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孙中山研究(2)

辛亥革命网 2019-01-02 09: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周兴樑 查看:

我国的孙中山研究起步很早,一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大致经历了复苏勃兴、走向繁荣、常态发展三个阶段。

  最后,有关孙中山专题性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这表现在:1、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轮孙中山与中国近现代化问题之研究热。这些年出版的相关著作主要有:《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上下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中山寻梦: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改革》等。

  2、关于孙中山与世界及亚洲,特别是同日本关系之研究,此间取得长足进展。这方面的相关论著主要有:《放眼世界的孙中山》《“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孙中山与共产国际》《孙中山与宫崎滔天》《孙中山宋庆龄与梅屋庄吉夫妇》等。

  3、孙中山与中西方文化关系问题,成为此间“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学界所出版的一些相关论著有:《孙逸仙思想与儒家人文精神》《“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这两本论集里,各有一批集中论及此课题的论文。人们围绕着孙之文化观、文化思想构成,及其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学术争鸣。

  4、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关系之研究,也取得颇大进展。学界出版的相关研究著作与资料主要有:《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孙中山与袁世凯》《孙中山与三角联盟》及《西南军阀史》三册、《陈炯明的一生》《陈炯明集》上下册等。

  此外,广大学者还论述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广州、上海、北京、广西、浙江及港澳地区等地的关系,及他与同时代外国友人,如康德黎、马坤、宫崎滔天、梅屋庄吉等人之关系——这些研究皆有相应之著作问世。

  “孙学”研究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2000-2018年)

  跨入21世纪以来,孙中山研究已步入持续发展常态,并日趋成熟,这表现在全国学界各种纪念孙的学术研讨活动仍相当活跃,学者们研究孙思想践行及生平事功的论著也不断地出版发行。此种情况表明:“孙学”研究显然没有“走向沉寂”。这是因为学术界清醒地认识到“孙学”研究之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新世纪的孙中山学术研讨会频频举办,这彰显出“孙学”研究仍是近现代史领域,特别是其人物研究中的热点。笔者据三种不全资料所载之数据;统计出2000-2018年全国召开的各类孙中山学术研讨论,至少有50多次。这些会议大致可分为几类:(一)各地在逢五逢十纪念年时,皆举办大型的研讨会。如2006年和2016年11月,学界在中山市先后召开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和150周年两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中外学者们,分别围绕会议主题“孙中山与振兴中华”,及“世界视野下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复兴”,展开研讨与进行交流。此同类重要的研讨会还有: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之际召开的孙中山与世界和平国际研讨会(广州),孙中山与祖国的和平统一研讨会(武汉);2004年为纪念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创建80周年,而召开的孙中山与世界(含共产国际)国际学术讨论会(广州)、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武汉)、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研讨会(天津);2005年在沪宁分别举行的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及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暨孙中山逝世80周年学术讨论会(南京);201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百年而举行的辛亥革命暨南京政府成立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二)举办“孙学”专题性研究的讨论会。如2006年的孙中山与中国未来高峰论坛(广州),2012年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山市),2016年的孙中山家族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海),2017年的孙中山与国家统一研讨会(上海)等;(三)大陆轮值召开的海峡两岸合办之“孙学”年会,如孙中山与宋庆龄研讨会,孙宋纪念地联席会议,海峡中山论坛等。(四)专门为扶持青年学人成长的孙学中山和辛亥革命讨论会,如孙中山与中国传统文化青年研习营,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国青年论坛等。此外,2001年、2011年10月,在武汉先后召开的纪念辛亥革命90与100周年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及这两年在长沙分别举办的两次青年学术研讨会。

  第二,有关孙中山研究的学术著作(含论集),仍持续不断地出版发行。据笔者之不完全统计,2000-2018年正式面世的各类著作及史料书,至少有113种计183册;至于学者所发之论文,有统计说:仅2000年1月-2006年4月就有1025篇,由此可见数量很多。这些彰显出“孙学”研究仍热度颇高。上述著作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这期间出版的“孙学”论文结集较多——中山大学孙中山所推出之两套丛书可为其代表,内有林家有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之觉醒》段云章的《孙中山对国内情势的审视》、林家有等主编的《孙中山与祖国和平统一》、李吉奎的《孙中山的生平及其事业》、周兴樑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国民革命与统一建设》、桑兵的《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等,另还有张磊的《张磊自选集》等,及一些大型“孙学”研讨会的论文集。(二)此间出版了一批新论著,几部传记堪称亮点。前者有刘望龄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王蓓的《孙中山政治心理研究》、张军民的《结合与更替:三民主义在身孙中山后的流变》等,后者有尚明轩增订的《孙中山传》、张磊的《孙中山评传》、茅家琦等的《孙中山评传》、张磊和林家有主编的《孙中山评传》(上下册)。另外,广东省志中之“孙中山志”,也可视为一部孙氏传略——这部超过百万言的人物志书,分生平、思想、著述、家世与亲属、相关人物、纪念地、附录等七篇,是人们了解孙的生平、思想与事功,及后人对其缅怀、纪念与研究情况的“百科全书”。这期间还有一些修(增)订过旧作再版,此不赘述。

  第三,我们在肯定新世纪“孙学”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之同时,当然也要正视其存在的不良学风有待纠正、成果之质量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有学者早在2006年作学术讨论会综述时,就坦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学术成就”和“收获”,不如“1986年、1996年两次学术会议”“论题的宏大,论文的深度,研究领域的宽广,研究方法的多样,还是前两次会议具有代表性”。指出的不足,在以后的“孙学”研究中也一直较为常见,故有研究者近期直言:新世纪之“孙学”研究成果“质量不是很高”。这种情况既与一些学人心浮气躁、不下苦功、爱做重复劳动之学风有关,又凸显出要进一步搞好起点已较高“孙学”研究,必有赖于新史料之发掘、整理与出版。

