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筹款活动(2)

辛亥革命网 2018-01-12 09:23 来源:广东史志 作者:王政莉 查看:

关于孙中山筹款活动的分析,学术界多有文章进行论述,但一般都从其筹款方式上进行分析,本文虽然也要涉及孙中山筹款的方式,但更多地将要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前的筹款活动对其革命活动的影响。

  四、结论

1910年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华侨中筹募起义经费,以“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名义发行的“中华民国金币券”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而奋斗,其不屈不挠的精神确实让人佩服,但是革命策略却使其革命活动一再受挫,这从他的筹款活动中便可看出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常识尽人皆知,因此军需物资对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军事家无一不将可靠的后勤保障列到第一位。孙中山的革命战略则是在东南沿海地带建立一块“飞地”——起义军先在东南一地站稳脚跟,再向北发展,汇合长江两岸的义军共同进攻北京。而要夺取东南地方必须有立脚点再向内地发动进攻。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没有固定活动据点,也就无处可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样,起义军的后勤物资只能临时筹备且无处安置。另一方面,孙中山起义心情急迫,筹到几万元便去组织起义,这样自然不能保障起义过程中物资的及时供应。

  没有革命根据地,没有长期在群众中宣传的耐心,更没有组建军队,这一切使得孙中山发动的起义大都昙花一现,旋起旋灭。其实,群众才是革命的物质保障,只有从群众中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孙中山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将筹款的重点放在华侨身上,甚至不惜编造各种缘由来引诱华侨。华侨身在海外,亲身经历弱国受辱的经历,有爱国的一面;同时,其自身也要生存,不可能无限制地向孙中山捐款;而孙中山的革命行动又一再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自然会使华侨失望;而康梁维新派在海外的活动又拉走不少华侨捐款。1903年12月孙中山在一封信中就表示出愤慨“闻在旧金山已敛财百余万,此财大半出自有心革命倒满之人,梁借革命之人,骗得此财”。⑰僧多粥少,尤其在一些风气不太开放的地方,愿意向革命捐款的华侨就更少了。孙中山本身无财无势,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及各种许诺自然困难重重;况且要发动起义就要有军队,孙中山前期起义大都是靠旧式会党,这些会党有优点但其缺陷亦不少。许多会党目的即为自身利益,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劝其出资赞助,而革命党人自身的困难又让他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以致有些会员因为钱财关系而脱离革命。如会党首领李云彪等因为兴中会提供的经费少,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而产生不满。恰好康有为由美洲到香港,也想要利用会党,便赠给李云彪等各百金,李自然以为康有为富有而与之发生联系。毕永年虽用革命大义进行劝责,但终归无效。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仅靠起义前向人募捐。这样既不稳定也不可靠,常常是起义开始发展顺利,继则因弹药粮草匮乏而宣告失败。孙中山虽然从中总结经验要在起义前筹集款项,以为“今后之计,惟有各埠合力另创善法,先集备大款,然后举事,乃可乘胜趋利”,⑱但是仍旧是靠向人募捐为主,军费始终没有保障。

  孙中山长期生活在海外,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一直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不惜以各种特权甚至国土来交换,这与他的革命目标——推翻清政府有关系。在他看来,只要推翻满清统治由汉人当权,革命便成功了。加上孙在内地没有立脚点,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援,自然倾向于实力强大而又野心勃勃的列强。

  纵观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的筹款活动,有成功的一面,如成功地利用了华侨的爱国心;也有失败的一面,即他没有组织革命的长远计划,使筹款承诺不能获得预期效果,其革命活动也因筹款活动的限制而一再失败。

  注释:

  ①宫崎龙介:《先父滔天的一些事迹》,第287页。

  ②⑥⑦⑧⑨⑮⑯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07页;第411页;第494页;第500页;第529页;第420页;第495页;第373页。

  ③ 17党史会:《国父全集》三,台北出版社1973年版,第36页;第31页。

  ④⑤13《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7-58页;第57页;第210-211页。

  ⑩《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98页。

  ⑪藤井升三:《孙文研究》,劲草书房1983年版,第53页。

  ⑫黑龙会编《先亚先觉志士记传》下卷,原吉房出版社,第655页。

  ⑭[法]金·曼荷兰德著,林礼汉等译《1900——1908年法国与孙中山》,《辛亥革命史刊》第4辑。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