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权势转移中的调适——护法战争时的阎锡山(2)

辛亥革命网 2018-08-14 09:49 来源:《安徽史学》2017年第4期 作者:张文俊 查看:

袁世凯去世后,中央威权进一步低落,弱势在摇旗呐喊中也并非完全的“随风倒”。如其时阎锡山就是这种弱势地方实力派的典型代表,他虽掌控山西,但军事实力却不及其他势力,为了生存,只能在中央权势转移中做出适宜选择。

  此外,阎锡山还向曹锟、倪嗣冲等征询段祺瑞辞职后时局的应对之策。[46]曹锟劝阎保境,维护治安,以为“现在揆席辞职未允,主座(冯国璋)通电主战,必有正当办法。无论时局如何,我辈淬厉将士,妥防境域,保卫治安,先顾根本即是胜者。彼此情同骨肉,利害相依,此后遇事,必当驰闻,以灵消息,而期一致。”[47]随着主战呼声又趋上风,段祺瑞辞职未成,仍主武力统一,并派王占元为援湘后路司令。[48]然长沙被西南攻破,王占元等前线将领却发主和电,曹锟、陈光远、李纯亦积极支持,主张先停川湘之战,协商条件进行和解,实现南北统一。[49]段祺瑞面对冯派抵制,不愿接受西南条件,认为大势已去,急欲离职,婉告日使勿再为其活动。至于总理人选,事实上争论已有多时,自从段祺瑞辞职风掀起,冯国璋就曾让徐世昌接任,徐拒绝,又有李经义之说和王士珍之说,但王士珍颇受拥护,于是在段祺瑞辞职已成定论后,王士珍成为总理继任人选。据李庆芳20日电称“王士珍将长陆部,代段祺瑞任总理,陆军部次长徐树铮亦辞职,陆荣廷乘势将在梧州设军政府。”[50]由此,段祺瑞派失势,而阎锡山则寻求并转向新的强势。

  二、转向支持冯国璋和曹锟

  由前文所述可知,段祺瑞的西南用兵遭到冯派抵制,段在北京政府中处于颓势。对此政局变动,葛敬猷获得确切消息后,于11月21日电阎锡山,“此次政变,全系有人挑拨府院所致,段公(祺瑞)势难再留,不久将代以王士珍,先行兼代,此后实权当操于府。昨已将陆参办公处由院移府,闻将派张绍曾为南北议和使。钧座民国元勋,国人敬仰,惟政潮所趋,不能不稍事联络,浙督杨(善德)已与苏督李(纯)有所接洽。昨日左右言于猷,钧座似宜与府稍生关系,猷已先事联络,应否进行?取何种方针?尚乞谕遵。”[51]根据葛电,阎锡山洞悉中央权势转移之动向后,遂转向支持总统冯国璋,加强与冯派联络,淡化与段派关系。如阎锡山在19、20日连获冯国璋与各省商讨对西南用兵两电后,于23日复电冯,“锡山素以服从中央,维持统一,为唯一之宗旨。伏望钧座独伸纲断,挽救艰危。”[52]是日,阎又致电曹锟“承示拟先请西南方面,即日将军队退出湘境,表示和平决心,明定停战日期,以为议和初步。鄙意极表赞成,即请我兄挈衔主稿,通知彼方,弟愿附诸骥尾,以图挽救。”[53]阎锡山虽力言支持冯国璋决断,同意曹锟对西南和平主张,[54]但他却不向其它省份表明态度,而是以谦虚姿态向它省商讨对策。如在23日电复福州李厚基,声称“敝处对于总统(冯国璋)皓(19日),亦尚在筹虑之中,尊见如何?还乞见教。”[55]当南北议和已成趋势,李厚基才于26日致电阎锡山,赞成言和,敦促阎派员赴津商谈。[56]阎于28日答复李“敝处覆仲珊督军(曹锟)马(21日)电,大意与台旨相同,并已派员驻津接洽矣。”[57]

