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辛亥革命网 2017-06-06 09:41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2年7期 作者:卢玲 查看:

与第一次护法运动相比,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给孙中山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更加大。

  第二次护法运动起于1919年10月中国国民党成立,止于1922年8月,这三年的时间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单独组织、单独领导,并取得巨大成果的时期。孙中山以广东等地军阀的支持为基础,建立了广东“正式政府”,他任大总统,这个广东“正式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继南京临时政府之后的第二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府,在这个时期,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军阀专制的勇气和觉悟在不断地增长,但是陈炯明的叛变使得护法运动的“黄金时代”不再继续,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经历了一段苦闷彷徨的时期,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决定发动国民革命,改组中国国民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新的伟大的贡献。本文就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地位进行探讨。

  一、第二次护法运动概况

  中华民国初创时由孙中山主持制定和颁布的《临时约法》,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也是孙中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竭力维护的"法宝"。他们企图通过"约法"、议会、责任内阁等建立起维护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的屏障,落实民主共和之治,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孙中山认为,国会和约法是共和国的象征。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社会政治依然如故。孙中山坚持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对段祺瑞的专制统治进行坚决斗争,他指出:“一定要除尽假共和,才有真共和出现。”毅然举起了“护法”的旗帜。1918年夏,孙中山被南方军政府中的桂系军阀所排挤,6月离广东赴上海,他领导的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粤军陈炯明是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中任大元帅时亲自培植起来的。1920年8月,在孙中山一再催促下,陈炯明发动对桂系的进攻,重建广东护法军政府,1921年春,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委陈炯明为护法军政府陆军部长、内务部长。孙中山再次举起护法旗帜,这就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开始。1912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通电揭露西南军阀破坏护法运动的种种罪行,向国民沉痛宣告:“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5月20日,非常国会不顾孙中山的警告,改组军政府,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和岑春煊等7人为总裁,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废除大元帅制。至此,护法军政府完全被西南军阀所控制。

  1921年6月,广东军政府发动粤桂战争,打败桂系,统一广西。孙中山计划由桂入湘北伐,而陈炯明却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暗杀了拥护孙中山的粤军参谋长邓铿,还囚禁廖仲恺,在后方牵制北伐力量,迫使孙中山回师广东。1922年5月,孙中山由广东进攻江西,北伐直系,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从前线返回广州时,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入永丰舰(后改称中山舰),8月被迫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这是孙中山遭受的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孙中山从两次护法运动失败中认识到,要使革命成功,须寻找新的道路。

  二、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历史启示

  由孙中山领导的两次护法运动都惨遭失败,究其原因,都是与军阀的破坏和干扰有关。第一次护法运动是由于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的破坏和干扰,导致了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是由于粤系军阀陈炯明的背叛和破坏,而导致了更加惨重的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有帝国主义作后台的中国军阀势力,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强大得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无力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封建影响根深蒂固,而中国资产阶级出世得晚,力量也很单薄,根本不是它的对手,所以只打了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再加上旧中国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和民主政治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近代中国社会"尚无民主政治之事实",因而"即使颁布一种好宪法,也必然被封建势力所阻挠,被顽固分子所障碍,要想顺畅实行,是不可能的"。

  另外,阶级局限性也导致第二次护法运动未能走向成功,以拥护业已堕落的国会和存在很大缺陷的“临时约法”护法运动,日益与人民群众和民主运动脱节。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不过是新时期旧民主主义运动的艰难延续,与新民主主义运动相距甚远,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派再也不可以充当全国人民思想的先驱,他们的思想不可能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认识水平。这样一来,势力日益孤单,护法地盘越打越小,护法旗帜越举越陈旧,护法忠士越打越少。尽管孙中山希望能够在第二次护法运动中恢复辛亥革命雄风,唤起国人之志气,但是护法运动落后于时势、脱离群众,国民党组织的涣散,护法军队的混乱,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等等因素都导致第二次护法运动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能再恢复昔日辛亥革命之荣光,也无法再获得凯歌行进般的活力,最终只能从失败走向失败。

  护法运动失败得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启示,那就是革命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一派军阀去打倒另外一派反动的军阀,而不依靠人民群众,不依靠革命的力量,那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联合一切有效的力量,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和纠纷来打倒主要的敌人,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能把所有胜利的希望都放在那一派或者这一派的军阀身上。

  与资产阶级改良派力图通过"君主立宪",实行"君民共主"的追求不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以彻底推翻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为革命目标,从而体现了它的革命性。虽然很多都是"临时"的: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临时约法等等,以至革命成功的喜悦和成果也带着临时的色彩,以至孙中山"共和"体制和"约法"之治的许多具体措施来不及出台就胎死腹中,但无论如何,他的政治思想特别是"法治"理念已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日益接近了近现代民主政治的真谛。同时,通过议会斗争、内阁斗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的影响和教育,使得"共和"观念和"约法"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