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辛亥革命光复中关中人的作用

辛亥革命网 2018-01-17 08:54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晶 查看: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陕西是最早响应的省份之一。西安起义后,各州县纷纷响应。关中人在陕西辛亥光复之前,在陕西辛亥光复的过程中,在陕西辛亥光复后的政权建设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11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百年前的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敲响了清政府的丧钟。1911年10月22日的西安光复,结束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使陕西人民受到了资产阶级共和思想的教育。陕西人民在辛亥期间的革命斗争,是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关中人民在陕西辛亥光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辛亥革命陕西关中地区的杰出代表人物介绍

  1.革命力量的组合和集结

  辛亥陕西光复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经过长时期的准备和酝酿,渭南地区人民从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资料显示,参与陕西辛亥光复的领导成员及中坚力量主要是同盟会成员、刀客、会党和新军,其中不少是渭南人,诸如井勿幕、李鲁吾、张丙昌、张蔚森、景至傅、李天佐、田焕章、郭希仁、胡景翼、王守身、郭自兴、曹印侯、郭坚等。这些人有些是留日学生,在日本就参加了同盟会,后回到陕西成为陕西同盟会成立的骨干分子。

  井勿幕(1888~1918),蒲城县人,是陕西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最早人之一。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他十五岁因不堪于家庭债务的纠缠而去四川,依其亲戚重庆知府张振之的帮助,得与四川上层知识青年相来往,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向往革命。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井勿幕立即加入[1]。同年冬,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任支部长。他克服各种困难,奔走于西安及渭北各县,数月之间,就发展会员30多人。1910年7月9日,井勿幕、钱鼎等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30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为盟、共图大举”。从此,陕西同盟会员和会党的全面联合正式形成,使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走上新的阶段。

  胡景翼(1892~1925),字厉生,亦作笠僧,陕西富平人。1908年,入西安健本学堂,结识井勿幕等人,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10年春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7月,促成陕西同盟会、哥老会与新军的联合。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赴耀州召集两千余人在药王山首先响应[2]。受陕西北路安抚招讨使井勿幕之委,任第一标统带。其时山西民军失利,陕军主力东援,清将升允趁机统甘军猛扑西安,西线战事告急。胡景翼率部驰援,在张户原(今旬邑张洪原)鏖战终日,大败升允,使陕西革命局势得以稳定。

  此外,李鲁吾、张丙昌、张蔚森、景至傅、李天佐、田焕章都在1906年旅日期间加入同盟会。

  郭希仁(1881~1923),原名忠清,字时齐,后改希仁,陕西临潼县人。郭希仁最初进陕西高等学堂,后从屠梅游学,有志于关洛之学。1908年归国后,郭希仁力主改革,同时组织陕西省教育会以团结广大知识分子。这一年,蒲城教育分会在同盟会员常铭卿领导下,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革命,遭到县官李体仁的残暴镇压。这就是震惊陕西教育界的“蒲案”。1909年,由陈会亭、景梅九介绍,郭希仁加入同盟会。1908年重阳节前,同盟会在西安大雁塔召开会议,讨论重阳节祭扫轩辕黄帝陵墓之事。决定在祖先陵前发誓,借以表示光复民族的决心。公推郭希仁、张赞元起草祭文。9月1日,西安光复。因起义军仓卒发难,一切都未及预先筹划。当天晚上,郭希仁匆匆拟定了一份以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凤翙名义发布的安民告示,次日公布。此后,城内人心才稍稍稳定。

  2.筹划陕西光复

  陕西光复前,井勿幕等资产阶级革命已多次进行了筹划。张奚若回到上海后,武昌首义爆发。张奚若里考西安不就,同年7月上旬,曾在四川多次举义的熊克武于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后应井勿幕的邀约抵达西安,见到井勿幕、郭希仁、胡景翼等。他们一起谈了广州起义的经过,并商讨今后的活动办法。井勿幕表示要在陕西关中地区举义。熊克武到上海后,找到宋教仁、陈英士、于右任、居正等,向他们汇报陕西革命的情况和他这次来上海的任务。于是他们一起商讨起义之事项,积极准备陕西光复。

  刘允丞(1881~1941),名守中,字允丞,允臣,允城,自号运城。陕西省富平县人。早年就读于三原清麓山正谊书院。他天资聪颖,且好学不倦,曾因用功苦学而致病[3]。时值清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吏治腐败,对外屈膝投降,丧权辱国。刘允丞耳闻目睹,不胜忧愤,乃于读书之余,联络有识之士,议论国事,寻求救国之道。1906年,刘允丞参加同盟会,继续结纳各方豪杰,为革命积蓄军事力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陕西率先响应,刘允丞参与军幕,转战东西,无役不从。他先受陕督张凤及郭希仁委托,与牛兆濂等前往礼泉,劝退清陕甘总督升允所率东犯之甘军,后又信函交驰策动曹印候等起兵响应革命,收效很大。

  3.进行陕西光复

  1911年10月下旬,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西安。10月22日清晨。陕西同盟会员和新军、会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决定即日起义。响应武昌革命。上午10时,战斗打响,新军及哥老会众迅速占领了军装局、军事参议官衙门,控制了鼓楼等制高点。23日,革命军攻破满城,占领了西安城厢。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清王朝在西安的统治宣告结束。