  然而,就在段祺瑞于22日辞职后,中央政府的组阁又生矛盾。阎锡山据葛敬猷电获知王士珍可能组阁,如王不能组阁,对西南调和时,各方将不会接受。[58]如南昌陈光远曾就组阁一事电阎锡山等,推崇王士珍任总理,[59]阎赞同其意,声称“聘老(王士珍)众望所归,敝处已专电敦劝矣。”[60]而李纯却通电认为总理人选不宜由各省推举,应由总统任命。[61]阎又不敢得罪李纯,当即函电附和“组阁问题,尊论极是,毋任钦佩。此后如有卓见,仍乞随时示及为盼。”[62]于是,李纯28日通电反对王士珍组阁,理由是推举王组阁可能会转生波折,“诚见于第一次段(祺瑞)既去职,李阁(经义)不来,演出种种怪剧,致有今日结果之语。”[63]然据李庆芳所言,李纯之所以反对王士珍组阁,是想自荐,出任总理。[64]但北洋武人对李纯的支持度很低,而王士珍颇获倪嗣冲、王占元等人拥护。

  此外,对于段祺瑞辞职,徐树铮特于12月1、2日电阎锡山,告知段虽去职,但实力仍在,劝其不要投向他派,更不要被南北议和蒙蔽。其谓:“昨公府亲信谘议耿光之弟由港电告议和条件:1、黄陂(黎元洪)复职,冯(国璋)住瀛台;2、复旧国会;3、陈光远调闽,李烈钧督赣,柏文蔚督皖,谭延闿督湘,刘存厚督川;4、广东督省改为公举。刘存厚屡战屡捷,对于我辈极重气谊,决不至为彼辈诡诈所间,尊处仍请加意联络为盼。”[65]“我国南军权势消长,与日本寺内内阁利害相通。芝揆(段祺瑞)去职,彼邦时相问讯,第以各省不挽留为疑,经弟切实告以我辈但求国家治理,不争意气夸嚣之私。若后任能施善政,我辈为太平百姓,岂不甚美,若再不然,时势相处之日,相机而发,迎刃立断,此时各省之沈静,正见我辈之秩序。彼闻之极意赞服,立电寺内详报一切。昨燕孙(梁士诒)自日来电言,寺内已训令渠系内诸要人,并达林公使(权助)谓:段虽暂时去职,北系实力并无堕落,后对支方针,仍认定东海(徐世昌)、合肥(段祺瑞)为政局之中心,遇事力尽友谊援助等语。所关甚大,特飞闻。又昨电议和条件,尚有惩办祸首一条,所谓祸首者,段、倪、汤、梁、吴、傅及弟也。”[66]阎锡山获徐电并未立即回复,而是针对张敬尧提出调和四条件,[67]于12月3日电复张“主张极是,敬佩莫名。请即电达仲珊督军(曹锟),以期一致进行。”[68]

  不过,因梧州、南京、天津三方政见相去甚远,南北和议突生变故。[69]据李庆芳12月4日电称“南军攻岳州,已由七师前敌接战。中央电南京,和战由内阁主持。李纯请假,元首密告钱能训谓:‘我可言和,他们须主战’,并微露辞职意。顷晤某公,据云:徐(世昌)、段(祺瑞)极称晋旅能战,虽败犹荣。”[70]5日,冯国璋电曹锟、阎锡山等“现闻湘中情形不久必将内溃,饷源不继,商民罢市,不过逞其娇气以图徼幸,已饬岳州王总司令(占元)坚守阵地,以待后援。又密告苏、赣等省勿忘军备,一面由中央筹划饷糈,各省联合预备大举劲旅,使我士气重振,局势重新,必使主权仍在中央,可擒可纵,决非轻徇和议,中彼狡谋。”[71]阎锡山立即响应,6日电复冯,表示将整饬军备,听候指挥。[72]是日,参陆部又通电各省督军,“各级将领,上受国家之负讬,下为士卒之楷模,尤当淬励精神,率先奋勇,如有畏葸退缩,军法具在,决不宽容。切盼通饬所属,振奋进行,功罪殊途,端须自择,切切奉谕。”[73]阎于7日复电参陆部“国家养兵,责在捍卫,军人天职,有战无退。已遵谕督率所部各级将领,淬励精神,遇有战事,身先士卒,奋勇直前,倘敢畏葸退缩,即以军法从事。”[74]

