秋高、陈天成所见绍兴风雨亭的这副挽联,均记为民国二年孙中山所撰。只是秋高所记为“孙中山撰”而陈天成则记为“总理撰”。从行文习惯来看,陈天成所记似更符合民国时期风格。造成异文的原因,恐怕是陈天成在现场将挽联内容及上下落款全部抄下,而秋高则准确地抄录了正文,上下款却在回家后甚至过了一段时间整理文稿时凭记忆所添加。至于秋宗章在《记徐寄尘女士》中述及“民国二年,先总理与陈英士先生来杭,躬亲莅临致祭”的时间,民国二年是错误的,来杭时间系民国元年。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则是由于秋宗章是秋瑾的幼弟,民国元年时他是年仅16岁的少年,没有参加杭州祭秋活动。成年后在省城杭州工作,又撰写过大量纪念大姐秋瑾的文章,秋祠(秋社附设于秋祠)当是他常去之地。孙中山祭秋等情,应是听秋社社长徐自华(寄尘)讲述。而将祭秋时间误为民国二年,则恰恰是他亲眼看到了对联上款“民国二年总理撰”等字样所致。更可注意的是,“嗣又撰题楹联”既可理解为在面允担任名誉社长一事的片刻之后,也可作杭州祭秋之后解。因为这副挽联系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而作,自然郑重其事,从内容到格律都需斟酌推敲,一般不肯出口成章。由于对联是“属胡汉民书之”,孙中山更可以回沪后从容为之。因为杭州祭秋已近民国元年年底,孙中山撰联时间可能在民国二年之初。如时间相隔太久,则与“今招侠女魂”句不相贴合。又因为直到秋宗章撰写《记徐寄尘女士》的1935年,尚在杭州秋祠悬挂的孙撰胡书对联的原物为他所亲见,且对联上“民国二年总理撰”字样符合胡汉民代书的款式,所以孙中山先生挽秋瑾的对联撰于1913年是可信的。

  再说绍兴卧龙山上的风雨亭建成于1931年,其亭柱上镌刻的孙中山挽秋瑾联,因由时任绍兴县建设局长的浙江东阳人(古吴宁县后属浙江东阳县)程祥德“恭录”而异于复制,故只须在上款照录此联作者及创作时间“民国二年总理撰”就够,而不宜再按杭州秋祠原件刻上“胡汉民书”字样了。

  至此,我们已可将孙中山挽秋瑾联的创作时间断定为1913年,且并非作于杭州秋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