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民生情怀

辛亥革命网 2015-03-12 09:54 来源:团结报 作者:戴鞍钢 查看:

中山先生不仅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且一生关怀民生,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的目标。

孙中山先生的灵堂

  今年3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我们缅怀中山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中山先生不仅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而且一生关怀民生,最早在中国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的目标。

  出生于农家的孙中山,自幼对下层民众的贫困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他曾和宋庆龄谈到,幼时的生活体验,使他很早就产生这样的想法,“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这样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1900年前后,当有人问起:“先生土地平均之说得之何处?”孙中山答道:“吾受幼时境遇之刺激,颇感到实际上及学理上有讲求此问题之必要。吾若非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则或忽视此重大问题亦未可知”。他对民生的关怀,促使其义无反顾地投身艰苦卓绝的救国救民事业,也贯穿其革命生涯的始终。

  上书关注民生疾苦

  1883年孙中山结束在檀香山五年的求学,回到家乡翠亨村,目睹父老乡亲依旧生活困窘,立即着手筹备教育、防盗、街灯、清道、防病等一些改良乡政的实践,期望通过这些努力,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但就是这些改良乡政的努力,也为当地守旧势力所不容。不久,孙中山被迫离开家乡,去香港继续求学。在港期间,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初步萌发了革命的念头,但受当时改良思潮的影响,他仍倾向于通过温和的途径,促使清朝政府改弦易辙,谋求民富国强。为此,他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一个在中国解除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本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的改革方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孙中山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诚如他后来自述的,当时他确实希望通过“请愿上书等方法,冀九重之或一垂听,政府之或一奋起”。

  但令孙中山尚未料及的是,李鸿章对他满怀热望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孙中山大为失望,“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于是,决意通过革命去拯救祖国,去谋求民富国强。即使遭遇伦敦被难、命悬一线的磨难,孙中山仍矢志不渝,坚信只有革命才能实现他的救国爱民主张。他在1897年初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善,也决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并充满信心地预言,他所倡导的革命必将成功,因为它代表了时代的要求,中国的“全体人民正准备着要迎接一个变革,有大多数的诚实的人们,准备着而且决心要进入公共民主的生活”。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证实了孙中山的远见卓识。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作为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有人对“平均地权”表示异议。孙中山“乃历举世界革命之趋势及当今社会民生问题之重要,谓平均地权即解决社会问题之第一步方法,吾党为世界最新之革命党,应高瞻远瞩,不当专向种族、政治二大问题,必须并将来最大困难之社会问题亦连带解决之,庶可建设一世界最良善富强之国家”。经解释后,虽仍有人持保留态度,但孙中山所提的同盟会宗旨终于获得通过。

  民生主义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中,有着特别的意义,也是他多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1899年他在日本横滨与梁启超谈话时就认为:“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剥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孙中山自述,他之所以提出民生主义,是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是因为他希望革命成功以后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无贫困无剥削的美好幸福的社会,而不是重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因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作为预防资本主义祸害的方案。他说:“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规定:“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中,孙中山曾详细地解释了“平均地权”的具体内容。要而言之,孙中山民生主义的重点在城市的土地问题,即“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似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