  段祺瑞、徐树铮为反击冯国璋及长江三督,徐树铮还特意到奉天和蚌埠,与张作霖、倪嗣冲联络,并力劝曹锟对西南用兵。在徐的活动下,山东、山西、奉天、福建、安徽、浙江、陕西、黑龙江、上海、察哈尔、绥远和热河等省,其中有七省督军及都统和护军使代表于12月3日云集天津孙家花园举行督军团会议,议题是对西南作战和对付北方主和派,力主对西南决战。参陆部7日再次电张作霖等“望各长官就所部兵队切实筹备,除驻防地方必要者外,务须抽出一部之兵力,整备完全,遇邻省情形紧急时,即无中央命令,亦可相机援应,具报查核;而中央统筹全局,有必须征调者,亦可朝令夕发,免误时机。”[75]阎锡山于8日分别复电倪嗣冲和参陆部,“决定主战,自当一致进行,俾底于成,卓论至佩。敝处迭接仲珊(曹锟)、子志(张怀芝)两督军来电,已覆电,担任筹备一切矣。”[76]“军队迅赴事机,端在实力,各省互相援应,自属要图。已遵谕将所部切实整理,以备缓急。”[77]10日,阎再电倪嗣冲“仲珊(曹锟)、子志(怀芝)两兄联往督师,复有我哥以为后劲,团体益坚,军心团结,勘定大难,在此一举。弟凡力所能为,无不竭诚赞助。”[78]更何况段祺瑞是对德宣战的坚定者,虽离职总理,但仍以参战名义与在华势力联系,以借外援而内争。对此,冯国璋既要敷衍段派,又要讨好在华势力,只好附和对西南主战,并在布告宣战前,于18日任命段祺瑞督办参战事务。段则以督办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扩充皖派军实。国务总理王士珍鉴于皖派势力扩充,不得以而又将陆军总长一职让给皖派段芝贵。这样,北京政府的实权仍掌握于皖派之手。[79]

  11日,阎锡山曾向晋籍安福系成员田应璜打探政局,“闻曹(锟)、张(怀芝)有拥段(祺瑞)上台之说,真相究竟如何?此议如在必行,从何处下手,到津时设法探明见告。”[80]14日田应璜对其疑惑作答,“拥段上台,闻当时原有此意,以为北省出兵,王(士珍)当然退位,刻已搁置矣。张(敬尧)、冯(玉祥)反侧,蚌埠已受牵制,鄙意各省固当极意联络,而宗主则以曹督军(锟)为依归。燕晋协力,尚可为也。”[81]另据李庆芳14日电称“谭延闿电元首辞湘督[82],并力陈息争须恢复旧国会。鄂前师长王安澜在枣阳招集旧部,称护法军,闻系孙武、季雨霖为主动。汪议员昨自宁来称,李督(纯)可恃军队,仅齐燮元一师,近日喧传李(纯)、齐(燮元)将独立,倪(嗣冲)、卢(永祥)密计攻宁,人心浮动,一夕数惊等语。”[83]又“政府昨以议和大旨电由李纯转达南方,闻内容有召集新国会,减少名额;北军仍驻岳州,桂军退出湖南,滇军退出重庆等条件。王士珍昨在阁席上有数日后请段祺瑞复揆任语,晚即缮呈先辞陆长兼职送府。”[84]

  15日,陆荣廷通电,主张各省罢兵息民,一致对付欧战,倡议重开南北和议。[85]17日,谭浩明也发出通电,力主和平,防止内讧,注意日、俄等对中国掠夺。[86]然而,曹锟却主张对西南用兵,防止从中离间,免使北洋涣散,并由中央宣布西南“阴谋”,呼吁他省一致援助,[87]冯国璋亦通电各省以武力为和平后盾,令已经出发或将下动员的各军队,迅即集中前方要地,扎定地盘,不可稍懈军心。[88]此时阎锡山响应曹锟,称“晋虽偏小,自应勉励袍泽,尽力援助。”[89]18日,冯国璋向西南发出和平布告,“所谓藉武装以促进和平,亦即国璋前电先礼后兵之微意”,[90]并决定取消参院,为和议入手。[91]南京王占元、陈光远、李纯通电表示愿调和南北,[92]王芝祥奉命赴梧州求和。[93]随之,曹锟追随冯国璋亦改变主战政见,通电各省督军,请中央速改定国会、组织选举法,召集正式国会。[94]于是,阎锡山也由主战向主和转变,于25日电复曹锟,赞同由曹领衔入告中央,敦促参议院,迅速议决国会、组织两法,依据约法行使代议职权。[95]

