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济民敦请黎元洪出任都督(2)

辛亥革命网 2015-04-21 09: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革命军总司令部二十一名干部,起义时参加战斗的仅蔡济民、吴醒汉。蔡作为首义的实际领导人,在出席谘议局联席会议决定都督人选时,成功举荐、敦请黎元洪出任都督,就顺理成章了。

  贺觉非,冯天瑜撰《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6]称“武昌首义,革命党人仓猝起事,获得了占领省城的空前胜利。此刻,摆在党人面前的严峻任务,是建立新政权。”“按照文学社、共进会1911年9月下旬召开的联合会议确定的计划,武装起义翌日,各方面的负责人应齐集谘议局会商大计。10月11日上午,经一夜激战的党人,陆续赶到谘议局。” “与会的起义军人有蔡济民、张振武、李作栋、高尚志、陈宏浩、吴醒汉、徐达明、邢伯谦、苏成章、黄元吉、朱树烈、高震霄、王文锦、陈磊等。蔡济民对大家说:‘起义已初步成功,目前最要紧的是重新组织政府,不能这样群龙无首;光武昌起义是不行的,必须马上通电全国,呼吁响应;安民告示更非马上发出不可。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德高望重、为全国所知的人,才能号召天下,免得别人说我们是‘兵变闹事’’。有人插言:‘我们不是已经推定了总理和总指挥吗?’蔡说:‘原来推定的诸人,目下都不在武昌,缓不济急。’于是与会者提议通知谘议局正副议长和驻会议员前来开会商讨。”“10月11日下午1时许,在谘议局举行联席会议参加者有首义革命党人、湖北谘议局议员及绅商代表。其时武昌的局势是:革命党人领导的军队已控制武昌全城,但主要干部都不在起义现场:‘刘公隔绝在汉[汉口尚未收复],孙武炸伤,总司令蒋翊武出亡,副都督刘英远在京山,詹大悲、胡瑛在狱,居正、黄兴、谭人凤、宋教仁俱在港、沪,杨时杰在京,各军领袖,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遑,仓猝不得人选。’在这种情况下,汤化龙等人出席革命党人主持的都督人选会议。”“关于都督人选,军队同志提议推举黎元洪”。“会议决定,谘议局由刘赓藻为代表,党人由蔡济民为代表,往迎黎元洪(蔡、刘与黎元洪均系黄陂人)。他们先往黄土坡黎元洪部属刘文吉参谋家中,得知黎已被新军士兵从谢国超家中寻出,拥至楚望台,蔡、刘等人又赴楚望台,迎黎元洪到谘议局与会。”“黎元洪到谘议局后,会议继续举行。与会者新增吴兆麟、邓玉麟、向讦谟、李翊东、方兴和等军队同志。蔡济民同吴兆麟交换意见后,正式提出推举黎统领任都督,汤议长负责民事。蔡济民说:‘两公为湖北人望,革命一定容易成功。’大家鼓掌赞成。但黎元洪仍推辞,说:‘此事体太大,务要慎重,我不能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众听罢哗然,黎元洪暂退会场。会议继续论辩,激烈者如张振武说:‘黎如此不识抬举,干脆另外找人。’邓玉麟力主耐心等待。”“武昌起义猝然爆发,革命领导者或病(如刘公)、或伤(如孙武)、或避(如蒋翊武)、或牺牲(如刘复基),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二十一名干部,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蔡济民、吴醒汉二人,而孙中山、黄兴等全国性革命领袖则远在国外或香港,起义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特殊形势,当然是黎元洪出任都督的重要原因。但是,黎元洪取得都督位置,又并非纯属偶然,早在起义之前的几个月中,湖北党人议论起义后的都督人选时,便多次考虑过黎元洪。”“在秘密运动期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对都督一席,各有打算。共进会认为,刘公为同盟会员,又系共进会的发起人之一,且以第三任共进会会长资格回鄂主盟,成为同盟会法定都督。虽然刘公表示放弃,但在9月底的联合大会上,再度被选任总理,负责民政,以示有别于军民两管的都督。刘公平时不大出面,与同志接触不多。从魄力、胆识、资望看,刘公任都督一职均不理想。”“文学社当然属意蒋翊武。但蒋本人以为,湖北起义,都督一席应属鄂人,如吴禄贞、蓝天蔚在此,自然众望所归;次如刘公、孙武、蔡济民亦未为不可,又恐力有不逮。这样,蒋翊武等党人在有关会议上,曾提名黎元洪为未来的都督人选。据万迪庥(188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致曾省三的信中说,辛亥三月(公历1911年4~5月间)在赴武昌洪山宝通寺的一次会议途中,蒋翊武说:‘今日之首脑会,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到宝通寺后,蒋翊武、孙武、蔡济民、万迪庥等都登上洪山宝塔,在塔内,‘蒋翊武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因这段史实事关重大,特将《万迪庥与友人论辛亥起义节要书》摘其大意如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一节,未有能明白记述者,使后世作史者引为疑案,不得不有所陈说。辛亥春三月,洪山宝通寺各标营队代表会。蒋翊武嘱刘九穗约迪庥赴会,刘对迪曰:革命党人均士兵或正副目,下级官不多,中级无人。前蓝天蔚任三十二标统带时,曾推渠为都督,现蓝远隔奉天;吴禄贞最为适当,但一时不能南下。党人知识不是不如黎元洪,但不够号召天下,诚恐清廷加以叛兵或土匪罪名,各省不明真象,响应困难。且黎平日待兵较厚,又属鄂籍将领,只要推翻满清,似无不可。蔡国桢同志因着排长制服,留塔下守卫。蒋翊武提推黎元洪为都督,刘九穗一如前说,各点头赞成。迪庥回答仍感不安,越日向蒋、刘提出疑问:蒋同志既为文学社首领,文学社人数又多,何不推为都督?蒋答:‘在湖北举义,自以湖北人为领袖适宜。’迪庥又说:‘既然如此,蔡国桢(即蔡济民)亦可为之。’蒋始郑重告迪庥曰:‘革命团体,前有日知会、共进会,以及群治学社等,孙武、刘公、季雨霖均可推为都督,革命党人之不争权夺利,以免将来发生裂痕也’。有些人怀疑万迪庥回忆的真实性,然考之以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其说基本可信。如孙武1938年在一份手稿中写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长清里九十一号的机关召集干部同志潘善伯、邓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谢石钦、梅宝机、牟鸿勋、高固群、钟雨庭、马骥云、钱芸生、徐万年、孟法臣、徐北宾、方兴等’开会,‘湖南焦达峰、黎意达、杨晋康等亦遇会’。会上‘决定本年冬季起义,以保定秋操后’举行。并且,‘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此会决定也’。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余忆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

