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与黄花岗起义——纪念黄花岗起义107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18-04-09 09:00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作者:邓江祁 查看:

谭人凤不仅是黄花岗起义的主要筹划者和重要参与者,为起义的筹备和发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且还是黄花岗革命精神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为建立和巩固民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

  黄兴率领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之时,谭人凤已出广州城,但他仍惦记着黄兴和战友们,伫立城外向城内眺望,听见城内枪声密集并见有几处纵火,及傍晚时分,仅见一点火光,不久遂熄,“已知事败,心甚痛焉” [2]349,只得含泪返回香港。后来,从陆续返回的幸存战友处,谭人凤得知当时的惨烈的战况,对死难的战友肃然起敬。他认为:“是役也,死者七十二人,无一怯懦士。事虽未成,而其激扬慷慨之义声,惊天动地之壮举,固已碎裂官僚之胆,震醒国民之魂。”[2]349这次起义的失败对谭人凤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尤其是那些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勇士们,几天前个个还是那样生龙活虎,如今却阴阳两隔,他们感天动地的英勇事迹久久萦绕于谭人凤的脑际,他们亲切可爱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谭人凤眼前,更令其悲痛欲绝。

  1911年夏,谭人凤来到上海,继续坚持开展革命活动,并与宋教仁、陈其美等人筹建同盟会中部总会,把反清革命的重心转到了长江流域。在沪期间,谭人凤对在黄花岗起义和在这次起义中英勇献身的战友们仍难以忘怀,决定通过哀诗,寄托自己对他们的悼念。他说:“诗词一门,人凤以小技目之,不愿作亦不愿学者也。本年夏自广州事败归,羁寓沪上,□□踽踽,情极无聊,痛念已往将来,实有无限情怀郁结,而不能宣泄,于是老学吹手,藉此道以写之。” [2]6于是,谭人凤长哭当歌,援笔首先写下《哭黄花岗》云:

  昏昏老眼泪潺湲,痛哭同人死粤垣。黑弹声中寒贼胆,黄花岗上忧灵魂。

  天留惨景悲林鹤,月冷孤坟泣夜猿。他日丰碑七十二,大书贤孝祖轩辕。

  接着,谭人凤又含泪为曾经朝夕相处的死难战友分别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哀诗,以颂扬他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寄托自己对他们的无尽思念。

  林时爽,字广尘,号南散,后改名林文,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云南巡抚、状元林鸿年之孙。林时爽幼年丧母,随父到浙江求学,能诗文,善书法。1903年,林时爽参加福建学生会,1905年入日本成城军校学军事,后改学法科,并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经理、《中兴日报》编辑。林时爽得知黄兴组织广州起义的消息后即离日本,加入“选锋”队,从香港潜赴广州。起义开始,与黄兴率众120多人,自小东营街出发,左执号筒,右挟小枪,身怀炸弹,腰佩短剑,直扑督署,炸死守卫数人,放火烧总督衙门。冲出时,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谭人凤十分欣赏林时爽的才华和能力,曾说:“革命党中人物,抱高尚之思想,具远大之眼光,能为国家谋幸福而又与吾契合无间者,吾始终必推君(指宋教仁——引者)与福建之林君时爽二人。”[2]108-109林时爽在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后,谭人凤十分悲痛,因此在为诸烈士所写的“十哭”中,第一篇就是《哭林时爽》:

  笑语哈哈率天真,老少论交气倍亲。我愧颓唐偷旦夕,君原洒落拔凡尘。

  静参哲理浑忘相,误信狂言奋舍身。长才未了殲仇恨,天意苍茫负此人。

  喻培伦,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同盟会。喻培伦曾专研化学,研制炸弹,组织暗杀团,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喻培伦在黄兴的率领下随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精英勇猛地攻入广东督署,被俘后从容就义,年仅25岁。谭人凤的被喻培伦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作《哭喻云纪》云:

  亡国遗民病不支,鄙为良相习良医。精研药学探深理,巧制弹丸助义师。

  心细胆豪轰敌靡,势孤力竭罹身危。伤哉一死无人继,建设长才问仗谁?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留学日本时,参加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临行前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林觉民仍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为怀念这位慷慨就义的英雄,谭人凤作《哭林觉民》云:

  潇洒风姿丰少年,鄙为奴隶喜为仙。学通中外空仿古,气壮河山愧后先。

  督战勇忘飞矢痛,临刑说演救时诠。从容死义如君者,顽懦闻风志定坚。

  方声洞,字子明。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早年曾到汉口进新制学堂,1902年随兄姊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同盟会成立,方声洞与其兄声涛、姊君瑛及两嫂均先后加盟。次年因清廷禁止自费留学生习陆军,转入千叶医学校,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1911年3月受命从日本密运军火抵穗,4月27日参加黄花岗起义,随黄兴扑攻两广督署,后转攻督练公所,至双门底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谭人凤为之作《哭方声洞》云:

  结队联翩去海东,国民天职荷当躬。激昂慷慨悲声壮,魁杰轩扬状纠雄。

  火纵督辕搜虏吏,弹伤营哨走元戎。一门义侠兄和姊,相对无言痛惨终。

  陈与燊,别名汉新,字愈心,福建闽县(今闽侯)人,是“十汉团”成员之一,与林觉民等创设“爱国社”,宣传革命宗旨。后入报界,著论立说,抨击时政;加入“闽南救火会”,主编《调查录》。1908年由舅父萨镇冰资助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加入同盟会,曾驳斥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在黄花岗起义中,就义于广州大码头,年仅23岁。谭人凤为之作《哭陈与燊》云:

  陈姓由来不帝秦,揭竿起义有先人。界严种族循家法,心醉文明吊国民。

  政治远搜中外史,弹鎗轻试雅儒身。闽中风气开原早,豪侠应多步后尘。

  宋玉琳,又名豫琳,字建侯,安徽省怀远县城关人,15岁时,奉父命赴凤阳府应童子试,中案首,补博士弟子员,但非其所愿,毅然离家寻求革命途径,于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春,就学于安徽巡警学校。7月6日,光复会首领、巡警学堂堂长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并率众起义,但因失败被捕。宋玉琳与20多名巡警学堂学生同被捕押。官府杀害徐锡麟时,曾将宋玉琳、朱蕴山等押赴陪斩。翌年11月,熊成基在安庆领导新军马炮营起义,宋玉琳与范传甲是这次起义的实际策划者。起义失败,熊成基遇难。1911年春,宋玉琳率江淮革命志士97人至广州,参与黄花岗起义。起义时,宋玉琳与数人加人黄兴部,从小东营出发攻打两广总督署,转战华宁里,冲锋陷阵,英勇顽强,然终因弹尽力竭被捕。讯供时,他陈述了黄兴主张立即进取的三大理由,言词慷慨激昂,问官及观审者无不动容。面对生死,宋玉琳大义凛然:“安庆之役,吾应死而未死,将有以报吾死友,今日者可以死矣。”英勇就义时,宋玉琳年仅32岁。对于这位屡次参加起义,视死如归的志士,谭人凤作《哭宋建侯》云:

  兵变淮南主乃公,锡龄死后一英雄。眼中有泪常悲范,身外无知艳说熊。

  五岭风云成想像,半生志愿累虚空。战场未入波诛戮,应有余哀饮恨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