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区域近代化系统的建立——简议张之洞在武汉的功业(2)

辛亥革命网 2017-09-04 14:0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查看:

张之洞主持之“湖北新政”是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武汉波澜壮阔的近代化进程中颇有声色的段落。

  二、练新军

  张之洞主持湖北新政的又一实绩,是编练新军。他自称“练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学”。中国在甲午战败后,朝野一片改革军制呼声,张之洞1895年上条陈九条,头条便是“宜亟练陆军”。他在暂督两江总督期间便仿照德国军制,延请德国教官,编练洋械洋操的“江南自强军”。1896年张氏返回胡广总督本任,进而大规模编练“湖北新军”,定制为一镇一混成协,共约一万五千人,是清末与北洋六镇并列的最精锐新式陆军。湖北新军之“新”,略有四端:

  甲、废刀矛弓箭,使用后膛枪炮,完成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化。

  乙、采用西洋近代军队编制、管理、操练之法。

  丙、淘汰旧有兵痞,招收本份农民及青年读书人入伍,军事素质大为提升。

  丁、意识到“战人较战具尤急”,兴办各级军事学堂,如武普通中学堂、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陆军第三中学堂等,湖北新军各级官佐皆受过近代军事专业教育。

  清末曾举行两次全国性“秋操”,湖北新军在军事演习中均获冠军,清廷令长江流域各省派将弁学习湖北新军练兵法。

  张之洞以文官治军,没有袁世凯那样的军阀意识,故对新军的政治控制不及北洋六镇严酷,二军中多具有变革思想的知识青年,使得湖北新军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温床,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成功,得益于此。1912年孙中山访问首义之区武汉三镇,发感慨曰:张南皮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即指张之洞编练新军主观意图在捍卫清廷,客观上却为革命爆发奠定了基础。

  张之洞乃清末著名文臣,辞世后却追谥“文襄”,时人多有不解,因文襄素来为追谥武功卓异的一品大员,如左宗棠军功显赫,获“左文襄公”谥号,人所共认,而文官张之洞何以谥文襄,清廷未作解释。以笔者之见,原由大约有两个方面:一者,任两广总督,时值中法战争,张氏运筹帷幄,用将得当,全局指挥,赢得镇南关一谅山大捷,此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列强取得的唯一一次胜仗。人称张氏此功可与左湘阴(左宗棠湖南湘阴入)媲美。二者,张之洞编练新式陆军有成,从山西练军、广东广胜军、两江自强军到湖北新军,后二者尤为精锐,成各省编练新军之楷模。仅此两端,追溢张之洞“文襄”,恰如其份。

  三、办文教

  张之洞在从事洋务建设过程中,痛感通晓时务人才的缺乏,他说:“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遂有改革旧式文教的举措。

  甲、书院改制

  书院是唐宋以来遍及各地的文教设施,张之洞为尽快培养新式人才,遂对传统书院加以改造,教学内容及方法均仿效新式学堂。书院改制的成功范例是两湖书院,该书院由湘、鄂两省茶商捐资,招收两省士子入读,开设天文、地理、测量、化学、兵法等新科目,实行班级授课,延聘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理学家邹代军、数学家华蘅芳等通晓中西学术的学者任教。两湖书院培养了黄兴等一批杰出人才。

  乙、新学堂创建。

  1、专科学堂。张之洞深觉农工商实业人才及外语(时称“方言”)人才奇缺,为敷急需,他首先致力于各类专科学堂的设立,如自强学堂、方言学堂、算学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矿业学堂、工业学堂、军医学堂、方言商务学堂等。今之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由其演化而来。

  2、普通学堂。20世纪初叶,张之洞兴学重心转向普通教育,创办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文普通中学堂、文高等学堂,还开办幼稚园。

  3、师范学堂。张之洞“认师范学堂为教师造端之地,关系至重”,开办一批师范,如湖北师范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湖北师范传习所、支郡师范学堂。

  丙、留学生派遣。

  中国派学生出洋游学,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的幼童留学美国,而大规模派遣则为1896年开端的留日热潮,张之洞是有力推动者,他有“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及游学“西洋不如东洋”之论,遂广派游学生赴日本学习实业、军事、师范、法政,收“百闻不如一见”之效。湖北派出留学生数量在1907年前后数年居全国各省前列。湖北派出的留学生涌现出一批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如黄兴、吴禄贞、蓝天蔚、宋教仁、汤化龙、张继煦、李四光、黄侃,等。

  丁、近代文化设施建立。

  张之洞督鄂期间致力于新闻、报刊、出版等文化事业的近代化建设,尤其值得纪念的是,在南北书库基础上,1904年开办湖北省图书馆,此为中国最早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所创《湖北官报》实开湖北新闻纸之先河。

  1898年张之洞湖广任上撰《劝学篇》,“会通中西,权衡新旧”,内篇“卫道”,外篇“开新”,既批评顽固派的“不知通”,又谴责维新派的“不知本”,成为“中体西用”论的“最乐道者”。张之洞被视为清末最通晓学务之人,1903年应诏入京参加编制“癸卯学制”,此为中国第一部实际颁行的新学制,其大端沿用至现代。

  四、武汉市政建设

  张之洞在鄂功业主要践行地在武汉三镇。武汉由中古重镇进步为近代大都会,发端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汉口开埠,而正式展开于张之洞主持的湖北新政时期。张之洞督鄂间修筑汉口长堤,使地势地漥的汉口免遭洪水淹没,为都市发展提供空间保障,此堤人称“张公堤”。

  为繁荣城市经济,张之洞在官办实业之外,亦提携民营工商业,开办汉口商务公所,设汉口商务局,创两湖劝业场,商业长足发展,1906年汉口进出口贸易占全国比重接近上海,外人称其“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迸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洋之芝加哥”。

  参酌东西洋,建立警察制度等市政管理系统。

  在民营资本参与下,先在汉口建立自来水设施、公共电力设施,仿效租界区,汉口诸干道铺水泥路面,设地下水道及公共厕所、汉阳继之展开上述建设。一座近代化都市的雏形己然矗立。

  张之洞是洋务建设的后来居上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先驱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较完整的区域性近代化模式,张之洞却在湖北武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兼及水陆交通、轻重工业、文化教育、军警制度、城市建制的区域近代化体系。虽然尚不完善,张之洞离鄂后又遭遇人去政息昀颓势,其功过得失,毁誉兼有,但作为中国首次涌现的地域近代化模式,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教训,至为宝贵。不同于两千年来一再发生的农民暴动、贵族宫廷政变等改朝换代的事变,1911年爆发的辛亥武昌首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城市革命,其基础也正是由张之洞在湖北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养育新人材所奠定,孙中山1912年访汉时所言:“南皮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诚为至论!

  1907年张之洞升任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结束十余年湖广总督生涯。离开“第二故乡”前,他曾在蛇山头遥望江汉交汇、朝宗大海处,返顾治鄂兴革,

  心潮澎湃,赋诗一首云: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

  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何等胸襟,何等目光。

  壮哉张公,伟哉武汉。

  冯天瑜2017年初秋,撰于张之洞冥寿180岁之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