  贺觉非在《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蔡济民》[7]中描述道:“联合大会他被推为参议长,仅次于孙、蒋二人。起义时尤其突出。……照预定计划,起义得手之后,齐集谘议局会商大计。当时群龙无首:刘公避匿未出,孙武受伤就医,蒋翊武存亡未卜,而新政权建立刻不容缓。他是革命中心人物,必须马上解决革命中心任务,即由谁来领导革命。正在此时,工程营革命士兵把黎元洪挟持到了楚望台。他与文学社同志原有推黎任都督的拟议,时天已大亮,与会者云集,因对众说推黎之利,大家表示同意;并推他同议员刘赓藻往迎。二十日正午,黎被迫到会,众议纷纭,黎默无一语。有人请黎在布告上划押,黎表示拒绝;有人骂黎不识抬举,不如杀之为愈。他一直好言劝说,声泪俱下。又劝慰同志,不要操之过急,人总有个转变过程,何况黎是清军统领,不能不给予和平期待。革命事宜,吾人自理。因建议成立谋略处,以会议制形式发号施令。谋略处内他是主要负责人。最初数日,上至政制建立,下至茶水灯油,事无大小都管,任何人都要找他。以至面容憔悴,声嘶力竭,说话不能出声,佐以手式。党人和非党人无不赞其勤劳,而他自己却谦退自牧,任其事不享其名。遇有争执,必力任调停。许多人自诩元功,竞相标榜,他从来不作自我宣传。……对黎元洪不无偏袒……田桐挽联则云:‘高唐竞尔坏长城,诘朝衅起萧墙,衷甲忍残抢虎将;阿斗那堪当大局,八载病遗麻木,捧冠错畀沐猴人’。上联伤其以开国元勋,死于肖小之手,下联对蔡拥黎出任都督,实致深憾。”

  由以上所述可知,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在武昌起义前,曾多次议及由黎元洪出任都督,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革命军总司令部主要成员的蔡济民,对此自然是很清楚的,加之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二十一名干部,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蔡济民、吴醒汉二人,蔡又作为首义的实际领导人,在出席革命党人主持的,谘议局联席会议决定都督人选时,举荐、敦请黎元洪出任都督,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蔡遇害后,黎元洪赞蔡济民曰[8]:

  卓哉斯人 盖世之英 河山毓秀 江汉钟灵 经文纬武 取义存仁 出师未捷 联军变生

  降此鞠凶 夺我元勋 神州抱痛 楚水无声 天荒地老 人往风清 瞻彼遗像 呜咽不平

  (作者简介:蔡礼鸿(1949—),男,农学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武汉市洪山区政协常委)

  参考文献

  [1]章炳麟·勋二位陆军上将蔡君墓誌铭·见: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第204页,商务印书馆,1946年,上海

  [2]胡汉民·故勋二位陆军中将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公济民传·见:清廉堂《黄陂蔡氏宗谱》第1-9页,1921年,湖北黄陂

  [3]李廉方·辛亥革命首义记·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辛亥武昌首义回忆录》第一辑 第105页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武汉

  [4]皮明庥·黎元洪是怎样被拥立为都督的·历史研究(1)83,1981

  [5]李承弘,李若男·名在国勋的李翊东·见:《百年回望》第191-194页,武汉出版社,2011年,武汉

  [6]贺觉非,冯天瑜·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见:《辛亥武昌首义史》第208-21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武汉

  [7]贺觉非·蔡济民传·见:《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上册第271-277页,中华书局,1982年,北京

  [8]黎元洪·赞·见:清廉堂《黄陂蔡氏宗谱》扉页,1921年,湖北黄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