  然不久,南北和议再现裂痕,张怀芝、龙济光等电中央,主张武力解决,而此时阎锡山却不动声色,在观察冯国璋与曹锟的动向。1918年1月7日,冯国璋电曹锟等,驳斥谭浩明对他的诋毁,并再次对西南问题表态“鄙意能守而后能战,能战而后能和,前已屡屡言之,目前仍抱此宗旨,不少变易。”[96]阎锡山即于9日电复冯国璋,对其意表示支持,谓“国事蜩螗,宇内腾沸,我大总统息事宁人,不惜委曲求全,犯而不校,仁至义尽,薄海同钦。锡山以巩固国家,力谋统一为职志,遵当整备军队,听候指挥,戮力同心,积极进行。”[97]然而,西南对冯国璋的和平措置已失信心,一面联合自立,一面进攻,在27日攻下岳州,主和派王占元极度恐慌。段派则乘机鼓吹武力解决,冯国璋受此压力,只好命曹锟、张怀芝、张敬尧等率兵入鄂,任曹锟为两湖宣抚使、张敬尧为攻岳前敌总司令。2月中旬,徐树铮动员张作霖奉军进驻直隶,张作霖在声援段祺瑞同时,意在逼迫冯国璋。[98]王士珍内阁遭此威胁,亦准备辞职,于1月13日通电“主座解决时局办法。本与尊旨无殊,前以国人相望和平,不惮委曲迁就,即恐误中缓兵之计,故特设两司令,意在先输军队于南方,援鄂即以规湘,援赣即以制粤,彼方见我有备,或可易就范围。如果和平无效,则无烦征调,因应自能裕如,军队布置既周,明令即时颁布,而诸兄所争者,先布令而后进兵,尊意以为主座曾有和平之表示,若未奉声讨明令,万一事势变更,恐中央卸责或诿过于军人专擅,因此怀疑,致生歧异,日内岳防吃紧,闽省告急,均待救援。主座日盼会师,诸兄同殷敌忾,只以命令后先之争,先有滞碍。弟等以为徘徊瞻顾为行军所最忌,故敢于诸兄所筹虑而未便显言者,冒然揭明,庶彼此皆可涣然冰释。弟等更显确实担保军队达到地点,明令随之即去,事之成败利钝,京外共之,无稍差忒。”[99]随后,陈树藩函电阎锡山,征询该如何回复王士珍电时,阎称“王总理(士珍)元(13日)电似无答复之必要,敝处已搁置不办。”[100]由此可见,阎锡山对王士珍的态度完全是以一种“拜权”的立场对待,觉得王既已准备辞职并将退出权力核心层,则认为对王电似无回复必要。

  在阎锡山心中,只有把持中央权柄者及其所属才是他折服的对象。如李纯因调和南北问题,某些武人故意指责其偏袒西南,使其去职。对此,冯国璋为李辩护。[101]阎锡山亦于19日专电冯国璋,让冯劝阻李纯辞职,谓“自湘事失利,李督军以息事宁人之意,出任调人,外间虽有谣传,心迹可以共见。值此国事艰危,长江流域管毂南北,李督军威望素孚,正资砥柱,岂容高蹈远引。钧电责以公谊,动以私情,巡诵再三,无任感悚,自应急电劝阻,以副大总统属望之殷。”[102]而当岳阳被南军占后,曹锟于2月14日通电 “军现已南行,利在急行进攻,一俟张敬尧到汉,即与会商,开始前进,以期早消逆氛而定大局。”[103]阎锡山又当即附和曹锟,于20日复电“节麾南下,军威远震,衡湘夺气,指日荡平。”[104]由此进一步表明,阎锡山对能够影响政局者,或能够控制中央权柄的实力派,都持积极联络态度,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并做出亲近姿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