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青帮

辛亥革命网 2018-01-11 09:12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周育民 查看:

在辛亥革命中,各种社会势力都有所表现,帮会势力也不例外。天地会、哥老会内部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因为有这种传统,所以革命党人都十分重视联络会党。

  在辛亥革命中,各种社会势力都有所表现,帮会势力也不例外。天地会、哥老会内部有“反清复明”的口号,虽然到了清末几乎已经可以说是“挂羊头卖狗肉”了。但因为有这种传统,所以革命党人都十分重视联络会党。他们拿了会簿中“反清复明”一些说词劝说会党首领参加反清斗争,可以说占据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一些帮会首领即使别有盘算,也不敢公开反对。但这些“草莽英雄”中有些人不是向革命党人讨价还价,挥霍革命党人提供的经费,就是在武装起义发动时不守纪律,成为起义屡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到1908年以后,革命党人越来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联络新军上来。

  青帮的前身是漕运水手行帮,帮着清政府将南方的漕粮运到京师和通州,其主体可以说是清政府雇佣的劳工。他们拉帮结伙,一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经常向负责漕船的运丁进行索添工价的经济斗争,二是与其他漕帮争夺就业机会,三是利用漕船夹带商货和走私食盐,根本就没有“反清复明”的传统。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扼住了运河和长江的咽喉,清政府不得不停止河运漕粮,漕运水手大批失业,漕帮也陷于解体。但有一批水手利用原来的漕帮组织和走私食盐的关系,在清河、安东一带继续依靠贩运私盐谋生,被称为“安清道友”。先为捻军后入太平军的李昭寿降清以后,驻扎在江北淮扬一带,控制了两淮盐场,清政府发不出军饷,李昭寿就利用安清道友的渠道出卖食盐,加速了安清道友的势力扩张,并不断开辟“旱码头”。青帮又称为“安清帮”、“清帮”,就是因为主要是由安清道友发展起来的。

  青帮在长江中下游城镇开辟“旱码头”,除了走贩私盐之外,还通过欺行霸私、掠卖妇女,聚众赌博乃至杀人越货等各种手段牟取财富,帮会之间互相恶斗,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招致了清政府的不断抓捕和镇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帮的武装反抗也出现了日趋激烈的动向。

  上海是青帮南下开辟的最重要的“旱码头”。20世纪初在上海附近一带活动的范高头,是青帮与哥老会的双料头子,他自造船只、购置军火,大肆贩运私盐,还在黄浦一带私收棉花捐,人数众多。直到1906年才被清政府抓获处死。1908年,清军又对在太湖活动的余孟亭、夏竹林等人为首的青帮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剿灭行动。扬州的徐宝山帮会在1900年充当清政府鹰犬以后,也乘机打击其他帮派。曾国璋的帮会无法在江北立足,便到上海发展。曾国璋后来逃到湖北,被捕处死,他的“当家老三”刘福彪在租界收所谓“保护费”,被租界当局抓了起来。这支帮会群龙无首,陷于涣散。刘福彪出狱之后,这支帮会重新聚合,正在寻找出路。这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他们发现了革命党人张承槱,便主动接洽联系,愿充敢死队。张向于右任、陈其美汇报之后,正苦于缺乏军事力量的陈其美大喜过望,便率领这支敢死队攻打制造局,拉开了上海武装起义的序幕。关于陈其美,有人说他是青帮“大字辈”,还找不到直接的证据。因为陈其美在上海起义时突然拉起这么一支青帮敢死队,引起外间猜测,以致“三人成虎”也未可定。

  上海起义发动以后,陈其美得到了青帮很大支持,但最终也死于青帮分子之手。上海起义发动,陈其美虽立首功,但无论名望还是实力,都无法与拥有商团的李平书抗衡。在上海商会、商团、救火会等召开的组织新政府会议上,议推李平书为民政长、陈其美为军政长,刘福彪突然拔枪威胁,非举陈其美为沪军都督不可。面对这种流氓手段,大家束手无策,只得鼓掌通过。沪军都督府成立后,刘福彪由敢死队长升任司令,其他一些帮会势力主要安排在谍报科,科长就由青帮大字辈应夔丞担任。此外,青帮大字辈李征五也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后来成为军阀的张宗昌投到他的门下,为通字辈。应夔丞后被袁世凯收买刺杀宋教仁,刘福彪在二次革命时公开叛变,张宗昌则指使程子安刺死陈其美。

  早就投靠清政府的青帮和哥老会双料头子徐定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时革命党人李竞成到镇江联络徐宝山,以扬州盐利为酬,诱其起义。不料扬州革命党人孙天生已说服定字营清军起义,自任都督。徐宝山遂急忙派兵捕杀孙天生,然后宣布起义,成立军政分府。袁世凯就任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徐宝山马上投靠袁世凯,而与革命党人反目。

  青帮分子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复无常,典型地表现了游民帮会在政治上的投机性。革命者在利用他们的力量时,如果松懈对他们投机性和破坏性的防范,就难免自食苦果。

  为什么在辛亥革命时期对上海、扬州等地政治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是青帮中与哥老会合流的一些帮会呢?这与青帮自身的一些组织弱点有着密切关系。青帮分为翁、钱、潘三家,任何一家的师父招徒入帮,都要其他两家派同辈师父到场担任引进师和传道师,共同主持入帮仪式。只认本门师的帮徒,只能说是“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入帮手续较繁,“预备期”可能长达数年。正式入帮以后,帮内也缺乏确定的组织形式。作为一帮之主的师父即使收徒众多,如果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财欲权欲,只收收拜师的孝敬钱,也很难形成气候。而哥老会则不同,一次结盟,即成会员,成员发展远比青帮简便迅速。山头一立,龙头之下,有坐堂、刑堂、理堂、执堂、陪堂所谓“五堂大爷”,以下又有心腹、圣贤、当家、红旗、巡风等头目,组织机构完备,使龙头很容易控制会众。这类帮会组织一旦集体行动起来,政治上的能量比起单纯的青帮要大许多。这种采取了哥老会组织形式的青帮为什么还属于青帮呢?因为哥老会内部是以兄弟相称,不分辈份,而青帮则以师徒关系为纽带,按青帮分派的字辈确定辈份高低。采取了哥老会组织形式的青帮,龙头只能是师父,决不容许徒众以“大哥”相称,只有平辈的帮众才能“兄弟”相称。青帮的这种特殊组织形式,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帮与哥老会为争夺私盐贩运激烈争斗的特殊年代形成的,民国以后便逐渐消逝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