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研究的学术创新 与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网 2016-09-22 10:1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周兴樑 查看: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于今年8月15-17日,举办以“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

孙中山研究的学术创新 与对当代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学术报告会概述

  为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及缅怀他对中国民主革命所建树的丰功伟业,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于今年8月15-17日,在珠江宾馆举办了以“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下文拟分三个方面,来对此次学术会议之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参会专家学者之阵容颇为鼎盛

  广州文史馆之文史学术委员会在确定这次学术报告会的选题时,与会专家一致赞同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学术活动,同馆里近年来之广州城市学研究工作结合起来,遂将报告会的主题定为“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此事获得了广东省内外众多学者的热情响应与支持。截至开会前,学术报告组委会共收到了75篇参会论文。参会的专家学者队伍来自全国14个省市区,具有地域之广泛性,是本次学术报告会第一大特色。

  第二,这次学术报告会,是一次集省内外人文社科之教授专家等学者于一堂的盛会。就参会论文作者之学术职称和职务而言,在这近80位作者(含第二作者)中,具有正高职称者32人,副高职称者11人,以上共计43人,占作者总数之55%强;他们之中有博士生导师6人——内有曾任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院院长及省社科联主席的张磊先生,及曾任中山大学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之林家有先生等“孙学”研究大家,及硕士生导师4人。此外,还有中级职称者8人,初级职称者4人。剩余的十几位论文作者则大多是分别担任文史馆馆长、报社社长、专业学会副会长与秘书长及科长等职务的有关专家,另有在学硕士生5人。上述情形表明,这次学术报告会,的确是一次由各方学者和相关专家济济共襄之盛举。

  第三,这次的学术报告会,又是一次老中青学者相结合与相激励,及帮传带的学术研讨会。就参会论文作者之年龄层次来说,第一作者60岁以上27人,40至60岁27人,40岁以下21人;其中年纪最大者生于1933年,现已83岁高龄,最小者是生于1993年的在读研究生,只有23岁。两者之年龄差恰好为一个甲子。另作者群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女专家,她们在年龄上也是老中青相结合。

  这些情况昭示人们:孙中山研究仍大有可为,孙学研究队伍后继有人!

  参会论文内容丰富

  孙中山的革命足迹遍及亚欧美洲之广大地区;其革命生涯跨越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旧新两个历史时期(阶段)。此间孙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创建了中华民国;二是他于辛亥革命失败后,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进行过长达十余年屡踣屡起、艰苦卓绝的斗争;三是他晚年在共产国际与中共人士及苏俄政府的帮助下,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缔建了首次国共合作联合战线,初步掀起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可以说,孙中山的上述革命斗争与活动,都与广州这方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所以这次学者们提交给学术报告会的论文,以论述孙中山之革命活动与践行者为多,共有39篇。这类论文又可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紧扣本次报告会主题的两个关键词——孙中山与广州,围绕着孙中山的革命奋斗与广州史事来展开论说。这一部分论文计有28篇,其中以论说孙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及孙在广州的足迹两组论文为多,各有5篇;其次是分别论说孙先后在广州进行的军事斗争(广州新军之役、三·二九起义、平定广州商团),及孙对广州成为民主革命策源地之影响者,各有4篇;再次是论说孙在广州先后创立武文两学校(黄埔军校与广东大学)者,有3篇;复次是论说孙与中共中央在广州之活动者,有2篇。此外,还有些论文分别论说了以下内容:孙急救1924年之广州柴荒,孙与广州的城市建设规划,孙与广州民居之近代化等。

  另外一部分论文,是泛论孙中山的革命实践活动者,计有11篇。它们中以论说孙的革命活动与各地(如港澳、沈阳、山西,及开发西北、建设三峡等)之关系者为多,有5篇;其次是论说孙与辛亥革命、孙与同时代之革命者(章太炎、邓泽如、朱赤霓和陈树人)之交往、孙的革命活动与广东戏剧改革等3组论文,各有2篇。

  第二类为主要论说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精神情操之论文,计有27篇。它们之中也可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17篇论文,主要论说孙中山的各种思想,其中以论说他的中国梦及其现实意义、他的建国思想方案和文化思想或传统文化观等三组论文为多,其余者则分别论说了孙的社会主义思想、伦理思想、法治思想、监察思想与制度设计、女权思想、辩证与进化思想,及其政治品格之内涵等。该类第二部分的10篇论文,则主要探讨与论说了孙中山思想学说的中西文化渊源问题,并涉及他移风易俗之思想与举措,具体涉及内容包含有:孙三民主义之文化渊源、影响孙政治思想形成的三大要素、孙由学习欧美到转而师法苏俄、孙之思想与中国科技及习俗、孙实施阳历纪年,中山与精武体育会,孙对中医的态度等。

  另还有若干篇论文,可归入其他类。它们主要是论说了孙中山身后之事,其内容分别有:孙的故事传说之价值,抗战时期之总理纪念周与国民教育活动、中山模范县述略,陈锡祺教授与我国的孙中山研究等。

  笔者在粗阅所有的参会论文后觉得:尽管里面创新性之论文较少,整个论文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有一点是应该肯定的,这就是所有的作者都饱含写作热情,认真地撰写参会论文,从而使大部分论文皆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达到了应有的学术水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