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为何会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辛亥革命网 2018-08-29 14:07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徐焰 查看:

历史表象之形成,都受其时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弱点,就在于只推翻了帝制而未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历史表象之形成,都受其时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弱点,就在于只推翻了帝制而未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进入20世纪后,清王朝的腐朽已令全国上下深恶痛绝,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仅三个多月,清朝最后一位太后隆裕被迫抱着6岁的小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从此中国在名义上进入了共和时代。然而,民国的建立并未带来和平,随之而来的只有长期的军阀混战。不仅北洋余孽拥兵割据,国民党内各派系军队还相互厮杀,如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几派之间的一次中原大战便造成30余万官兵伤亡。日寇则利用中国内战大举入侵。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并不存在一些别有用心者所鼓吹的“黄金时期”,有的只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凄惨状态。

  历史表象之形成,都受其时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民国时期军阀混战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中国封建体制自古就有一个特点,那便是中央集权一旦被削弱,军事、经济、人事权下移就会造成军阀掌兵并割据一方,随后便带来《三国演义》所描绘的那般群雄混战。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弱点,就在于只推翻了帝制而未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民国年间的经济形态大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1948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还不及西汉,多数县由于不通铁路、公路而处于封闭状态,这就为“土皇帝”们占地为王提供了社会基础。外国侵略者插手中国内政扶持军阀,更是促进了各军阀的兴起。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时,曾想在国内建立一个统一的西方式民主共和国。他和廖仲恺这样左派出身的华侨,怀有“平均地权”等美好设想。而国民党军官却多是地主豪绅的代表,如在日本参加同盟会的蒋介石、阎锡山、何应钦等军事留学生,以及国内参加革命党的军校生如李宗仁等人,都只赞成推翻爱新觉罗皇族,再换个汉人当政,并不想真正改变封建体制。如此顽固维持旧制不搞改革,一心只想维护自己的利益,怎能不被人民唾弃?

  国民党内在大陆掌军权最久之人,是统治山西达38年的阎锡山。此人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加领导太原起义并担任山西军政府都督,随之发展起自己的晋绥军。阎锡山所信奉的“存在哲学”是“谁势大就拥护谁”。阎锡山在袁世凯称帝时向其称臣,之后还拥戴过几任北洋总统,最后虽服从蒋介石但又兴兵反蒋。这个政治上的“变色龙”只有一个底线——要拒止其他军队进入山西。阎锡山重用的官员差不多都来自其家乡山西五台县,当时山西有句名言“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有人劝他起义,他回答道“我一生嫁过许多人,现在不打算再改嫁了”,之后逃往台湾。这是因为阎锡山明白,共产党会挖掉其封建老根,而蒋介石则同他有一致的阶级利益。

  蒋介石于1927年建立南京政府,并在翌年宣布“国内统一”,虽得到多数省份名义上的服从,但真正能统治的只是嫡系中央军控制的地盘。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军阀从1925年起控制广西长达24年,期间不许中央政府插手省政,广西军中排长以上军官差不多都是广西当地人。依仗这支桂军,再加上省内庞大的民团,李宗仁等人在国民党内长期保持“桂系”一派,曾两次逼蒋介石下野。直至1949年解放军南下歼灭了白崇禧所率的20万军队,并完成广西剿匪,国民党内这一派系才烟消云散。

  以同盟会为前身的国民党,自建立之初就只是一个松散的反清联盟,始终没有用先进理论来统一党内思想,什么人都可以加入,甚至老军阀也被拉入其中。例如,在西北地区以野蛮残暴闻名的马步芳、马鸿逵等军阀,根本不知“三民主义”为何物,也被蒋介石拉入国民党并委以高官。马家军一直自成体系,从不让蒋介石插手其内部人事财权,对蒋的军令也是选择性听从。尽管蒋介石采取各种手段消灭异己,然而据统计,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队的248个师中只有一半算是蒋介石的嫡系。国民党新军阀的对立和争斗,加剧了民众的痛苦,也令各军阀内部乱作一团。直至中国共产党将各股革命力量团结起来,这些反动势力才终于被各个击破,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