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辛亥革命网 2017-07-17 10:09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辉 肖畅 查看:

110年前的7月15日,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著名烈士秋瑾红血溅缟素,红颜祭云天。这位“鉴湖女侠”,以躯体为剑,为在黑暗笼罩中苦苦挣扎的华夏儿女划开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口子。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在老湘潭的日子里

  110年前的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著名烈士秋瑾在挥毫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后,红血溅缟素,红颜祭云天。这位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后随父辗转至湖南长沙、常德、湘潭等地,再为革命而奔波至北京、上海、江苏、天津、浙江、福建、台湾,直至东渡日本、命殒老家绍兴的“鉴湖女侠”,以躯体为剑,为在黑暗笼罩中苦苦挣扎的华夏儿女划开了一条通向光明的口子。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110年后的神州大地,红光普照,江山如画,美丽多娇。仲夏之际,湘潭窑湾十八总由义巷里,一抹橘红丹霞,如彩练一般舞动苍穹,映得身后一栋青砖灰墙的湘中庭院,如挺立在斑斓之中,游弋在水墨之间。这里,便是秋瑾短暂的32年人生历程中,在老湘潭(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包括今株洲大冲、娄底双峰等地)度过8个春秋的主要居所之一。

  鉴湖女侠几堪豪,为复华夏香魂销

  至今学子仍吟颂,不惜千金买宝刀

  “鉴湖女侠几堪豪,为复华夏香魂销。至今学子仍吟颂,不惜千金买宝刀。”如今,这首赞美诗仍在湘潭的大街小巷里广为传诵。只是叹息,巾帼不再,盛极一时的义源当铺也日渐萧索败落。

  “秋瑾在老湘潭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8年青春,是值得纪念的。从这一点来说,湘潭对秋瑾故居的保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弘扬她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让市民更好地纪念和研究秋瑾,湘潭将对秋瑾位于雨湖区十八总由义巷内的‘义源当铺’故居进行修复。” 湘潭市文物局、市博物馆联合党支部书记陈树明说。

  7月初的莲城被连绵不断的雨水浸泡着,滴滴答答的雨声跌落在义源当铺门前的大理石上,如细丝一般,将时间的光轮拉回到了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5月17日,由义巷4号王家大院里灯笼高悬,锣鼓喧天,灼灼红光将几千平方米的庭院映照得如染在朱墨之中。门楼与客厅里,穿着长袍马褂、辫垂脑后的来客济济一堂,觥斛交错,相互寒暄。“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的王廷钧裹着红色长衫新郎服,喜上眉梢,等待红娇娘。

  红轿之上,刚过双十之年的秋瑾朱唇皓齿,纤腰曼妙,转盼间双目有神,眉宇间不失英气。在一阵礼炮轰鸣与吆喝祝贺声中,秋瑾被搀扶着路过门前石狮,跨过木质门槛,进入五开五进的两层砖木大院。三拜过后,独坐在大厅右侧厢房之中的秋瑾看着红盖头外光晕闪烁的红烛,满是憧憬。

  秋瑾自1893年随父秋寿南从绍兴老家经长沙而至湘潭,次年,迁至湘乡厘金局。“义源当铺”家主王黻臣祖籍湘乡荷叶塘神冲,早年靠蒸酒做豆腐、开杂货铺发家,后在湘潭开纸行、钱庄发迹,举家搬至由义巷,富甲一方。

  闻得秋瑾“丰貌英美”,腹有才气,又善刺绣,“虫鸟花卉,阴阳反背,自出心裁,靡不毕肖”,王黻臣托得曾国藩长孙曾广钧、当地乡绅李润生作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王黻臣幼子王廷钧与秋寿南长女秋瑾牵在了红绳两端,共修结发之缘。

  “婚后,曾祖父一方面协助经营当铺,一方面延师课读,与曾祖母切磋学艺,两人琴瑟和谐,相敬如宾。”秋瑾的曾孙女、长沙火车站行政办经济师王学东告诉记者。次年,秋瑾生得一男,取名沅德。4年后又生一女,取名桂芬,字灿芝,意为“如日光般璀璨,如芝兰般芳香”。

  秋瑾曾向挚友服部繁子谈起自己的家庭、丈夫与孩子,繁子也数次见过王廷钧,其印象是:“白面皮,很少相,一看就是那种可怜巴巴、温顺的青年。他腼腆地对我施礼。”“小丈夫温文善良,对秋瑾的意志和行动一点也不加约束,秋瑾自由得很,我拉着秋瑾的手说,‘在家里你是男的,你丈夫是女的,你是你们家庭中的女王,不,女神……你丈夫是女神的崇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

110年前的7月15日,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著名烈士秋瑾红血溅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