  在西安起义开始的战斗中,革命军对清政府在陕西的政治、军事机构进行了打击和破坏,陕西巡抚衙门也被焚烧,但是革命军却对陕西藩院及清政府设在陕西的藩库派兵保护。这一史实在记述陕西辛亥革命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及,然而,师子敬在关键时刻向起义指挥部建议不得焚毁藩院及藩库,保护档案这一重要事情却很少提及,至今很少有人知道。

  师子敬,陕西富平人,同盟会会员,与陕西革命党人井勿幕、井崧生、张拜云等人交往甚密。张拜云与焦子静合作在西安城中竹笆市开设公益书局,聘请师子敬任经理,以书店为据点开展秘密反清活动。西安的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经常在此聚会[4]。陕西同盟会能够团结许多士绅走向进步,师子敬主持的公益书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4.西安光复后

  陕西于辛亥农历九月初一起义后,新军中帮会势力大发展,以致新军自身实力大减。当时清军由东、西两面夹攻西安,陕西新军力量不足以御敌,曹印侯即向张凤翙建议,召集各地已有组织的民团,充实武力,保卫西安。张凤翙以枪械、军装缺乏,未允。曹印侯又向兵马副都督吴世昌要求,吴应允并商定名为敢死军。敢死军多数是起义农民,他们亲戚招亲戚,朋友招朋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渭南、临潼、华县招集了两三千人。军成后,以曹印侯为统领,刘蔼如为总参谋,罗鹤亭为总教练。由于武器不敷分配,群众自动带来许多铡刀,即编成铡刀队。当此之时,甘军攻凤翔甚急,张凤翙命曹印侯敢死军去凤翔帮万炳南抵御甘军。该军训练未久,铡刃也敌不住敌人的枪弹,但士气旺盛,曹印侯又指挥有方,将士临阵皆能出死力以战,往往入手争先,夺取敌人枪械,克敌制胜。“凤城赖以保全者,敢死军之力居多。”①此后,甘军再无力东进,直至共和告成,双方停战,甘军退出陕境。

  在组织敢死军抵御甘军中,曹印侯出力很大。

  曹印侯(1882~1913)名树勋,字印侯,世居临潼县油槐乡曹杨村。少年时孤穷,在家务农,奉养母亲,年20尚未读书。适包海涵先生在附近教读,他便有意接近,向先生倾诉欲读书之意,先生给了几本书,并为其讲解文意,印侯大喜,自此,废寝忘食,昼夜苦钻,进步极快。清光绪三十四年,印侯与郭希仁、刘蔼如、贺绂子等治学于西安丽泽馆,并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川鄂抗路”事起,印侯闻讯,遂入西安约同志组织革命军,他与刘蔼如密赴渭北招兵。闻知西安光复消息后,他俩便召集千余人团勇,号召大家参加革命军,并带领百余名精干光复临潼。适逢潼关二次失守,伯英紧急求援,印侯即在临、渭一带招募士兵。十余日即达6000余人,号曰:“敢死队”。使凤翔转危为安,阻止敌军东窜,其才识胆略及意志,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二、陕西辛亥革命关中人的作用

  关中人在陕西辛亥光复中的作用直接体现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权建设问题上。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陕西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只是为了争取政权,而更重要的是建立政权。陕西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秦陇复汉军政府的成立和在击退清廷反攻中所起的作用。

  1.建立政权中所起的作用。经过各方协商,10月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正式成立,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和万炳南为副统领。28日,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移至高等学堂。改设军令、民政两府和参谋、军需两处。后将军令、民政两府撤销,设总务府总揽一切,下设军政、财政、民政、外交、教育、实业、司法、交通等机构,委官执事。另设兵马、粮饷、军令都督和西、南、北各路安抚招讨使以及东西路节度使。11月2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发“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印”[5]。12月9日,军政府改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为中华民国秦军政府大都督。

  2.击退清廷反攻中所起的作用。陕西地处要冲,终南横垣,陇山六盘,古所谓天险之地。武昌首义后,清廷本想以陕西、甘肃为基地,重振军力,恢复东南。不料陕西却率先响应,义旗所指,四境光复。清廷大为震惊,遂派大军从东、西两路合击,妄想一举扑灭陕西革命。陕西军政府为了粉碎清军的反扑,在东、西两个战场进行了艰苦激烈的战斗。1911年11月2日驻守华阴庙的巡防营马队管带胡明贵率起义部队,夺取潼关后,11月4日,清廷所派豫军即进攻潼关,胡明贵英勇抗敌,由于犯敌势众,全军覆没,潼关失守。秦陇复汉军副统领钱鼎请命率军出击,不料行至渭南被当地土豪串通刀客严纪鹏等杀害。大统领张凤翙于是派张钫为东征军兵马都督,领兵攻取潼关。张钫招收了严纪鹏、杨茹林及曹印侯等部之团练,兵力大增。11月11日,收复潼关。

  参考文献:

  [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陕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2]黄美真,郝盛潮.中华民国史—事件人物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陕西近现代名人录(续集)[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

  [4]王广利,黄海绒.师子敬与西安辛亥革命[J].陕西档案,2001,(5).

  [5]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陕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