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讲武》电视片中的唐继尧与李范奭(3)

辛亥革命网 2018-01-25 13:3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在纪念云南讲武堂创办一百周年的时候,云南创作的五集电视政论片《百年讲武》,用许多假材料宣传唐继尧,尚未调查落实就搬上电视进行宣传,很不严肃,严重影响到这部政论片整体质量和中国媒体的诚信形象。本文摘录电视中的解说词和电视中的人物语言,对照各历史事件经历者的回忆录和相关档案资料,提出几点考证意见,希望能够纠正电视宣传工作的失误。

  申先生为了培养我,给我找了一个姓杜的老师。先生督促我,我也努力学习,所以中文提高得非常快,简单的对话也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学习中文,最终目标是到军官学院学习。先生又把我送到杭州体育学院,这个学院是预备军官学院,在这里学习了7-8个月,后来临时政府和学院直接联系,我顺利地退了学,决定去云南军官学校。

  申奎植先生和孙文先生商议决定,韩国的学生去孙文先生培养中国革命干部的学校----云南军官学校就读。孙文先生与云南的督军唐继尧将军联系,让韩国的学生到云南学习军事。”

  李范奭从上海经香港、越南、河口,走了17天到达昆明。“虽然唐继尧将军批准我们入学,但也要办理很多复杂的手续。第一个见的是国会议员崇明先生,他又介绍我们认识了云南负责外交事务的徐福远先生,通过他顺利地办了入学手续。入学后,我们也特别小心。当时是战争年代,外国人到中国军事学校来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虽然上海临时政府与学校联系过,各方面都给了方便,特别是徐福远先生给我们很多照顾,但我们还是特别小心。”

  从李范奭本人的亲自叙述可以看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唐继尧担保”的事!从清代到民国时期,还没有出现“是否有犯罪记录”的政治审查。虽然很多单位办事或招人需要商家出具书面的“铺保”,以便在被担保人偷窃或造成经济损失的时候凭着担保书找商家赔偿,但是唐继尧作为全省的头头,怎么会把自己的身份下降到“铺保”的地位?唐继尧直接管辖着讲武学校,对李范奭等人的入学,只需要“批准”、“同意”,点个头就行了,不会把讲武学校当作自己管辖不了的客体去为新学生担保。现在的人捏造“唐继尧亲自为李范奭担保”的谎言,却没有任何依据证明唐继尧写过担保书。

  既然李范奭能把自己名字改为李国根进入军校,难道就不会把年龄也随之调大吗?入学要“办理很多复杂的手续” ,这些手续都是李范奭亲自办理,唐继尧哪里插过手?

  李范奭当时的年龄达不到18岁,并非什么“唐继尧便作主,把李国根的年龄调高了两岁”。李范奭到达昆明并没有见到唐继尧,李的入学手续是通过云南负责外交事务的徐福远办理的,唐继尧这个西南王土皇帝,不至于亲自跑一趟到讲武学校或者到徐福远那里去为小小的学生李范奭改动年龄。

  既然李范奭能把自己名字改为李国根进入军校,难道就不会把年龄也随之调大吗?入学要“办理很多复杂的手续” ,这些手续都是李范奭亲自办理,唐继尧哪里插过手?

李范奭

  再从《李范奭将军回忆录》书末的“年谱”中,看看能不能提供一点唐继尧担保入学和为李范奭调高年龄的线索:“1916年(17岁)。年初,在军官预备学校杭州体育学院读书6个月,同学有李镰、蔡英、韩支龙、李宝民等。秋天,申奎植先生委托了孙文先生,孙文先生又委托了云南唐继尧,推荐铁骥(李范奭)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因此与裴天泽、金鼎、金世峻、崔震等人一起从香港到河口,从河口坐火车到了昆明。用假名‘李国根’注册,年龄又不够,虚报了2岁才入了学。” 明白无误地表达了李范奭年龄是他自己虚报的,并非别人作主调高的。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此书的翻译者忠实于原著的精神,没有凭“合理想象”擅自在正文和年谱中添加原著之外的故事情节。

  吹捧唐继尧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抹杀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从1912年孙中山派去调查贵阳事件的特使于德坤被唐杀害,到 1915年孙中山派去云南发动反袁的中华革命党人被唐继尧疯狂捕杀,唐继尧多年来都一直在敌视孙中山先生。直到护国运动成为世人称道的壮举后,唐继尧才表示愿与孙中山合作,想借助孙中山的威望捞取新的政治资本,所以孙中山提出让李范奭等人到云南军校学习,唐不表示反对。再从唐继尧利益的角度看来,把莘莘学子介绍来云南归唐管辖,唐还可以在日后使之为唐效力,何乐而不为?

