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森研究的几点思考

辛亥革命网 2018-09-29 15:41 来源:团结报 作者:黄顺力 查看:

今年是林森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他逝世75周年。终身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使命的林森先生,其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纪念,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美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今年是林森先生诞辰150周年,也是他逝世75周年。终身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使命的林森先生,其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纪念,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美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需要在学术上深入和拓展

  林森早年既领家风余绪,饱读经书,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入教会学校接受西式教育,得近代风气之先。青年时只身赴台湾电报学堂学习并任职,既受其时洋务自强新政的影响,又亲历中日甲午战败台湾领土割让之刺激,从而毅然走上振兴中华、反清革命的道路。民国初年政治纷争,作为革命元老,林森先后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首届国会参议院议长等要职,为维护民主共和,参与讨袁护法,与孙中山先生肝胆相照,共襄义举。

  林森从1931年底起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长达12年之久,其间谨遵“虚位”元首理念,避免民国以来政争陋习的“府院之争”,有着“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而面对日本侵略,以国家元首名义向全世界不断宣示中国将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念,故而,当他于1943年8月在国民政府主席任上逝世时,不仅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一致痛悼,而且中共方面毛泽东主席也亲自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唁电,作出“国府主席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的高度评价。国际舆论称林森“不仅全国敬仰,友邦也莫不钦佩。”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致电说:“林主席在此一(抗战)伟大工作中的热情,一如其睿智的见解,与卓越的学者风度,对于中国30年来的进步,真有无法估计的贡献。”

  然而,至今我们对林森的研究还不够。在台湾方面,如台湾学者田金丽所言:“无论是作为国民党元老或是国家元首,学界对林森研究的史料屈指可数。”在大陆方面,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林森评传》和《林森年谱》(林友华著),《无为而治的国府元首:林森传》(刘晓宁著),《林森内传》(林国清、林荫予、林荫侬等著)等著作先后问世,以及福建省林森研究会成立以来召开两次研讨会所编的论文集,但大体而言,笔者认为,除了专著和少数的学术论文之外,目前的林森研究主要还在纪念、概述、介绍的层面,其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如何深入和拓展

  有学者曾经将林森的历史贡献归纳为十个方面,我很同意他的观点(见林友华的《林森评传》)。当然,实际上林森研究也可以从这十个方面加以深入和拓展,而基于以往的研究基础,笔者认为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一,将林森的思想与实践与他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研究。林森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危亡、世事剧变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转型、多难兴邦的时代,作为兼具中西学涵养的历史人物,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经邦济世之学使他自小怀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志向,近代西学的熏陶又使他眼界开阔、思想开明而终身有民主法治之风。林森先生高居庙堂之上,而甘为平民元首;身陷民初政斗漩涡,却超然于党派之争;身处名利声色之所,而终生淡泊简朴,有真君子之风;一生以爱国相许,而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他的确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值得人们尊敬的人物。

  我们常说,历史研究以人物为对象的,主要是以该人物的思想与实践对时代、社会的影响程度为依据,同时也要将那个时代、社会为他所能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作考量。将林森的思想与实践与他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研究,应能较好地跳出过往林森研究中就人物论人物的思维,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也有利于对林森先生作出正确的历史定位。

  第二,将林森研究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福建地处沿海,历史上海洋文化底蕴厚重,对外文化交流自古已然。福建的地域文化,尤其是福州的地域文化有其独特性。中国近现代史上,福州的仁人志士,包括林则徐、严复等均为开风气之先的人物;辛亥革命时期,福州的革命党人,如林文、林觉民、方声洞、林尹民等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抛头颅、洒热血,林森、黄乃裳、黄钟瑛、林述庆等前仆后继,为民主共和立下汗马功劳。将林森研究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包括对以往比较少关注到的林森师友群体的研究,应该会拓展我们的学术研究视野,更好地诠释真实的历史面向。

  第三,将林森研究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将林森研究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结合起来研究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实际上从林森先生的整个政治生涯观察,不论是他在民国初始即担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首届国会参议院议长等要职,还是后来连续12年身膺国民政府主席的重任,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紧密相关。民初,袁世凯全身戎装佩剑以跋扈嚣张的武人之态就任大总统职,担任参议院议长的林森即以“此地乃代表人民之最高机关,不能携带武器,请先生解除佩剑,以崇法治。”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反映了林森先生不畏权势和对法制的尊重。此后他参加反袁护法,维护共和,包括后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谨遵“虚位”国家元首的政法理念,以避免“府院之争”、党派之争对抗战大局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林森对抗战最大的贡献就是抗战期间巩固领导中心,缓和内部派系间的纠纷,使得内忧外患的中国得以凝聚全国各界的力量,一致对外,方能取得最后胜利。”

  研究视角的变化往往会带来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传统国度,在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如果我们能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学术视角,从林森先生在这一重大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切入,相信林森研究一定会有新的领域和新的拓展,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将林森研究与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结合起来研究。“教育救国”是近代中国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这也是“教育救国”能成为当时的一大重要思潮的原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林森先生的“教育救国”思想有两个独特的立足点:一是注重乡村教育,即平民教育,“以前本国教育偏重城市忽视农村,致造成畸重畸轻现象。此后大家必须努力乡村教育,使全体民众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注重科学教育,因为“科学研究为建设国家的始基”。所以,他最早创办中国的航空教育,造就专门人才。笔者认为,这种将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与科学教育、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这种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在当时与现今都非常有意义。

  研究的发展方向问题

  首先,林森研究需加强两岸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大陆与台湾学界对林森的评价和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台湾也有以林森命名的林森路、林森公园、林森塑像、林森小学等,但真正意义的林森研究却不多。而在大陆方面,改革开放前对林森则是批判多,研究少;改革开放后情况虽有很大改观,但也属纪念性质多,学术研究仍不足。2008年福建省林森研究会成立后做了很多事情,在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推进林森研究工作实属不易。因而,在这一基础上,如果两岸学界能携起手来,加强林森研究成果、资料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扩大学术视野,一定可以推动林森研究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其次,福建省林森研究会或许可以成为林森研究的好平台。这主要有两点设想可以考虑:

  1.建立林森研究的基本资料交流平台

  历史研究、人物研究要建立在坚实、丰富的资料基础之上,福建省林森研究会可以考虑着力建设林森研究的基本资料交流平台,设法与福建省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重庆档案馆,以及台湾“国史馆”“中研院”近代史所、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等建立相关资料交流联系,做好原始资料的建设工作。

  2.对重要问题进行立项研究

  林森先生家乡的文化建设等得到众多有见识的乡贤企业家的鼎力赞助,目前已初具规模。基于此,我们也要关注一下林森学术研究的软件建设,例如,可否考虑在林森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上采取立项招标研究的形式,最终的课题成果标明科研经费赞助单位或赞助者的芳名,以此推动林森研究的深入,同时也留下赞助单位或赞助者的芳名,以此弘扬林森先生的思想和美德。

  综上,研究林森的确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殷切期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让历史真正给林森先生留下应有的一席之地。

  (作者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