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倡“文学革命”的胡适

辛亥革命网 2019-04-02 09: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陈漱渝 查看: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是胡适。早在1915年9月17日,他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率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在五四文学革命中首举义旗的是胡适。早在1915年9月17日,他在《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中率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1916年4月12日,他又创作了《沁园者·誓诗》:“文章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空前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1917年初,他正式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最初“发难的信号”(郑振铎语)。毛泽东回忆五四时期他的思想变迁时说:“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西行漫记》第四章)

  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天,胡适并不在北京,而是在上海充当他美国老师杜威的翻译,宣传《实验主义》。第二天,他才从上海《时事新报》记者处获悉这一消息。5月7日,胡适参加了上海召开的国民大会。他回忆道:“那一天的天气非常的热,我到公共体育场去时,身上穿着布的夹袍,布的夹袍还是绒布里子的,上面套着线缎的马褂。我要听听上海一班演说家,等挤到台前,身上已是汗流遍体。我脱下马褂,听完演说,跟着大队去游街,从西门一直走到大东门,走得我一身衣服从里衣湿透到夹袍子。我回到一家同乡店里,邀了一位同乡带我去买衣服更换,因为我从北京来,不预备久住,故不曾带得单衣服。”(《我对于丧礼的改革》,载《新青年》6卷6号)5月29日,胡适陪杜威夫妇回到北京,希望学生尽早复课,并提议把北京大学迁往上海。(曹伯言、季维龙编:《胡适年谱》,第153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6月11日晚,胡适跟陈独秀、高一涵这三位安徽同乡在北京前门外香厂“新世界娱乐场”喝茶。陈独秀从衣袋取出一些《告北京市民宣言》,向其他茶桌上散发。宣言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撤换步兵统领王怀庆,因为王氏曾在北京街头拘捕宣传反日和抵制日货的学生。大约晚11时,胡适跟高一涵先回家(当时高与胡住在一起)。单独留下的陈独秀继续撒他的传单,结果被捕,在警察总署的监牢一关就是83天。听到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胡适当晚写了《威权》一诗,号召头颈上锁着铁索的奴隶们奋起反抗——“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我们要造反了!’奴隶们同心合力,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倒塌下来,活活的跌死。”(载《新青年》6卷6号)。由于陈独秀被捕,胡适替他代编了著名的《每周评论》。

  后来,胡适多次撰文或讲演纪念五四,如当年11月1日撰写的《新思潮的意义》,1928年在光华大学发表题为《五四运动纪念》的讲演,1960年5月4日在台湾广播电台讲《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的运动》……在唐德刚整理的《胡适口述自传》中,列有“从文学革命到文艺复兴”的专章。胡适认为,五四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的态度,这种新态度或许可以叫做“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