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

辛亥革命网 2017-11-09 10:56 来源:团结报 作者:丘树宏 查看:

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以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全面弘扬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擦亮孙中山文化

  中山市在2007年提出“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大力实施孙中山文化等八大文化工程,孙中山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视角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影响日益扩大。但“孙中山文化”仅仅由中山市来做则远远不够,因为孙中山既是中山市的,更是整个中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

  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在全球华人中享有崇高地位,孙中山的名字已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受到全球华人的推崇。中山市作为孙中山的故乡、全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以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全面弘扬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擦亮孙中山文化品牌,让孙中山文化基因得以进一步激活,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包括文化等各个领域,树立文化品牌、突显文化魅力,并转化为推动中山发展和人民进步的精神力量。

  关于孙中山文化概念

  1.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

  在制定文化名城发展战略时,2007年,中山市率先提出了“孙中山文化”这一概念。2008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孙中山文化工程、历史文化工程、产业文化工程、民俗文化工程、公共文化工程、博爱文化工程等八大文化工程,旨在通过纪念、研究、传承和资源开发利用来为现实服务,引导新老中山人增强城市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以文化引领主流价值观和经济社会发展。

  “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最可贵之处,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回到了其应有的本原,更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意义和价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我们走出对孙中山这个政治符号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即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文化引导、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2.孙中山文化概念的内涵

  “孙中山文化”究竟是什么?孙中山文化作为个体文化,是孙中山这个社会个体的行为模式在政治抱负、建国思想、军事外交、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理论观点、思想体系和卓著功绩,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党建、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它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其实孙中山先生本身也是个文化人,他留下了许多的文化类作品,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孙中山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将孙中山文化内涵抽象为如下十大特征:

  一是敢为人先的无畏精神。正是孙中山的敢为天下先勇气,才领导那场轰轰烈烈、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是顺势而为的进取典范。孙中山多次告诫国人和党内同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正是看到了当时世界发展的趋势和那个时代表现出来的国际法则和民主精神,领导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孙中山思想最鲜明的特点,振兴中华是孙中山毕生的追求。

  四是民生为本的济世风范。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全部思想理论体系最高的终极目标,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以建设港口、铁路为重点,农、轻、重各业并举的方针;主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五是天下为公的博爱胸襟。孙中山走过了从做医生以行“救人之仁”,到上李鸿章书以求“救世之仁”,再到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组织北伐等,以行“救国之仁”的心路历程,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博爱始终光彩夺目。

  六是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外察世界滚滚潮流,内断近代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提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惟有向西方学习,走近代化道路。在他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革命方略、建国方略、权能分立说、革命程序论等理论观点中,处处闪耀着开放进取的璀璨光辉。

  七是自由平等的恢宏气度。孙中山的自由平等思想除具有批判神权和君权、反对迷信和专制,提倡理性、科学和民主等西方先哲的一般原则外,尤以重视民生而非“意志自由”为特征,与西方人道主义者的自由具有本质区别。

  八是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从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的16年间,孙中山领导11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前的10次起义都失败了。他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痛苦,但始终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从失败中站起,朝着既定的革命目标迈进。

  九是鞠躬尽瘁的利他品格。孙中山他一生无私奉献、济世为怀、关爱苍生,为推翻满清政府专制统治、解放广大劳苦大众而呕心沥血、奔走号呼。为了革命不得不离妻别子,背井离乡,把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无私无悔地谱写了伟大光辉的人生。

  十是中西文明结合的人文。孙中山是一个诗人,他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不仅是政治警句,也是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他写了许多的古体诗,还有新体诗。孙中山是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影响巨大。他的演讲,是极具动员力的纵横檄文。在孙中山的文化作品中,其形式和内容都深蕴中华文化传统,又吸纳了优秀的世界文明涵养。

  孙中山文化推广的实践与体会

  中山市作为伟人孙中山的故乡和著名侨乡,在近代100多年以来的发展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时时处处诠释和践行着孙中山文化、弘扬和发展着孙中山文化。民国时期中山县被国民政府设立为全国模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特等县;改革开放后,中山既得益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优势,更得益于以独特文化禀赋——孙中山文化的引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广东“四小虎”之一和幸福广东建设的排头兵,创造了很多个第一。

  来到中山市,你可以看到,兴中道、孙文路、中山路等主干道,逸仙湖公园、孙文公园、兴中园等公园,孙中山故居、中山城等旅游景点,都是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尤其是在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每天都迎来大批国内外的游客,他们在这里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风采。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博爱精神在中山市已经家喻户晓,并深刻影响到了市民的精神面貌,比如20多年坚持不懈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已成为具有时代性、持久性、群众性特征的新民俗,极大推动了和谐城市的建设。可以这样说,在中山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则深深地根植着孙中山文化,尤其是他的民生思想。

  近年来,中山把做深、做新、做活、做好孙中山文化,在保护和利用孙中山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第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成为全球收集孙中山史料最多、最齐备的博物馆。孙中山故居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充分地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第二,对孙中山少年时代活动以及孙中山在中山的历史径迹研究,填补了关于孙中山历史研究的空白。第三,对孙中山先生后裔相关人物和事迹进行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第四,中山是在全国最早提出并实践“孙中山文化”的城市,至今已初见成效,2007年开展重走孙中山革命道路、孙中山史迹径建设、二十世纪三大伟人故居联盟活动,同时将每年一度的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改为“孙中山纪念周”,2008年又改为“孙中山文化周”,尤其是2011年,中山市借辛亥百年纪念为历史机遇,通过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首届孙中山文化节活动。其中孙中山文化工程、孙中山文化节、“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均被列为广东省文化强省重点项目;近年创作并推出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脚印》、拍摄大型专题片《中山路》、编撰《中山装》专著、推出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面向全国高等院校设立孙中山研究(研究生)奖学金,推动研究孙中山的青年队伍成长;孙中山纪念堂被确定为中山市的“城市原点”;孙中山史迹径建设成为文化旅游亮点。这些活动,凸显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浓厚氛围。