  正是基于此认识,北京和广东两地的学者,努力做了一项有益于“孙学”研究拓广挖深之基础性工作:于近期陆续编出了三套孙中山文集,及其他几部重要史料集。现将其情况简述如下:

  (一)尚明轩学术团队编的新版《孙中山全集》(全16册),最先与研究者见面——该书于2015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据主编尚明轩介绍:他们团队花数年功夫,广泛“收集整理了孙的各类稿件11500余篇,计10106千字”,辑为16卷出版——其各卷收入的著述门类依次为:专论、文集、文告规章、函札、文电、演说、谈话、公牍、人事任免、外文著述、题词遗墨、索引、传略。该书与中华书局1986年出的“全集”11卷本,及秦孝仪主编的台北版《国父全集》12册相比,分别多收文献“3000余件”计501万字,“2000余件”计410万多字。它因此而彰显出“内容更完备”。这16卷本新“全集”,是人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收入孙著最全和字数最多的文献集。

  (二)中山大学教授邱捷、李吉奎、林家有、周兴樑等编辑的《孙中山全集续编》第1至5册,由中华书局于2017年7月出版,该书局同时又重印《孙中山全集》11卷本,而将它们配成16册的一套“全集”公开发行。这“续编”的“1912年以前部分由邱捷、李兴国编辑,1913-1919年由李吉奎、张文苑编辑,1920-1923年由林家有编辑,1924-1925年由周兴樑编辑”。他们在吸收前人辑佚成果之基础上,又通过查阅报刊与书籍等途径,收集到孙本人之文章与谈话,署名函电和文件,及其签发的命令、委任状等各类文件,共计3690余件。这5册“续编”不仅系统整理并详加考订了“全集”11卷本面试30余年来的辑佚成果,而且还收录了许多散佚各地的孙中山遗作(文)。有人评论说,此“续编”与原《孙中山全集》“合璧,为学界提供了一套搜索完备、编排合理、校勘精当、可资信据的孙中山著述合集”。

  (三)黄彦学术团队穷20年之功编出的《孙文全集》。据说“全书共1200万字,分二十册,内容包括代表作四种、论著、杂著、译著、遗嘱、文告、规章、书信、电报、演说、谈话、公牍、人事任免、题词、附录等,是目前资料收集最齐全、考订最严谨的一套孙中山全集。”令人遗憾的是,该书虽于2016年11月16日在孙中山故居举行过首发式,但目前仍未印出面世。人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彦主编的《孙文选集》上中下册(2006年版),计150万字,及他与萧润君主编的一套“孙中山著作丛书”12册(2007-2012年版),约230多万字。

  (四)桑兵学术团队集体编出的两套大型资料集:其一是桑兵等主编、中华书局于2017年出版的《孙中山史事编年》(全12集),计550万字。该书用编年体例将史料依时序汇集,“以记述谱主的生平活动与思想为主,并围绕谱主的直接史料展开相关之人事与史事,以便理解谱主的言行”;就字数及内容来说,百余年来之孙中山年谱系列中,实无出其右者。其二是桑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各方致孙中山函电汇编》(全10卷),计479万字。该书通过爬梳档案、报刊及图书,“汇集收录了各方致孙中山的公私函电,并附唁函、唁电等共7600多通”。这两套重要史料,对史家综合考察孙中山之思想践行,及其与各方要人和相关的大事之关系等,都有所裨益。

  (五)胡波学术团队编的《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于2016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该书分为广深、京津、沪宁、长沙、武汉、中山,及海外与港澳台等7卷计12册,总字数约190万。为编此书,先后采访了“98位60岁以上的专家学者”,并“拍摄了超过300个小时的录音和高清录像”,然后先把录音整理成口述史初稿,返回被采访者修订补充,最后将所有书稿审定交付出版成书。该书几乎囊括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不过其中出版过孙中山研究著作者只占少数。尽管如此,该“口述史”毕竟收入了“孙学”研究者的大量著作,及他们各自讲述的治学经历,及学术理念和方法,还有一些故事。这有助于人们了解到孙中山研究学术史的发展历程,从而搞好文化学术思想之传承。

  总括以上所列各种孙中山研究的新史料,计达2960多万字(重印11卷本“全集”之500万字未计入)。于此可见,学者们此间对加强“孙学”研究基础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及他们在这方面费力用功之勤。这项工作的成绩将嘉惠学林。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的孙中山研究工作,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大有拓宽挖深的广阔空间,仍然大有可为;也就是说,目前的“孙学”研究程度与水平尚不尽如人意,还有许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进行和完成。比如,孙作为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留下过足迹的世界公民,其散佚于海外各地档案、报刊,及华人社团中的各种资料,仍需进一步去发掘、整理;其与各国政要、名士,与洪门组织及侨领甚至侨民,还有与国内各方人物之关系,还大有扩展和深入研究的空间。他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世纪伟人,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近现代化建设之先驱者,学界至今还未写出一部与其历史地位完全相称的孙氏大传或全传。另对他的革命理论之中西文化渊源,及与此相关的读书生涯,还有对其言行微观方面之研究等,皆需要进一步地探细掘深。要之,学术创新是孙中山研究的生命。笔者期盼在下一个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广大的“孙学”工作者能在这些方面,有更多骄人的研究成果出版面世,而使我国的孙中山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