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历史地位再探讨

辛亥革命网 2017-03-07 15:2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学继 查看:

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说“孙中山先生是集革命实行家与思想家于一身”。笔者就从“革命实行家”与“思想家”两个方面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进行探讨。

  近百年来,孙中山研究始终是海内外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有关孙中山生平事迹与思想理论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笔者检索相关的研究成果后发现,论述孙中山生平事迹、思想理论、实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文章数以千万计,但从总体上对孙中山历史地位进行全面评价的文章却似乎并不多见。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先生说“孙中山先生是集革命实行家与思想家于一身”。笔者就从“革命实行家”与“思想家”两个方面对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进行探讨。

  作为“革命实行家”的孙中山

  孙中山在历史上的地位,首先是革命实行家。从革命实行家的角度来评价孙中山,不同的政治势力或者集团对孙中山有不同的评价,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评价:

  1.中华民国“国父”

  之所以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1925年3月21日,孙中山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的临时行辕因肝癌去世,享年59岁。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开,立即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追悼高潮,各种党派、各种团体以及各界人士或者发来唁电、挽联,或者写诗词悼念孙中山,统计起来,唁电、挽联、诗词等数以万计,形成了对孙中山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评价与歌颂。

  这些唁电、挽联、诗词,对孙中山的称呼,既有称“总理”“大元帅”“帅座”“大总统”等实际职务的,也有称“先生”的。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称孙中山为“国父”“元勋”“元良”“元首”“慈父”“导师”“革命领袖”“革命之父”“柱石”“长城”“革命鼻祖”“国民革命领袖”“中国革命领袖”。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其中称孙中山为“国父”的唁电就有数十份之多。例如,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唁电说:“国丧慈父,人失导师,川沸山崩,莫可比况,哀痛同深。”广东大学学生会唁电说:“天厄苍生,丧我国父,痛哉!”江西永新旅沪学生会唁电说:“惊悉国父噩耗,同仁等悼痛弥深。”琼崖改造同志会唁电称:“天胡不吊,丧我国父,北望燕云,哀痛无已。”吴铁城的唁电说:“天厄苍生,夺我国父。”老巴刹书报社唁电称:“天祸中国,丧我国父。噩耗传来,悲恸欲绝。”浙江嘉兴国民会议促成会唁电说:“中山先生为革命领袖,民国国父,国民会议导师,噩耗传来,同深北恸。”范迪林唁电称:“从此,民失国父,党失导师,悲念及此,无任怆悼。”芜湖狮山雅各中学唁电称:“中山先生为我民国国父,噩耗传来,全校哀悼。”旅沪安徽公学唁电称:“昊天不吊,夺我国父,四万万人痛绝欲死。”彭亨直凉华侨唁电称:“惊闻国父薨逝,薄海同哀。”广州新学生社一中支部唁电称:“胡天不吊,夺我国父。”上海工商学会唁电称:“国父虽死,国父永生。国父之主义未去,国父之主义万世不朽。”象山县各公团追悼孙先生大会筹备处唁电称:“中山先生,民国之父。”泗阳县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处唁电:“国父逝世,中外悲痛。”江西省九江美以美会男女学校医院唁电称:“嗟国父之遽殒,复相勉以追承。”安徽省立第二农校唁电称:“好天不吊,丧我国父,完成伟绩,责在后死。”浏阳追悼孙中山筹备处唁电称:“天祸中华,夺我国父,友邦敬吊,薄海同悲。”循军司令严德明等唁电称:“痛闻总理薨逝,丧我国父,悲惨曷极。”张一志唁电称:“国父云亡,悲悼弗胜。”陈其业、陈其采家族的唁电称:“国父崩殂,群众针悼,努力继志,责属后死。”由此可见,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可以说是当时各界人士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这也是孙中山国父名称的最初来源。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迅速崛起。由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资历比较浅,他为了对付党内老资格的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必须紧紧抓住孙中山的旗帜,把自己极力打扮成孙中山的忠实信徒。为此,蒋介石在1927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采取了一系列尊崇孙中山的措施,如推行总理纪念周,所有党政军机关团体学校等每个礼拜要搞一次总理纪念周,背诵总理遗嘱等。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中山公园、中山纪念堂、中山学校、中山路等。1940年3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以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凡我国民,报本追远,宜表尊崇。”中常会因此一致通过如下决议:“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随即由国民政府通令全国一体遵照执行。1949年国民党当局撤退到台湾后,在台北建立了一座国父纪念馆。在蒋氏父子控制台湾时,孙中山始终是无可置疑的“国父”。遗憾的是,随着近年来岛内台独势力的日益膨胀,对孙中山这位“国父”日益冷淡,“国父”地位也有岌岌可危之势。