  中山人民的伟大实践,既是孙中山文化的现代诠释和作为一种活文化的具体印证,也是对孙中山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深刻体现了孙中山文化的传承性。

  1. 突显文化主题是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充要条件。一个富有鲜明文化主题的城市,才能对外具有影响力,对内产生凝聚力和创造力。就中山市而言,孙中山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中山既重视全面部署落实文化建设工作,更重视找准城市文化灵魂与核心并以此实现纲举目张——“文化标志”。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中山市已找准了以“孙中山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核心文化,主打“孙中山文化牌”,以此作为标杆,实现纲举目张,作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

  2.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扩大城市文化主题传播效应的有效举措。一座城市要凸显文化主题,不能仅仅盯着某一个支点,而要瞄向整个城市区域内的丰富资源,有效规划整合文化旅游线路,才能增强城市主题文化的吸引力。中山市要扩大孙中山文化的影响力,要整合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才能提升中山文化旅游的魅力指数。在2011年,中山市在城区重要路段和公共场所建设一批名人雕塑群,翠亨村百年辛亥纪念广场、兴中园百年纪念雕塑和孙文纪念公园雕塑群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前竣工。配合市旅游部门,将孙中山故居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小镇,整合翠亨村一带旅游、文化资源,形成品牌效应。

  3. 既重视常态性日常性的文化工作,更重视借势做事,巧妙利用各种机遇实现事半功倍、点石成金——“文化杠杆”。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山市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具备明显实效的文化工作方式——“借势做事”,达到了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借上海世博会寻找中山元素,策划了“中山人在上海”大型人文项目,影响巨大;借广州亚运会纳入孙中山文化元素,效果特好;借辛亥百年纪念,举办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首届孙中山文化节活动,以“惠民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为原则,以“孙中山”为核心、以“孙中山文化节”为重点、以“辛亥百年”为背景来开展,成功举办了“翠亨论坛”、首届孙中山文化节、中央电视台“心连心”大型慰问演出、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中山人在京津唐”等事关纪念活动、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系列近百项活动,编辑制作与孙中山文化相关的纸介和音像、纪念品的文化产品一百多件(套),国内外一百多家媒体和文艺单位走进中山采访采风全面立体宣传报道,打造出中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历时最长的文化盛事,中山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凝聚力显著提升。2011年,国务院批准中山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底,中山市正式宣布全市从文化名城建设走向文化强市建设。

  4. 扎实做好普及推广工作是基础环节。城市文化的传播不仅要依靠政府和媒体主导,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并以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为根本落脚点。中山市推进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除了积极创造学术和文艺精品外,还广泛开展孙中山文化普及工作,尤其是重视在学校推介孙中山文化,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5. 建立适合本土实情的管理体制机制是关键要素。要充分释放城市各种优良资源的能量,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中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孙中山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在市委宣传部设立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孙中山文化专项工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孙中山故居及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关部门不断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具有较强统筹能力的机制,提高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水平,重点要理顺孙中山故居周边环境的隶属关系,力求更充分地发挥其文化核心的地位和功能。

  6. 以产业化为导向加强对名人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是必经途径。中山市的旅游文化部门在留住旅客方面正加大力度改进,重点要开发以孙中山先生为主题的文化纪念品和文艺节目,完善吃住行购娱配套服务,让游客在丰富和愉悦的文化消费中全面感受伟人及其故里的风采,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7. 大手笔策划品牌文化活动是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宣传和形象塑造的有效途径是组织策划好一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中山的慈善万人行、孙中山文化节、“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颁奖典礼等已逐渐成为文化金名片。2011年广东省和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文化项目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2011年11月、2012年8月在广州、中山、北京、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盛大公演,对《孙中山》进行了完美的演绎。

  做好孙中山文化的建议

  与孙中山先生的伟绩相比,中山市的孙中山文化工程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存在定位不够高端、规划不够大气、整合不够力度、体制不够顺畅、研究不够深入、内容不够丰富、利用不够到位等诸多不足和局限性,还要突破若干瓶颈。必须进一步理清观念,推动孙中山文化工程迈向更高层次。中山市将致力于把孙中山文化建设成为全球华人共有精神家园,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做大孙中山文化工程,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山将借鉴相关城市的成功经验,抓住和利用两岸和平统一和纪念孙中山重大活动契机,以建设项目为切入点,科学巧妙运作,争取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推动孙中山文化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

  2.做响孙中山文化品牌,成为两岸交流重要窗口。利用孙中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在海外华人世界推出以孙中山命名的各类华侨文化工程,争取海峡两岸中山论坛永久落户中山,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广泛传播孙中山文化。

  3.做细孙中山文化标识,成为城市人文精神载体。孙中山文化是东西文化集大成者,中西合璧、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球华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山市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的生命力所在。以孙中山思想体系、理论观点和行为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为核心,将孙中山文化作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成城市符号,提升为城市人文精神,成为城市的文化个性和格调的载体。(作者系中山市政协主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