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讲堂邀民国史专家杨天石讲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12-14 00:00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者:李秀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2月13日,“国博讲堂”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以《辛亥革命再研究》为题进行演讲。讲座在我馆学术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2月13日,“国博讲堂”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民国史专家杨天石以《辛亥革命再研究》为题进行演讲。讲座在我馆学术报告厅举行,虽然馆外天寒地冻,但报告厅内却座无虚席、暖意融融,来自中央美院等高校的学生、文史爱好者以及文博同行近300人前来听讲。

  讲座开始前,我馆副馆长董琦热情洋溢地为大家介绍了已年逾古稀的杨天石先生。杨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文化史、中华民国史及中国国民党史,主要著作有《中华民国史》、《中国通史》第12册等,其近期著作《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获得了“2011新京报年度好书奖”,此次讲座中所提观点在此书中多有阐述。

  讲座中,杨天石先生以四问相连贯穿演讲主题:中国当时为何没有走上改良之路?谁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何以胜利迅速,代价很小?辛亥革命的局限何在?通过条分缕析,列举史实,他对近年来学界对辛亥革命的一些非议进行了批判性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杨天石先生说,近年来,学术界的一种新看法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必要,觉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改良道路非常好,赞同清末新政,甚至有学者提出“告别革命”。通过对清末新政在军事、文化、经济、法制等多方面的考证,杨天石先生认为,清末新政是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向现代化前进的改革,有其成绩,但它仅及皮毛,缺少政体改革,拒绝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中国没有走上改良道路的主要原因与其说决定于革命党人,不如说决定于清政府。

  他还提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或者可称为“共和知识分子”,正是他们领导了辛亥革命。通过考察1905至1907年同盟会379位会员,杨天石先生对“平民知识分子”这一说法给出例证。他说,在379位同盟会员中,354位是留学生、学生,占了总数的93%,他们没有财产,追求共和,以创建民主制度为目标。同时他还指出,“平民知识分子”并非他的创举,列宁是提出这一说法的第一人。

  讲座中,通过对江西、陕西、浙江等十几个省会城市革命情况的回顾,杨天石先生列出辛亥革命胜利快、代价小的五大原因:清政府腐烂透顶;革命党人正确对待满人,实行了一次人道主义文明革命;争取列强中立,避免其直接武装干涉,减少阻力;团结立宪派和开明绅士,结成反清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利用袁世凯,“先成圆满之段落”,避免南北相抗,长期战争。

  辛亥革命后,虽然共和告成,完成一个“段落”,但留下了许多未完成之段落。杨天石先生说,整个中国近代史证明,在有形的皇权专制被推翻以后,无形的没有皇帝的专制主义仍然长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顽疾。辛亥革命的振兴中华之梦、民主共和之梦、民生富裕之梦还在路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两个多小时的演讲结束后,杨天石先生就清末新政的性质、辛亥革命中的“新军”以及立宪党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等问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国博讲堂”是我馆常年开设的学术讲座活动,讲堂的开设得到北京大学、中央美院、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的鼎力支持。2012年,“国博讲堂”将继续推出精彩讲座,邀请院士们走进博物馆,谈谈基于科学视角下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届时将在我馆官方网站发布预告,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