  李范奭入学是孙中山出的力,连本人回忆录都是用“孙文先生介绍我入云南军官学校”做小标题,李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虽然这事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事情,但是纪录片的撰稿人绝口不提孙中山先生,而是用无中生有的方法捏造担保情节,恣意抬高唐继尧,利用中央电视台的科技频道向全世界宣传,把谎言变成无人能够澄清的历史事实!

  李范奭是性情中人,对别人的任何帮助都念念不忘,李对于唐继尧表示感谢,并非是因为“担保”或者“调高年龄”,而是因为唐继尧批准了他们提前离开军校学员的实习队伍。《李范奭将军回忆录》第87页写道:“在干海子实习了两个半月。1919年3月1日,韩国爆发了‘三一运动’。当时大家都不在一起,好不容易用电话联系上,第二天的下午3点前在大观楼见面,我们拿着报纸边读边讨论国家大事。第三天的下午崔震没有来,我们4个人又在那里集合,研讨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当时云南军官学校的纪律非常严格,实习士官的纪律就更严格了,实习期间是无法回国的,我们一句都不敢提。后来我们还是决定给督军写报告请求回国。报告内容:①我们是亡国的国民,阁下收留我们,又让我们在云南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我们现在有能力回国雪耻复国,首先谢谢阁下。②我们应该完成见习任务,不能完成我们的良心也会过意不去的,但我们相信阁下的手下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我们也没有问题,同样可以完成北伐的任务。③我国人民正赤手空拳的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祖国的独立,很多同胞被屠 杀了。我们在云南学到的过硬本领,此时不贡献,何时才贡献呢?阁下对我们的培养现在有机会使用了,为了我们的祖国请阁下给我们这报国的机会。④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我们已感觉到祖国的呼唤,望阁下理解我们。⑤这次阁下同意我们回国的话,祖国独立后我们民族永远记住您的恩德。”

  李范奭的请求信终于有了结果,李范奭回忆录写道:“第三天的夜晚,督军部的高级副官来到学校亲自向我们表达督军的回话”,唐同意他们回国的请求,他们可以离开军校学员的实习队伍回国去了,回话是口头的不是书面的,督军部的高级副官并为他们送行。多少年之后,李范奭不忘兑现诺言,在大韩民国成立后列名申谢,表现了李范奭等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风格和品质,但这并不等于说唐继尧对李范奭真有多大的恩情。

  李范奭早年受到中国儒家文化“恕道”的熏陶,是个以德报怨的人,他的“写在搁笔之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受压迫和剥削的年代,出现一些民族的叛徒和附日协助者也是事实,我曾经最恨他们,然而,根据独立运动所蕴含的民族大义,对其行径既要嫉恶如仇,也要一定程度地原谅他们”,“对那些我们民族子子孙孙都不能原谅的人,为了我们新的历史前景,对他们的子孙也要给予谅解,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因此在我的笔下,对做了坏事的人的名字都写‘略字’,但那些对民族、国家、世界有一点帮助的人,我都尽量详细地写,甚至校友的关系都尽量写详细。”基于这样的思想情绪,所以李范奭对于曾经给予过一点点帮助的唐继尧也表示感谢。现在捧唐人士借题发挥,趁机夸大唐继尧的功劳,与李范奭的敦厚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范奭

  李范奭在书中写道:“广东军政府招收那些在世界各国有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华侨子女免费回国上军官学校。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家的华侨中有许多政治家、实业家和巨商,西南的革命家们都都很希望得到华侨的支持和帮助。那时云南军官学校也派出很多人到各国的华侨学校、华侨企业和大工厂等地方宣传中国革命的政策,鼓励他们的子女免费到云南军官学校学习。

  孙文先生的家乡是广东,南洋各地的华侨多数是广东人和福建人,他们非常崇拜孙文先生,愿意支持和帮助中国革命,华侨的子女到云南军官学校的人很多,我们第12期就有70%是华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