  2.“东亚被压迫民族之良师”

  如果从东亚乃至从亚洲历史的角度来考察,那么,孙中山的历史地位又有不同的说法。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亚洲大陆尝试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所以,所以孙中山也是当之无愧的亚洲共和之父。

  辛亥革命在古老的封建帝国——中国率先爆发,在封建王朝遍立的亚洲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当时已经沦为东西方殖民地的国家的有志之士的影响尤其巨大。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为这些国家的志士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的革命志士把中华民国当作他们可以依靠的对象,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重要革命领袖与朝鲜、越南等众多亚洲殖民地民族的志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亚洲各国民族民主革命志士心目中,孙中山无疑是东亚乃至亚洲的革命的精神领袖与导师。

  朝鲜被日本吞并后,朝鲜志士恢复祖国的革命活动一直得到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党的支持与同情,双方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1919年4月,流亡在国外的朝鲜志士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21年10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代理国务总理兼外务总长申圭植奉其大统领之命携带国书到广州拜访护法军政府大总统孙中山,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孙中山说:“先生系我老同志,辱蒙远道过访,至为感谢。此次复以韩国国使资格,相会以堂,尤所庆幸。”申圭植对孙中山说:“圭植自辛亥年亡命来华,适逢中国革命,遂入同盟会,追随我大总统,参加第一次革命。其意盖谓中韩两国革命同样重要,中国革命成功之日,即韩国独立解放之时。圭植不才,愿效包胥申,作秦廷之泣也……今幸我大总统组织护法政府,维护天地正气,重整国家纪纲,鄙国临时政府闻讯,莫不额手称庆,咸谓中国统一有望,东亚曙光已启。故特命圭植南来趋粤,晋谒我总统,访问我护法政府诸公,以表崇高敬意。并拟请贵政府正式承认鄙国临时政府,在平等互惠之立场上,援助鄙国复国运动。”孙中山答复说:“中韩两国,同文同种,本系兄弟之邦,素有悠远的历史关系,辅车相倚,唇齿相依,不可须臾分离,正如西方之英、美。对于韩国复国运动,中国应有援助义务,自不待言……一切实力援助,须待北伐计划完成以后,届时当以全力援助韩国复国运动也。”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在接见朝鲜志士吕光先时,还勉励他:“少年的朋友,望你努力去为革命奋斗。”孙中山逝世后,韩国青年同盟会在唁电中说:“中山先生手创中华民国,力主民族平等,为中国革命领袖,为东亚被压迫民族之良师。同人等平日钦慕先生之人格,赞仰先生之主义,并切藉倚重望。此次不幸遽然长逝,噩耗传来,曷胜痛悼!谨此奉吊,并祷诸位节哀奋励,贯彻先生之主张,则东亚革命幸甚!”侨居北京的韩国人李天民、张如在唁电中说:“痛哭、叩头、流血,大声高呼东亚之革命父母中山先生。呜呼!革命之目的未达……大中华民国大元帅中山先生千古流芳,万邦共泪。”大韩革命党临时代表李天民、李社隐等的唁电称:“中山先生逝而中山先生主义不逝,应由诸位先生之热诚而重为之倡明矣。复恳诸位先生加宽抑,节哀省悲,努力前途,到达目的,岂非东亚幸甚,世界幸甚耶?……今不幸遭革命导师中山先生之逝世,在强权、公敌虽云万幸,于吾等则实如丧考妣也。”

  越南早期民族民主革命领导人潘佩珠,早年受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的改良主义思想影响很深。1905年,潘佩珠到了日本横滨,与孙中山进行了两次长谈,孙中山痛斥君主立宪之虚伪,潘佩珠受到启发,“胸中含有一番改弦易辙之动机,则自此始”。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成立后,潘佩珠毅然将越南维新会改组为光复会,提出“取消君主立宪,建立民主共和”的政治纲领。孙中山逝世后,潘佩珠写了一副挽联:“志在三民,道在三民,忆横津致和堂两次握谈,卓有真神贻后死;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被帝国主义者多年压迫,痛分余泪泣先生。”越南另一革命志士潘是汉在孙中山逝世后所发的唁电中十分沉痛地说:“我侪所戴为平民革命之父师者竟溘焉,弃吾侪去矣……是汉身为亡人,迹在韬晦,弗克上京赴哀,谨呈挽联一副聊表挚忱。乞为代达于平民革命之父师之灵前,感且不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